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污染凸現 三峽工程前景堪憂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訊】(亞洲時報在線記者 垚遠報導) 隨著三峽工程的推進,三峽污染防治工作也備受國內外關注,中國環保總局日前承認,三峽污染防治工作進程緩慢,記者親眼所見在位於三峽腹地的重慶市城市建設過程中帶來一連串的環境污染問題,當地政府似有忽略之嫌。

亞洲時報在線在重慶實地採訪發現,整個重慶轄區內長江沿線的各大小縣城都籠罩在一片灰濛濛的霧氣中,空氣明顯渾濁。在移民開發的浪潮中,滿街都可以看到城建鬧騰的痕跡,“抓住機遇發展經濟”的口號隨處可見,顯然對各區縣政府而言,發展經濟是目前的首要之務,其他都得靠邊站了。

“重慶這幾年經濟發展快多了,不過空氣卻也差多了,說是霧都,其實是灰都!整天灰濛濛的,那都是灰呀!”一名重慶的計程車司機有此感慨,“直轄這幾年,重慶的房地產;很是紅火,要搞房地產;就需要大量的土地,地從哪來?要知道重慶是山城,到處一座座的山,現在政府就是推山再填平,然後就給開發商蓋樓房了。我們也都知道這樣的毀山平地的做法是在破壞環境,不過不都是先發展經濟要緊嗎?!經濟發展了就再來維護環境吧,現在中國各個城市不都是這個做法嗎?”

由於空氣污染問題過於嚴重,重慶市萬州區規定,計程車近兩年全換用天然氣,據一名當地司機表示:“萬州空氣很差,車子換了天然氣一來便宜,二來也可以減少污染。”

來自重慶市水利局的消息稱,高等級公路修建、沿江房地產;開發正在成為重慶市水土流失的首要“元兇”。

有專家就此提出警告,城市化進程中激增的公路修建和沿江房地產開發都在破壞水土保持,部分開發商更是未採取保護措施便向長江、嘉陵江傾倒棄棄渣,這些行為極易造成淤塞河道,為高河床,降低行洪能力,影響城市安全,同時大量泥沙流入長江,會影響三峽水庫的長久安全運行,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在當地政府的“經濟優於環境”的思想模式下,當地民眾的環保意識極其薄弱,日常生活在長江兩岸的居民對自己的“母親河”並沒有絲毫的愛惜。

在重慶轄下雲陽縣的一個往來兩岸的渡船上,儘管船牆上貼著“保護長江”的字眼,可是渡船上的村民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視若無睹,徑直就把垃圾往江裏扔,“不往江扔還能扔哪?!”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位於三峽腹地的重慶市,長江橫穿境內,城市的污染與三峽工程的安全不無密切聯繫。而重慶市政府也承認“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因素,嚴重的工業污染、城市生活污染、農村江面源污染以及船舶污染等問題,使庫區水環境面臨巨大的壓力。”

如果當地政府為了眼前的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而一直罔顧三峽工程面臨的安全危機,那麼這個號稱“舉世矚目”中國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實在是岌岌可危。《經濟觀察報》近日報道:“2003年10月14日,由於所有過水發電設備被嚴重腐蝕,歷經多次大修更換無濟於事,中國最早的水電站——雲南華電石龍壩發電廠宣佈停產。”

報道表示:“這座集文物、教學、旅遊、發電為一體的綜合性電站,始創於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一直運行良好,90年來不廢不衰,沒想到會在2003年的幾個月中設備癱瘓、大壩將傾。”

《經濟觀察報》在這篇名為“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的因果報應”報道中表示:“我們的工業歷史在石龍壩就出現了一種因果報應,或者是陷入了一個奇特的怪圈而不能自拔。”並提出質疑,“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力水平已經出現飛躍,生存與生態的關係更加複雜,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對農耕社會水利遺存的暴飲暴食上,結果還會好得了?!”

很明顯,中國長江三峽目前也面對類似問題。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下閘蓄水。7月10日,三峽工程裝機容量70萬千瓦的2號機組率先實現並網發電;然而,三峽污染問題困擾卻依然是懸而未決,三峽工程能否逃出這個因果報應的怪圈,重慶政府必須下定決心解決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維洛:白鐵無辜鑄佞臣
三峽庫區出土跨越五千「文化積層」
三峽庫區巴東出土兩千年前巴人軍樂器
觀察自然  台灣建安國小昆蟲報春天信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