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發展史: 西周(二)

作者:雅慧
font print 人氣: 71
【字號】    
   標籤: tags: , ,

周公營雒邑

周武王大業未竟即已辭世,成王即位時尚年幼,由周公輔政。周公繼續武王遺志,史書稱「使召公光相宅」,再多次占卜後確定城址,與召公一起營建雒邑,稱為「成周」。召公的「相宅」,即是古代風水學的由來。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述新城大邑成周:

「立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方七十里,南繫于雒水,北因于郟山,以為天下之大湊」、「設丘兆於南郊, 建大社於國中」(在南邊城郊設祭壇,在城中建宗廟)。

周公營雒圖

雒邑繼承歷來都城以宮廷為中心的原則進行規劃,採用方格網絡系統設置道路,城內的主要建築有太廟、宗廟(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等「五宮」。 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建成,完成後,將九個象徵天下的大鼎放在這裡,因為雒邑是「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位於天下的中心,各地前來納稅的路途約同樣長)。

成周由於其先天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後天的不斷加強建設,逐漸形成集政治、經濟與軍事於一體的大型城市,奠定中國歷史上以長安地區及洛陽地區為兩京並立的局面。在後來的東周時期雒邑成為周天子之都,惟彼時周室衰微,天子之都的特殊地位遂被陸續興起的強權諸侯的國都所取代。

 《周禮•考工記•匠人篇》──中國城鎮設計的指導原則

中國很早以前就設立了專門官職掌管城殿營建事宜,這個官職在帝堯以前叫「共工」,上古時期怒撞不周山導致天穹破裂、才有後來女媧補天的故事,就是當時的共工引起的事端。到了帝舜時代更名為「司空」,大禹在尚未受禪帝位前,曾任司空,即位後,又把司空改回共工。西周則專門為修築城廓溝池設立「掌固」一職、並設「司險」一職以測量繪製天下地圖。

三禮圖中的王城圖

《考工記•匠人篇》記載著大到都城營建、小到門寬尺度的規章制度的。在《匠人篇》裡,將工程分為建地測量、城鎮規劃與排水系統設計三項,為使讀者方便閱讀起見,以下節選有關城鎮建設部分的原文與譯文對照: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

(工程師建設王朝的都城,正方形的城每邊寬九里,約等於3742.2公尺,每邊各開三城門,城中有九條東西向、九條南北向道路,路寬九軌,約等於16.6公尺,也就是可同時容納三輛馬車行駛的寬度)。

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宮廷的左側設祖廟,右側立社稷壇,前面是朝廷,後面是市場,市場與朝廷的面積長寬各百步)。

 夏後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階.四旁兩夾窗.白盛.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夏朝的宗廟稱為世室,其堂的深度為二七、十四步,寬度為十七步半;五室象徵五行,四邊四室深度各三步、寬度為三尺,中間大室深四步、寬四尺;由外入堂有九個階梯;每室有四戶,每戶有二窗;以白蜃灰塗牆,門側之堂即為塾,大小是正堂的三分之二,亦即深度為九步二尺、寬度為十一步四尺;門堂有二室,與門各佔三分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殷商的宗廟叫重屋,其堂深五丈六尺,高三尺,形式為四阿復榫式之重簷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周人的宗廟叫明堂,房子的度量衡以筵為單位,一筵為九尺;堂寬九九八十一尺、深六十三尺、高九尺;五室長寬各十八尺)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宮中度以尋.野度以步.塗度以軌.

(室憑几為度量單位、堂以筵為度量、宮內合院用手的尋、在野外用步寬測里數、路用車軌寬度為單位)

 廟門容大扃七個.闈門容小扃參個.路門不容乘車之五個.應門二徹參個

(宗廟之門為七個牛鼎之扁寬,一大扁有三尺,即二丈一尺寬;廟中之門有三個小扁寬,一小扁有二尺,即六尺寬;大寢之門一丈六尺五寸;正門也就是朝門寬二丈四尺)

 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

(路寢之內有九內室,設置九嬪女官,以教導婦學;外九室設置九卿來輔佐朝政;將國家大事分成九種類別,使九卿各司其職)

 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雉長三丈,王宮宮門的屋脊高五丈、宮門四角的屋脊高七丈、城門的屋脊高九丈)

 經塗九軌.環塗七軌.野塗五軌

(城中道路寬16.6公尺、環城道路寬約13公尺、城外郊區道路寬少於10公尺)

