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花蓮吉安鄉橫斷道路開鑿至今近九十年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十五日電)花蓮縣吉安鄉橫斷道路為日治時期所稱的「能高越道路」,當初鑿路目的是為控制太魯閣族原住民,日本動員五萬八千多名警備員、職工和工人投入開鑿工作,比日前完工的雪山隧道工程艱苦數倍,日方特地設碑紀念完工,這座紀念碑已獲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台灣在日治時期的重要東西向道路「吉安橫斷道路」,日人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進行修築,因此也稱為「能高越道路」,路線從霧社分道往北經合歡山、大禹嶺再接通現在的中橫公路,可說是現今東西橫貫道路的前身。

日本在一九一七年九月起投入八千五百名警備員、職工一萬四千人、工人三萬六千人開鑿橫斷道路,當初開鑿的目的是為控制原住民防止發生抗日事件,施工過程相當艱苦,這條稱為「能高跨越道路」橫貫道路起點為初英,沿木瓜溪攀越海拔兩千四百二十四公尺的天長山、經桐里、奇萊山莊、東能高,再跨越海拔兩千八百一十八公尺的奇萊山主峰後接霧社。

據花蓮縣政府委託民間團體研究調查的報告指出,吉安橫斷道路施工期間受傷或死亡的工人,幾乎都是因開炸岩壁造成傷亡,且當時的開鑿工具相當簡陋,等於是只靠人工開挖,殉職死亡的人員因無法運下山,只能以油布包裹或薄木板釘成棺木就地下葬。

日本在全線道路路基打通後,於一九一八年一月為殉職人員設碑紀念,這塊雲母石英片岩紀念碑高約一百公分、寬約六十六公分,另設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在石碑上銘刻日籍幹部和作業員的姓名,並記載工程的人力、經費、里程數等簡略介紹,以凸顯橫斷道路施工的困難狀況,比起即將通車的雪山隧道工程艱苦數倍。

目前這兩座紀念碑安置在舊花東公路初英路段旁的一處低矮棚舍,公路局則是在路旁設置「橫斷道路紀念碑」標示牌,以紀念對於台彎道路開發歷史極具價值的古蹟,但因棚舍不太起眼,民眾駕車經過時,很難發現這兩座紀念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