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內地招生火爆 兩種制度的衝擊

梁珍  《新紀元周刊》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7日訊】(編者按﹕今年6月7日內地高考正式舉行,對望子成龍的大陸家庭來說,絕對是件大事。據統計,今年中國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一千零一十萬,計劃招生數五百六十七萬,均創歷史新紀錄。在眾多高校的選擇,香港讀大學成為優等生的新趨勢。本文是發表在21期《新紀元周刊》上的一篇焦點新聞,闡述今年香港內地招生的情形,近年來火爆的原因,以及兩地制度差別下,內地學生在香港的經歷,以及內地和香港媒體對內地學生來港截然不同的反映等。)



來香港讀書是很多內地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近年來報考香港大學的內地學生越來越多,今年更加火爆。(Getty images)

「港校內地招生熱」預計今年更火。為避「搶尖子」的爭議,香港內地招生政策有大轉變。無論怎樣,都擋不住內地學生赴港讀書的熱潮。

5月夏日乍暖,內地大學招生報名已先行火爆起來,望子成龍的父母帶著孩子擠滿了內地大大小小的高考諮詢會。在眾多高校選擇中,原本大受歡迎的香港大學更是炙手可熱。

繼去年香港大學8校聯招掀起內地「港校熱」風潮,今年再增4所香港高校加入戰場,招生範圍更由20省市擴展到25省市。港校明顯的優勢使內地尖子生在北大、清華等頂級名校外,找到了另一種選擇。有學者撰文指出,內地高考招生格局正在逐步改變。

相對大陸媒體官方熱炒,香港傳媒冷淡對待「大陸尖子」來港,兩種制度的衝擊引申到大學校園。共青團滲透香港大學學生會,內地學生行賄,港人如何面對香港大學的內地化?



「港校內地招生熱」預計今年更火。為避「搶尖子」的爭議,香港內地招生政策有大轉變。無論怎樣,都擋不住內地學生赴港讀書的熱潮。

避被抨「搶尖子」 港校改提前錄取

有調查顯示:65.53%的考生和家長傾向於到香港讀書,香港高校吸引力超過內地一流名校。網上甚至有人驚呼:「北大、清華將被香港大學掃成二流。」據悉,去年香港高校不到2,000人的招生名額,但在全國共有3萬名考生把香港的大學作為報考的第一志願。

「港校熱」預計今年更火。除港大、中大8校聯招外,今年再增加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珠海學院4所學校,招收範圍由原本的20個省市增加25個省市,新增的5個省市為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安徽。

陳秀野,北京狀元,以687分的高分曾被清華大學錄取,再三權衡之後,選擇了香港科技大學;劉揚,廣東狀元,放棄復旦大學,投奔香港科技大學;李洋,海南狀元,因高考移民身份被清華拒之門外後,被香港城市大學錄取——

這類「大陸狀元」轉投香港大學的報導近年不絕於耳,據報導,今年香港高校的錄取制度將有很大的調整。參加全國統招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由往年的高考第一志願錄取變為提前批錄取,預計錄取分數將大幅度提高。其他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10所大學則自主招生,並將於今年7月7日前結束錄取。根據規定,被上述10所香港高校錄取的學生,內地高校不再予以錄取。外界分析,招生政策的改變是為了避開和大陸名校「搶尖子」。



今年5月15日,內地報名招生正式開始。12所香港大學最受歡迎。(Getty images)

香港升學的誘惑

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去年有超過10%的考生報考了香港的大學。對於他們來說,近在咫尺的北京大學或者清華大學,不再是唯一目標,更大的誘惑來自香港——靈活的招生方式、豐厚的獎學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好的就業和深造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今年計劃在內地招生250人,其中提供100個全額獎學金,每個全獎包括大學4年所有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補貼,共計約50萬港元。城市大學設立了最高32萬港元的誘人條件。

來自深圳的薛明宇,因中學期間曾獲國際化學競賽金牌而於2004年被保送北大。入學不久,他獲知香港大學招收全獎學生,立即報名並被順利錄取。「我並不覺得北大就比港大差,可既然港大不收我學費,還給生活費,我為甚麼不來?」

但這種誘惑也僅限尖子生。對於很多大陸家庭來說,是要不惜血本支付數十萬的學費,來應對孩子的命運之戰。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仍然選擇香港。」來自上海的陳小姐說,「哪怕沒有全獎。」她看中的是香港一流的教育體制。「同樣的電子商務課本,上海高校用的是香港城大1995年的版本,而城大幾乎每個學期都有更新。現在我們用的課本是2004年版的。」

全英語教學、靈活的學分制、甚至有機會選派歐美進行學生交流活動,也讓內地學生大開眼界。「內地大學也給學生選修第2外語,但選擇很少。香港大學的語言系有近20種語言供學生選擇,僅日語系就為修第2外語的學生開了十幾個班。」深圳學生莊冰冰說。

實際上,更多人把去香港高校就讀看作是在香港居留或進一步深造的跳板。據城市大學統計,該校的內地畢業生有67%留在香港就業或到海外深造。香港大學的內地畢業生則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及美國微軟、花旗銀行、紐約人壽保險等大公司。

內地學生在香港

對內地學生來說,來香港讀書,要過語言關、生活關,對很多獨立生活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甚至有教授在報刊撰文稱,內地學生只會考試,其他什麼都不懂。

關於內地學生無法適應香港的報導經常可見。大陸媒體報導,不少內地新生從不參加任何社團和院系活動,也拒絕與本地生交往,上完課就回寢室玩電腦,「只在熟悉的內地生圈子內打轉,一學期結束,粵語、英語絲毫沒長進。」