 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塗以為諸侯經塗.野塗以為都經塗

(諸侯的都城依天子之都的比例縮小其規模,宮門四角的屋脊高五丈、城門的屋脊高七丈;諸侯都城裡道路的寬度等於天子之都裡環城道路的寬度七軌、環城路為五軌)

綜觀匠人營國之篇旨,簡言之就是要求在營建前需先經過構思規劃,城的規模大小應考慮未來的發展及人口容納量;佈局要講究中正規矩的平衡與協調;以標準化的度量單位作為營建基礎,如道路以車軌寬度、庭院用步長、室用几(小桌)長、堂用筵(鋪地蓆子)長、門用 鼎寬、牆用雉(夯土板,長三丈高一丈為一) 長寬等。

此外,每種標準尺度又都力求符合模數,比較常用的是3,如路寬9軌、筵長9尺、王城方9里(根據《春秋穀梁傳》宣公十五年記載周代一里為300步,據《論語》馬融注引《司馬德》一步為6尺)等等,如此的數字便具有象徵性,例如三代表天地人三才、三的倍數九為數字的極限,象徵極致;用圓頂以象「天圓」、用四方地基以象「地方」等。

根據後人研究,傳世的《周禮•考工記》可能已經不是西周時期的原文,但因其書尚可見古制,仍可從中得知周時期城鎮建設的指導原則及經驗總結。從目前考古發現的周朝遺址來看,古城的大小雖非全然符合《考工記》中的規格,不過城市的規劃與佈局大致遵循著《考工記》的設計原則。就城鎮建設而言,《考工記》的成書為周朝大量開發新城市的現象提供了最佳的說明。今日許多城鎮如曲阜、臨淄、北京等皆從此時開始其悠久的歷史。另一方面,《考工記》對中國傳統城鎮設計產生
了深遠巨大的影響,其中記載都城的佈局原則,例如「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等,皆成為後代城鎮規劃的準則。@*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圓地方宇宙觀具體顯現在三皇時期的聚落建築型態上。目前出土的這個時期的聚落面積通常不大,年代較久遠的聚落多呈圓形或不規則的環狀,後來漸漸多為四方形,方形的城鎮自此成爲中土最普遍的城市形式。當時的聚落不僅已經形成城鎮的規模,其內部更具備了城市規劃與功能分區的痕跡。神農氏時期已經有市集。
  • 黃帝時代「築城邑,造五城」。天子居所有聚落之「中」,被稱為「都」,其他的聚落則稱爲「城邑」。城邑依照城主身分的尊卑來分等級,由此可知,在黃帝時代不僅已經存在著城鎮,且各城鎮間已經區分出規模等級。舜的時代,大道行聚天下成都邑。三皇五帝時代啓迪先民「天圓地方」的觀念與「擇中」的思想及道德規範和修煉回歸文化。
  • 【大紀元2月8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林雅慧舊金山報導)今年二月十八日將是中國傳統農曆新年﹐舊金山市也將在元宵節舉行新年遊行。據灣區法輪功學員表示﹐今年法輪功學員農曆新年遊行的申請再次被主辦單位中華總商會拒絕﹐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兩點﹕中國駐舊金山領事館總領事彭克玉是中華總商會的董事成員﹐及操縱總商會的總商會顧問白蘭是迫害法輪功的原凶江澤民的座上客。
  • 夏朝國祚約四百七十餘年,夏朝的領土分域管理和城鎮建設發明與治水的歷史有密切的關聯。夏朝城鎮建設,比如城郭、磚瓦、排水溝渠系統等等都是領先的發明,還有中國建築座北朝南的座向方位的特色也起源於夏朝。
  • 商朝的都城以早期的亳和後期的殷為代表。亳即鄭州商城,面積達25平方公里,是歷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殷都則沿著洹河兩岸發展、綿延十餘里,周邊並無城牆,只有一道大溝作為防禦設施,與彎曲的洹河成環狀防護都城。殷都城功能劃分相當明確,具備鄭州商城都城的構成要素如宮室、供水設備與排水系統、各式作坊、民居建築等。
  •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二十七日專電)法國安亙湖市藝術中心展出台灣當代創作面貌,包括吳天章運用傳統信仰元素的數位合成作品、陳界仁在電腦影像歷史氣氛中凸顯文化和社會關懷、袁廣鳴互動式作品、王雅慧以錄像投影做表達,展出作品在在顯示台灣藝術家使用錄影和數位科技等主流創作媒材已臻成熟境地。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