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發聲 細數160年移民辛酸史

人氣 855
標籤: ,

【大紀元6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梅舊金山報道)歷時十五年,介紹美國華人海外奮斗史的著作《在美華人的聲音:從淘金熱到今天》正式出版。三位作者之一的楊碧芳周六在舊金山總圖書館舉行新書介紹。她表示,該書詳述了160年來美國的中國移民的艱苦歷程与辛酸史,書中選用了60多個不同的華人移民故事,其中1/3是首次被披露。很多故事是從中文翻譯成英文。

在介紹會上,楊碧芳把美國華人移民史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1852年到1904年,是最早的中國移民來美。當時的移民主要是來自廣東省,他們從事的職業主要是礦工,商人,神父,學生,農民和勞工,屬于社會最低層的體力勞動。那時的中國城以男性為主。据統計,那時有12000華人受雇建筑美國太平洋鐵路。

現在無法找到有關當年這些工人生活工作的史獻。楊碧芳稱只找到一位姓王的加拿大鐵路建筑工對其工作的描述。她估計,兩地的華人處境很相似。從這一事例,就可想象當時華人的艱苦生活。這位鐵路工人寫到:「就在我前面5,6英哩的地方,他們在爆破開路。巨響過后,工頭命令工人進去搬石頭。就在他們進去的一霎那,又一聲巨響,有兩包第一次沒爆炸的炸藥突然引爆,霎時間血肉橫飛。我失去了十多位同胞。我的生活就在這种環境下度過。」

盡管當時華人對美國基礎設施的建立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卻沒有受到應有的尊敬和平等對待。其中1882年「排華法案」,使華人移民的生活雪上加霜。該法案是美國國會通過的有史以來第一個明文排斥單一种族移民的歧視性條文,它禁止華工入境,拒絕外籍華人取得美國國籍。

在這期間,有少部分華裔女性通過更卑微的身份到達美國。她們多是受騙或被賣到美國做妓女,被迫簽下賣身契。楊碧芳找到了一些歷史的見證。那是其中一位少女抵美后逃脫了人販子,她向一位當地居民求助。那位好心的居民收留了她并教她讀書認字。她在1876年寫出了她的經歷。

第二個階段從1904年到1943年是華裔 移民黑暗期。華裔在社會、經濟、政治等方方面面受到歧視。那時的移民被稱為:紙上儿子。即是造假身份,買一紙文書證明是美國公民的后裔而移民到美國。

那時所有中國移民在踏入美國的土地前都必須到「天使島」接受身份調查。以确證他們也申請人的确實血緣關系。少則几個月,多則1年。那里實際上就是堅固的牢獄。楊碧芳翻譯了一首留在監獄牆壁上的中文詩,描述華裔們在那里像犯人般受關押和審訊的經歷。

在這段黑暗的時期,一些人回到了中國,而另外一些則遷移到了東部。這個階段,移民們也開始了他們的維權運動。他們向聯邦法院申訴,指移民法應确保夫妻團聚。聯邦法院最后裁定嫁給美國公民的華人可移民,但必須在1924年前結婚的才可到美國。這期間,移民配額是每年105人。

華裔也獲得了其他社會底層的移民們的聲援。楊碧芳舉了著名的黑人歌手Paul Robeson為例。根据一位台灣移民劉良茂(音)的回憶,Paul Robeson 對華人很友好。他當時是世界知名的歌手。他唱的 歌:「起來」,鼓勵華人爭取自己的權益,成為深受華裔們喜愛的歌。

第三個階段是從1943年到2003年,華人移民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這一切和海外華人的努力不懈与勤勞是分不開的。

1965年通過的修訂移民法以及難民法使得美國移民的身份有了一定保障。移民配額增加到兩万。該法案通過后,很多婦女移民到了美國。她們中的一些人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由于語言不通,被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衣厂成為她們主要的工作環境。1982年發生著名的車衣女工在紐約罷工。她們抗議不平等的三年合約期。楊碧芳展示了一張華裔女工 Shui Mak Ka在集會上發言的照片,据稱她在中國是一名醫生。

二戰結束后,華人的權益獲得了法律的保護,但是他們的社會地位并沒有相應提高。受歧視的情況相當普遍。楊碧芳舉了Sheila Chin的例子。Sheila 出生在中部,父親Larry Chin 是「紙上儿子」,真實的姓氏是梁。Sheila的母親是白人。Sheila在一本書中寫到,在她上小學的時候,她的同班男孩蔑視她,因為她有著黃种人的特征。還有其他同學的家長,也用尖利的語言嘲諷她的膚色。這一切,在經歷了多次后,她已經習以為常。

海外華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多數勤勞而善良,主張遇事退讓。不過在一些地區和時期,卻成為仇視犯罪的受害者。楊碧芳舉了華裔青年陳果仁的例子。

1982年,底特律發生了一樁仇視命案。一對白人父子因為不滿日本汽車占据了美國市場,把气發泄在27歲的華裔青年陳果仁身上。他們以棒球棒猛擊陳的頭部導致其死亡。結果這對白人只被判罰款3000元和3年的獄外監控 (probation)。經過上訴和終審,殺人者最終沒有坐牢。

這些發生在文明社會的黑暗的歷史都被一一記錄下來,成為華人移民史中無法被遺忘的組成部分。

楊碧芳的書中還引用了上周最引人注目的李文和作為例子。這位被聯邦政府疑為間諜而入獄9個月的華人,在上周獲得了政府及5家媒體聯合付的160万美元賠償,間諜指稱不复存在。書中記載了李文和在12歲從台灣移民到美國,因為語言和文化的不同而感到自己無法真正成為美國人的心聲。

《在美華人的聲音:從淘金熱到今天》的作者之一楊碧芳,是在美國的第二代移民。她出生和成長于舊金山中國城。1969年,她在舊金山市立圖書館的中國城分支開辟了第一個中文書架。到了今天,華人可以在各個圖書館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中文書籍,楊碧芳功不可沒。(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伍微牙醫主講「如何保護兒童牙齒」
廣東音藝社粵曲頌雙親
同人不同命
同人不同命 人氣 2
華商養生藥膳暨芳香精油經營研習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