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壑幽勝的福建烏山

人氣 4
標籤:

烏山與於山、屏山如古鼎的三個鼎足,屹立於福州市區中心。烏山在西,於山在東,屏山在北。因此,「三山」成為福州的別稱。
  
烏山又稱烏石山,海拔86米,遊覽面積25公頃。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宋熙寧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份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
  
烏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
  
天香台
  
從山的東南麓烏山路拾級登山,行數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為沖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後壁鐫刻楷書「古放鶴亭」4字。台旁還有宋程師孟的篆書石刻「沖天台」3字。

「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大岩石,巖頂橫著一塊天然條巖,這就是「天台橋」。此橋奇險,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道山亭
  
順台階再行數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師孟所建,並立了道山亭題刻。當時他還約請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領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由於曾鞏文章的張揚,道山亭更馳名遠近。
  
從道山亭沿石崗西下,至天章台。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吟詠「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台」詩句的所在。篆書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躍於石上。過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靂巖」。此石長達10米多,分裂成兩半,中留縫隙。
  
黎公巖
  
霹靂巖左面石崗上高矗著一座長方形亭子,是紀念明代抗倭名將黎鵬舉的黎公亭。離亭200多步,還有一塊形如帕頭巾的岩石,刻有「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俗稱黎公巖。
  
黎鵬舉,字衝霄,安微合肥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指揮僉事,時倭寇侵犯,閩江口五虎門陷落,福州形勢危急。黎鵬舉親率一支水師,在馬尾羅星塔、閩安鎮一帶大殲頑敵,使福州轉危為安。後人建此亭,永紀他的功績。
  
清冷門
  
霹靂巖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門,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的意思,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說歸說,做歸做,時常宴樂其間,早把清冷拋之九霄雲外。任職數月,他便身敗名裂,亭台也隨之倒塌。只有楷書鐫刻「清冷台」留存至今,的確是極大的諷刺。
  
先薯亭
  
由清冷台踏上30多級石階,就到先薯亭。先薯亭是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蕃薯的歸國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的。
  
陳振龍原籍福建長樂,遷居福州。早年往呂宋(今菲律賓)經商,在當地發現一種薯類,清甜可口,可充糧食,就想方設法將它引回福州,並在巡撫金學曾的幫助下,試種推廣。當時福建正逢饑荒,蕃薯的試種、推廣,使人們度過了饑荒。金學曾還在總結陳振龍父子經驗的基礎上,寫成中國第一部有關蕃薯的專著《金薯傳習略》。從此,蕃薯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
  
鴉浴池
  
鴉浴池在石壁觀音西南,也是雷火擊成的小石池。池寬廣約2米,池內有泉,大旱不涸。古時每到黃昏,「夕陽蕭疏,群鴉亂浴於此」,故稱為鴉浴池。鴉浴池泉水清冽,是極好的沏茶礦泉。歷代名人曾在這兒品泉,清代孟超然誇它:「不須陸羽茶經記,也算人間第一泉。」
  
天秀巖
  
天秀巖在鴉浴池前方,背倚薛老峰,由一組挺拔奇偉的大岩石構成。天秀巖的名字原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燕赤不華將元順帝皇太子所賜的「忠孝文武」4字刻於此處巖上,以得天獨秀自詡。100多年後,薛逢(唐鹹通中為侯官令,有政績)的後人在此重建薛老莊。明萬曆年間,福州詩人多借莊中結社吟詩。
  
(資料來源:世界旅遊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宋代四大書院之應天書院
山奇水秀 湖山相映——肇慶星湖
古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名城——高昌古城
飛閣流丹 下臨無地─「西江第一樓」 滕王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