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四

【星座人物】江山盡覆忠臣淚 曠古奇俠文天祥(六)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魏菀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2日訊】原先元朝還對天祥抱有期待,蒙元建國以後也想延攬南方人才,所以當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時,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就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妄想勸降文天祥。

在北地,首先考驗他人格的並非是刀光劍影,而是想湮滅一個人精魂的誘降系列;但見各種身份的說客輪番登門,勸降的有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結果留夢炎被天祥正義凜然的神色震懾。還有降元的宋恭帝﹙當時已經九歲的趙顯﹚以舊主子的身份,出面來勸忠臣降元,只見文天祥長跪於地,痛哭流涕,對當時傻乎乎地被哭聲嚇在那裡,說不出一句話的小恭帝一迭聲地泣呼說:「聖駕請回!聖駕請回!」這真是無話可說的一場相逢呀!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後,他卻不跟著投降,倒是堅持「君降臣不降」,現在兵敗被囚的時刻,元朝還想利用宋恭帝去勸他投降,他怎麼會從呢?因為社稷為重君為輕呀!他沒有不智到以忠君的愚忠去改變他忠於漢民族社稷的信念。

但是勸降招安活動並沒有就此打住。因為元世祖忽必烈知道在開國之初一定得借助漢人,實行“以漢治漢”的手腕才行。所以在瓦解反元勢力當中,天祥若能被招安,則他大元朝的江山就無虞了。所以,天祥愈是不屈,他就愈想招安。所以這一次由元人自己的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來了。不過再神氣的威逼恫嚇都顯多餘,高官利祿也一如浮雲;既然如此,那就先用手段耗蝕文天祥的銳氣,消磨消磨他的精神吧!頭腦簡單的元人認為只要先下下馬威,身心的痛苦就會讓天祥改變氣節,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綑綁,戴上木枷,將他關進了兵馬司的牢房。可歎他入獄了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幾乎過了整整一個月,才給他褪下了脖頭的枷鎖。

之後,他們估計文天祥肯定經受不了這番折辱,想必回心轉意了,於是便讓丞相孛羅親自出馬,開堂審問天祥。據載這一日天寒地凍,漫空飛雪的,文天祥隨獄卒來到樞密院,他看到孛羅之外,還有當初擄獲天祥的平章張弘範,另有院判、簽院多人。天祥往廳堂中央一站,草草的只行了個長揖。奈何孛羅喝令部下齊將文天祥強行按跪,只見竭力掙扎的體力不濟的天祥被壓跪在地,可他始終就不肯屈服。他一再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天祥把成仁取義的價值觀看的比他的生命還重要,是絕無可能因偷生而就範的。他的這種價值觀也不可能讓蒙古人放過他,所以元朝心想你文天祥敬酒不吃要吃罰酒,那好吧!於是他展開了漫長的囚禁生涯。

天祥被囚禁的第二年,元朝統治者變換了手法,他們想到要利用骨肉親情來軟化文天祥;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當時在世的只剩下二女柳娘跟環娘,被元軍俘虜之後,就解送到大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一般的生活。這女兒柳娘哀切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意思是你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享福,否則未來這兩個豆蔻年華的少女,還不知道會有何不堪的遭遇在等著她們呢!然而,儘管閱信後心如刀割,這痛斷肝腸的文天祥,還是不願因他最摯愛的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沉痛的題詩道:「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表示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因為這骨肉團圓的代價是他所不齒也不能的變節,今後,就只有期待來生再相逢了。

如此看來關押、利誘和親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這種風骨當然令元朝統治者有如芒刺在背,他們在滿朝漢人稱臣的元廷裡怎會相信世有完人?他們認為沒有人會不怕折磨,沒有人能視死如歸。難道這是在試驗一個人的忍受極限嗎?當權的勝利者於是開始用酷刑折磨他了;他們乾脆給文天祥戴上木枷,關在一間潮濕寒冷的土牢裡。這土牢空氣惡濁,臭穢不堪。文天祥每天得吃劣質糟糠一般的極少食物,睡在高低不平的腐臭木板上,還有窮兇惡極的獄卒呼來喝去、甚至拳來腳踢的,可就是在這人間煉獄裡,他還是堅不低頭。在那麼惡劣的囚禁環境中,他竟然還能寫下了《指南後錄》第三卷、和《正氣歌》等這些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想他一個人得日夜煎熬的在如此令人身心困頓的絕境裡面,卻還能奇蹟般的留下這些感人肺腑的傳世文學!這說明了他的精神力量已然超越了外在形體的一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亂失敗,曹吉祥被磔刑於市;徐有貞獲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鄉,後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