內地生中途退學時有發生。「拿到港校錄取通知書,不代表上了保險,能否順利畢業,還得看學習成績。」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譚嘉因稱該校工程系一名上海籍大三學生,因連續3次成績得C-,被學校勒令退學。也有的因為成績退步被取消獎學金,而香港又禁止內地學生打工,也被迫退學。

但也有不少內地學生成功融入香港社會。7年前來港的Daniel完全與港式生活同步,「這裏的生活方式習慣了7年,行都行得快一些,回內地反而要 adjust(調整)。」除了生活節奏,精神上也與土生港人連線,「SARS時覺得香港人有彈性、有適應力、有團結精神,令我好感動;我又曾看報紙,說南亞海嘯捐款平均每個港人捐300元,自己都有捐,作為(香港社會)其中一員,情緒深深被感染。」

中共滲透香港校園

對於大陸學生來港,香港媒體普遍反應比較冷淡。香港專欄作家申淵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內地學生來香港讀書「對香港不是件好事」。因為大陸的教育體系很落後,內地學生來港也將中共黨文化風氣帶來了香港。

早前香港傳媒紛紛報導一則城大女博士生入獄的消息。25歲女博士生陳靜,為求在考試取得好成績,竟將1萬元現金放在教授的信箱,意圖行賄老師取得試題和答案。此舉讓不收學生分文的香港教育界震驚不已,最後廉政公署跟進事件,女博士鋃鐺入獄。

另外,香港大學勁收內地生之際,不少被視為中共政治接班人的共青團成員,已靜悄悄加入多間大學的學生會競選公職,隨時變身本港學運領袖。據悉,浸會大學、科技大學學生會幹事會選舉均發現具共青團背景的候選人。有大學學生會幹事擔心共青團成員一旦當選學生會幹事,會淡化學界對平反六四、爭取普選的政治堅持。

有網民驚呼:「嚴防共產黨的滲透」。

曾經在香港大學讀書、中文大學任教的香港時事評論員王岸然表示,中共特務滲透入大學校園是公開的祕密。特別是早期派港讀書的所謂研究生、研究助理、博士,背景都不簡單,部份直接就是中聯辦的人,有的則是中共重點栽培的對象。以他為例,90年代初他在香港大學讀法律博士,班上一名大陸同學就是後來稱為四大護法之一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振民。後來他任教的中文大學也經常聽聞中共有派學生在校園作監視工作,收集情報。

王岸然相信以目前約一成的內地學生招收比例,以後還會逐步增加。「中共肯定會藉此派人來香港的,讓他們為共產黨服務,我想香港市民在迎接內地學生來港時,也要防範中共藉此滲透大學校園。」

大陸媒體熱炒港校熱

港校熱卻在大陸傳媒引起熱論。用「香港大學內地招生熱」搜尋中共官方網站──「人民日報」有8,000多項選項,比如〈尖子生不都適合──香港高校內地招生熱的背後〉、〈北大校長談港校內地招生:招多少「狀元」不重要〉,受到抨擊得最多的是香港大學採用銀彈攻勢搶「尖子生」。

多次到大陸招生的科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認為,有關銀彈批評是大陸的傳媒炒起來的,反映了大陸傳媒本身覺得大陸的高校有很多問題。「你要是上網去看,這幾年大陸的高校都出現很多教學跟科研的問題,很多老師連課都不上,很多人對大陸高校有相當多的不滿,他們藉這個機會用香港的高校來衝擊大陸的體系。」

全球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也朝內地頂尖級的大學開炮了。

邱成桐說,中國很多高校唯利是圖,就是看錢,看經費,真的研究成果從來不在乎。在中國高校,用金錢、名利來引誘人的事情做得太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都不覺得羞恥。在中國,還有一個現象是,先當校長再當院士,與國際慣例相反。為什麼中國不做,因為中國的高校不願損害既得利益。



內地學生來港可以體驗香港自由的風氣。今年5月4日,十多名香港大學的學生與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前)向校園內的「國殤之柱」獻上鮮花及搽銅膏擦亮雕塑,以紀念為爭取民主而犧牲的五四及六四烈士。(中央社)

有評論認為,港校內地招生熱可以看成是一場兩種不同教育體制的爭奪戰。香港時事評論員陶傑在專欄評論中提到:尖子來港後,還可以自由閱讀各大校園訂閱的《蘋果日報》、《壹本便利》、《忽然1周》等大陸網警禁制的報刊,凡此種種,都增加特區大學的市場消費吸引力。

一位來港入讀一年的李博士表示,來港後,最高興的是可以接觸到自由的訊息,包括六四、法輪功等話題在國內都被網警遮罩掉了,根本不知道真實情況,但在香港卻可以自由地接觸到了,很多國內親戚朋友也託他在香港購買一些禁書或者瞭解外界情況等,他現在成了傳遞外界訊息的窗口。

中共教育政策不公平不合理


中國學校教育亂收費情形嚴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我父母送給我的最有價值的禮物之一不是自行車、狗、BB槍或汽車,而是一個簡單的習慣。他們讓我練習鋼琴。這意味著每個工作日我都要練習一段時間。每天早上,我都會下到地下室,我們心愛的棕色立式鋼琴站在那裡等著我。每週一次,我和一位非常有成就的老師一起上課,他對我的期望很高(有時由於我自己的過錯,我沒有達到他的期望)。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