林池愛壺成癡 評鑑古物稀少就是美

人氣 43
標籤:

【大紀元10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0日電)徐志摩說,「數大便是美」;但對台灣中華文物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林池而言,古董文物不要多,只要有一只就夠了。

「稀少」是他收藏的最高原則。擅長書法、繪畫,蒐藏無數的林池,在眾多的蒐藏品中,特別鍾愛壺。他認為,「壺」音與「福」接近,收集「壺」彷彿將所有的福氣都集於一身,是一件快樂的事。他徜徉壼中天地,盼望福氣隨之而來。 

林池為茶壺區分為古樸、華麗、文人雅士、實用和宮庭五大類,他個人偏愛古樸和宮庭兩類。在他所收藏的各式各樣的壺中,明末素身壺是由紫砂泥一片一片拼鑲,過程全是手工操作,呈現十足古樸韻味,市面相當少見。

他還擁有一只一九八五年出土的臨汝窯青瓷投壺,所謂投壺是古人射箭、遊戲所用的器具。林池的這只投壺是將金銀翡翠和瑪瑙搗碎上釉燒製而成,燒製技巧雖不是很好,但整個壺身看了就讓人喜愛;而且,重要的是,它「稀有」。

另外,宋贛州窯鈞釉鼓丁魚簍紋小罐,竹刻之精細,令林池嘆為觀止,紫砂五彩山水,壺身畫著唐宋山水畫,從壺底可看出作者是清初的清德堂,這是林池最喜愛的壺,喜愛的原因也是「稀少」。

他也藏有不少清末民初紫砂壺,例如裴有民紫砂石瓢壺,是嘉慶時期石瓢壺的改良,比較圓潤;王石耕製的橋扁式紫砂壺,密度甚高,流、鈕、把的配合比例恰到好處,線條也更為理想,一般人也不常見。

林池說:「要收藏,就要跟人家不一樣。」在他建立的古物收藏原則:「真、善、美、精、巧、雅、稀」中,「稀」具有舉足輕重的角。這與管理心理學分析藝術家只關心「獨特性」的說法也不謀而和。「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在收藏界發揮到極致。

因為稀少,所以,收藏家不輕易將藏品示人。林池說:「想要看我的東西不容易。」他說,他的原則是盡量不讓自己的藏品「曝光」,一旦曝光,就容易被「盯上」,而不管被盯上,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他說,其實,有實力的收藏家都不願將藏品曝光,所謂收藏的「藏」,說穿了就是「藏起來」。

另外,林池認為,「沒有學術研究,古物就沒有生命」。他說,研究可讓文物與生活息關係,文物就有生命力,讓古物更燦爛。

他說,研究可以讓人大開眼界,印證所學與出土文物是否相同,進一步認自己收藏的東西是否正確?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林池曾在大學開設藝術欣賞課程六年,六年來他對「教學相長」四個字體悟至深。

畢竟,靠著研究,出土文物見識多了,自然就會分辨,邊學邊教,邊教邊學,果然是教學相長。

從多年的把玩經驗,林池逐漸發展出他的一套收藏心理學。看到一件古物,用手觸摸,經過知覺的刺激,就產生了喜愛,進而想要擁有;要擁有就得付出代價,尤其是單一文物,絕對不會只有你一人個人喜歡。

但要如何取捨?林池說:「古董、藝術品、金錢,認知要平衡」,也就是說,不一定要花很多的金錢,才能購買到最好的古董或藝術品;權衡輕重後,經過「靜、定、慧」,再下手。「靜」是明智的抉擇,「定」為理智的分析,「慧」則要靠後天的學習。

相關新聞
小泉郵政私有化改革困難重重
台鐵古董蒸汽車重現江湖
歐系內衣用色強烈以絲絹展現華麗古董風采
巴黎古董展  兩鑽石被竊價值一千四百多萬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