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七:中共解體後,新政權會否支持兩國論?

“2006海外華人新思路”佛州研討會問答精選

人氣 7

【大紀元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華邁阿密報導/ 2006年3月4日在佛州舉行的“2006海外華人新思路”佛州研討會上,與會者提出了許多兩岸民衆關注的熱門話題。嘉賓們的精彩回答贏得觀衆的陣陣掌聲。以下是當天問答部分精選片斷,和大紀元讀者們分享:

問:以前臺灣李總統的兩國論,大陸中共反對。民意調查很少人主張統一,但大陸大多主張收復臺灣。現在假如我們支援法輪功,把共產黨打敗,新的政權起來,新的政權會不會贊成一中一國,或兩國論?大陸同胞談一談。

陳奎德教授:恐怕沒有哪一個人有權利代表未來的中國政權☆隉C因為未來的中國政權應該靠老百姓選舉出來。並受各方面的制約和監督。不過有一個說法,剛才聶教授說了,包括很多國家的專家學者也這樣說,過去的30年內甚至更長時間,真正的兩個民主國家之間,沒有戰爭。戰爭只可能發生在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或專制國家和專制國家之間,因此大陸的民主化,對所謂兩岸之間的戰爭肯定是消止令。

至於大陸和臺灣將來的狀況如何,是實行聯邦制,還是兩個國家,還是邦聯制,這個東西我覺得現在我們討論還為時過早,民主國家會有非常多的機制來進行,包括全民公投,兩邊協商,各種辦法來討論。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和加拿大本身的關係,有很多和平的辦法來討論,去留。這個問題不是現在討論的。也無法做出任何結論。也沒有辦法代替全體大陸人或全體臺灣人,進行談判。

楊明倫教授: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有包容心,只要不是“敵人”就是“同志”。大家要團結起來,打擊共同的敵人,爲大家爭取民主自由,完畢以後再討論下一步。

作家章天亮 :陳博士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實際上我想在中共倒臺以後,中國大陸的民意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中國的民意在現在很難有真正的顯現。當年薩達姆的時候,他號稱是以100%的民意當選的。可是當薩達姆政權倒臺的時候,民衆把它的銅像拉倒,用鞋抽打銅像的臉。

大陸現在很多人對臺灣的認識,是喊打喊殺的,因爲共產黨幾十年對臺灣喊打喊殺,把大陸人都喊出習慣來了,也跟著喊打喊殺。其實現在在大陸的意識形態已經破産的情況下,除了民族主義,它沒什麽其他招可以使了。這就是爲什麽當時中共通過《反分裂法》,因爲它看到了九評退黨,束手無策。怎麽辦呢?轉移一下視線吧。結果沒想到這一招是臭棋。當時在臺灣搞了一個反反分裂法大遊行,上百萬人參加。30萬份《九評共產黨》,幾個小時就發完了。大家認爲“九評”是反分裂法的解藥。因爲如果把共產黨的問題解決了,以後的事就不存在了。

未來政府對於臺灣會是什麽態度,我想大家如果關心這個問題的話,除了關心大陸的民主問題,必須要注重大陸的道德重建。這一點非常重要。

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是民選政府,是激進組織。但卻被老百姓的選票選成了政府。現在美國感到很棘手。所以你看到,光有民主,這只是一個方面,它需要道德保障,非常高的道德保障。

美國的民主制度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建立在基督教的道德文明的基礎上。如果說,共產黨天天這樣喊打喊殺,有一天共產黨垮了,共產黨黨員也換下來了,在老百姓的心中仍然是喊打喊殺的,這樣一種心態的話,對臺灣來講仍然存在一定威脅。所以我們在考慮除了幫助大陸推進民主進程外,還要幫助大陸推進道德重建。

怎麽道德重建?告別共產黨這一套思維方式,告別党文化,告別共產黨。所以還是回到我們的主題,我們要廣傳九評,力促三退,從心理上擺脫共產黨這一整套不珍惜人命的思維方式,靠鬥爭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人和人之間重建和諧文化。很多事情大家可以坐下來談。我覺得這點不只是我們在努力,我們希望暫時沒有受到迫害的人包括臺灣的人,也能夠跟我們站在一起。

凡是認同中國文化的,包括臺灣人,可能都有一個“大中國”的夢想。統一還是分裂,我倒是想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故遠人不服,則必修文德以來之。”

聶森教授:統一和獨立的問題在台灣和海外僑社一直很熱門,很敏感。我記得在二﹑三十年前,菲律賓曾經作過一次民意調查,題目是要不要申請做美國的第51州。這個菲律賓在太平洋,和美國一點都聯不上關係。因爲美國比較自由,生活比較好,人權人性受到尊重﹐他們願意跑過去統一,變成美國一州。所以,臺灣不願意統一,是臺灣的問題還是共產黨的問題呢?它對自己的老百姓這麼壞﹐都殺了八千萬那麽多,幹什麽要和它統一受它迫害呢?所以在統一和獨立的後面,本質的問題還是萬惡之源共產黨。假如說,中國大陸民主自由發展得很好,大家生活過得好,甚至向美國的程度接近,這個統一和獨立的問題就一定不會那麽嚴重了。這個問題已經存在了50多年。始作俑者就是中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06年海外華人新思路佛州研討會
佛州研討會 探討兩岸現狀及中國未來
陳奎德:值得兩岸民眾關注的五個問題
章天亮:把握中國時局的三個切入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