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交大、清大的古墓傳奇

人氣: 45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儀珊╱竹市報導〕台灣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有一座清朝同治丙寅年(西元一八六六年 )修建的盧姓家族古墳,由於所在位置隱密,名校與古墓共存許多年,大多數的交大教職員和學生即使每天在古墳附近走動,都渾然不知;校方表示,宜蘭縣首位縣長盧讚祥、前立委盧逸峰都是該盧姓家族的後代。

交大指出,光復校區在民國七十七年因為不敷使用,開始往科學園區方向擴建,當地原本就有許多墳墓,土地徵收後,墳墓幾乎都被遷走,只有盧姓家族地主堅持要留下祖墳,由於地主態度堅決,校方為了順利徵收盧家的其他土地,經過協調允諾讓地主保有這一小塊土地,祖墳也不必遷移。所以這塊地雖然位在交大校園裡,卻仍是私有地,交大至今尚未徵收。

有交大學生指出,因為地型的關係,其實很多人都不曉得墳墓的位置,不過曾有同學在學校較高樓層往此處看時,無意間發現盧家的後代回來掃墓,這才知道那塊凹地裡藏有墳墓。

不只交通大學有古墓,清華大學因為擴校的緣故,大規模遷移後山仙宮校地、即原第一公墓墳墓時,也清理出多件古墳,由於不乏清朝嘉慶、道光與咸豐年間的無主墳,清大特地委託中研院助理研究員李匡悌前來研究,這批墓碑和陪葬品都還典藏在清大校園內。

新竹市殯葬管理所長譚維信表示,清大仙宮校區遷移的墳墓數量相當龐大,保守估計地上墳約有六千多座,至於埋在地下三公尺左右的地下墳則有二千多座,幾乎都遷往大坪頂的納骨塔。

譚維信提到,清大仙宮校區內的墳墓當中,最早的有清嘉慶與道光年間的古墳,年代比交大現存的清同治年軼家祖墳要久,應是新竹地區年代最久的墳墓,不過這些多為無主古墳,已無後代來整理,挖出來的文物現由清大保存。

清大總務處保管組表示,當時開發新校地時,校方評估此處為新竹年代最久遠的第一公墓,應有文物與考古的價值,因此找來中研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李匡悌來做研究,他們果然在此挖到不少古墓碑與陪葬品,為期三年、共兩期的研究計劃,期末報告書也才剛出爐。

保管組指出,以件數來計算,最後總計有數千件文物,不過因為一個碎碗片、一個戒指就算是一件物品,光是清光緒年間新竹地方仕紳林汝梅的墓上就佈滿數十件的碎碗片,因此實際上的東西其實並沒有想像的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