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名正言順

李劍
font print 人氣: 267
【字號】    
   標籤: tags:

「名正言順」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名義正當,道理就講得通。也表示做事理由正當充份,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它來源於《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當了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績,被提升為管理建設工程的司空;不久,轉而為司寇。在五十六歲那一年,孔子又代理相國職務。他參與國政,僅僅三個月,魯國的風俗就大大變了樣。

孔子的成就使齊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個美貌的女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駿馬,一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定公,以腐蝕他的意志。這一計果然奏效,魯定公沉湎於歌舞淫樂之中,不再過問政事。

孔子的學生子路見到這種情況,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裡了吧!」

孔子回答說:「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後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我還可以留下不走。」

結果,魯定公違背常禮,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於是孔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國。衛靈公問孔子,他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孔子回答說是俸米六萬鬥。於是,衛靈公也給他這個數的俸米。

跟隨孔子的學生們見有了安身之處,都很高興。子路尤其高興,問孔子道:「衛國的國君讓您去治理國政,您首先幹些什麼?」

孔子略為思索一下,說:「我以為首先要糾正名分。」

子路不客氣的說:「老師未免太迂腐了,這有什麼糾正的必要呢?」

孔子說:「你真粗暴!君子對他所不知道的只存疑在心中。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講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國家的禮樂教化也就興辦不起來;禮樂教化興辦不起來,刑罰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會不知如何是好,連手腳都不曉得往何處擺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說的出來,講出來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不少壞話,衛靈公就派人監視孔子的出入。孔子怕繼續留在這裡出事,在衛國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是傳統文化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成語,後來多用作「知錯能改」。西晉時的周處,年輕時曾因為禍害鄉里而被當地百姓將其與猛虎、惡龍同視為天下三害,深惡痛絕。
  • 「下車泣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為政寬仁,有感於自己政教之責而哀憐罪人。它來源於漢代劉向的《說苑·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 「天衣無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天仙穿的衣服沒有任何拼接的縫隙。它來源於《前蜀·牛嶠·靈怪錄》:織女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 傳統正體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精湛典雅,是悠久文化藝術的結晶,美不勝收,是中華民族之寶。簡體字積非成是,詬病連連,唯一的訴求優點就是簡化方便快速,文字過於簡化造成語意混淆,甚至於完全抹煞了原本造字六源的涵義精髓,尤其是中共專制下的簡體字被強加「假、惡、鬥」的邪靈,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嗤之以鼻。正本清源,正(繁)體字與簡體字就是美與醜、真與假、正與邪、善與惡、好與壞,壁壘分明的區分。
  • 舒(打一四字成語)2.飛將軍名揚十方,九鼎一言平天下。(打一四字)3.屎巴巴(打一字)
  •  據唐朝孟綮《本事詩‧情感》載:唐人崔護,清明時游長安城南,見一人家桃花繞宅。崔叩門求水,一女子予之,兩人一見傾心。第二年,崔又去該地,但人未見,門已鎖。崔即題詩于左扉:「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來人們以成語「人面桃花」形容男子懷念一見鍾情後不能再度相見的女子。
  • 有一味中藥叫「薏苡」,與一個叫「薏苡明珠」的成語有關,這個成語是指無端受人誹謗而蒙冤的意思。
  • 春秋時衛國國君衛靈公正與夫人夜坐閒聊,忽然聽到宮外車聲轔轔,車行到宮殿門前的宮闕時,聲音就戛然而止,過了一會兒,才又有轔轔車聲。靈公問夫人:「你能猜出門外乘車而過的人是誰嗎?」夫人回答:「這一定是蘧伯玉。」
  • 「滄海桑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世界上的事變化極大,它來源於晉朝葛洪的《神仙傳·王遠》: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 近年來不少漢語成語被竄改得面目全非,其中「繁榮娼盛」這一成語還頗爲流行,那是因爲改革開放以來雖然還談不上繁榮,這「娼盛」可是名副其實的,明娼、暗娼已經遍地皆是,故而嫖事也就確實興盛起來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