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法羅群島(一)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4日訊】【大紀元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攝影、報道】

概況

法羅群島,由十八個海島組成,面積一千三百九十九平方公里, 它位於蘇格蘭的西北部, 在冰島和挪威中間。人口為四萬八千二百二十人, 其中大約五分之二的人在包括首都在內的都市地區居住。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 

自從1948年以來,法羅島是丹麥王國的一個自治區域。 它有自己的政府、議會和自己的旗幟。首都托爾斯港(Torshavn)人口為一萬二千四百九十六人。當地政府管理日常事務,而在軍事、外交上由丹麥代理, 但法羅群島卻不是歐盟成員。它在貿易上享受特殊的條例。


托爾斯港(Torshavn)市政府 


首都托爾斯港街景 


首都托爾斯港街景 


首都托爾斯港街景 

首都托爾斯港街景 

法羅群島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但丹麥語也是他們的政府官方語言。因此法羅人, 人人能說丹麥語。捕魚業是法羅群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魚類製品占出口量的97% 。 旅遊業是第二大產業,之外還有羊毛及其他工業產品。


托爾斯港港口


托爾斯港港口


托爾斯港港口

中文媒體首次踏上法羅群島

不久前,法羅群島工業總會邀請駐丹麥的各家媒體去該地參觀。大紀元、新唐人與希望之聲駐丹麥記者,也在被邀請之列。這是歷史以來,中文媒體首次踏上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工業總會的公共關係協調人托倫. 艾琳高德小姐(Torun Ellingsgaard)說:「中國對我們來講,好像很遠、很遠。與這樣的一個大國相比,法羅群島太小了!但是我們這個小小的區域和民族,卻有我們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我們知道,我們與中華民族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從人類的共同本性來講,我們之間的相同之處肯定是遠遠多於差別。因此,我們非常歡迎你們來到這裡,把我們這裡的情況介紹給中國人民。 」

「僅僅在十年前,法羅群島還是一個似乎遠離世界、與世隔絕、不為人知的一片土地。從我們這裡要花兩小時的飛行,才能到達丹麥本土。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裏,各方面的通訊、資訊發展非常快, 我們能夠與全世界各地輕易的溝通了。世界一下子變得小起來。我們也非常希望中國人能瞭解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群島, 也能夠與我們建立起各種友好關係。」


托倫.艾琳高德小姐在船上接受採訪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二十二日專電)由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台灣觀光協會組成的一支觀光推廣團,將於明起赴菲考察三天,向菲律賓民眾推介台灣之美,期望能廣招菲國旅客赴台旅遊,以拓展兩國的交流。
  • 【大紀元7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涵平/白河報導〕暑假旅遊旺季,關子嶺風景區商機卻持續冷清,業者批評相關單位策劃蓮花節活動不用心,未能積極推動夜宿遊程帶動商機,以致關子嶺未能因蓮花節活動受益。
  • 持續堅挺的加幣使加人海外旅遊的人數創出新高,加拿大統計局表示,加國居民五月份大約有六十萬六千人次往海外旅行,是自1972 年來最高記錄,同時也是今年第三次海外旅行人數超過六十萬。
  •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二十三日專電)納米比亞觀光局官員赫瑪女士表示,納米比亞觀光業正經歷快速擴展的階段,與南非合作共同推出新的「納米比亞、開普(半島)旅遊線」後,今年觀光人數將突破八十萬人。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