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科學家

【風雲人物】明末的科學家──徐光啟

阿哲,圖:柚子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6月22日訊】
徐光啟,字子先,明末上海縣人,曾擔任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等官職。他吸取西方的知識並結合中國的傳統科學,在天文、數學、生物和農學等研究上都有重大的突破,而其中以天文和農業方面的成就最受矚目。

彙編《崇禎曆書》

明末時宮廷的欽天監預測日蝕時經常發生錯誤。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他繪製了整個天體的恆星圖,並採用天體運動體系、幾何學及地理經緯度等概念,最後在崇禎年間完成了一部天文曆法的權威著作─《崇禎曆書》。

《崇禎曆書》使後世對於日蝕月蝕的推測更為周密,不僅奠定了我國近代天文曆法的基礎,也是人類天文曆算學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撰寫《農政全書》

徐光啟認為農業是「生民率育之源,國家富強之本」,因此積極從事農業改良的研究。他曾經在天津從事水稻高產研究,並提出了灌溉、施肥定量的研究成果;也開闢了一個試驗農場,引進外地農作物,以培植高產值品種;也曾從福建引進甘薯培育後,著書加以推廣。

他農學方面的代表作是《農政全書》,這一本書囊括了古代農業與生活方面的生產經驗,舉凡農業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技術等相關知識,幾乎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徐光啟之所以能夠在雜採眾家中創出獨見,在於他能「考古證今,廣咨博訊。遇一人輒問,至一地輒問,聞則隨聞隨筆。一事一物,必講究精研,不窮其極不已。」例如,他把我國歷史上從春秋到元朝所記載的111次蝗災發生的時間與地點進行分析比對後,發現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並得出「涸澤者蝗之原本」的結論。

他的友人說他為了完成此書「嘗躬執耒耜之器,親嚐草木之味,隨時採集,兼之訪問,綴而成書。」因此我們在閱讀《農政全書》時,不僅可以得到古代農業的各種知識,也能看到一位古代科學家嚴謹、實事求是的大家風範。

《農政全書》傳到日本後造成很大的迴響,也使日本農業產生了重大的變革。故而總的來說,中國與日本後世的農書,基本上皆以此書為藍本。

徐光啟除了編纂《農政全書》、《崇禎曆書》之外,同時著有《徐氏庖言》、《詩經六帖》等作品;也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著作。故他是融合東西方科學的先驅,也是中國史上一位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子產是春秋時代鄭國人,他輔佐國君二十年間,不但對經濟、政治和文化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而且他為人仁厚,時常濟貧救危,故俠名遠播,深受百姓的愛戴。
  • 出身湖北江陵的農家子弟張居正,少年時期即有神童之稱,十歲精通四書五經,十二歲即為秀才,十六歲中舉人;也因他的聰明才智,實行多項改革措施,才讓日漸衰敗的明朝國祚得以延長六十年之久。
  • 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時期,疆土幅員遼闊,而活躍在塞北,勢力日趨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也一直威脅著漢王朝;他們十分強悍,不時地入侵邊疆,當時在位的漢武帝,就經常派兵鎮壓、反擊他們。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 「更欲尋真去,乘船過海潮」,鑒真東渡為尋「真法」,抑或尋覓更高境界的「真」?昔日精進修行的鑒真、長屋王、聖德太子等一眾人,若生於當世,定會八方尋找未來佛,並篤信修得真法。
  • 霸王別姬!虞姬就義凜凜,伸志昭昭,完大節於生前,留清名於歿後 !當年「霸王別姬」的情節和史傳有什麼出入嗎?虞姬的前身是誰?後來虞姬再見項王的時空,那又是怎樣的境況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