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演說家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你相信小孩子也能來一場流利的演說嗎?我爸爸有個朋友叫林大利的,是不可能相信這句話的,每次他到我們家總會數落他們家的林小龍是如何的笨嘴笨舌,一句話也不會講,說到生氣處,還會露出那副想把人生吞活剝的嚇人模樣。

林小龍我見過呀!雖然不怎麼伶牙利齒,但是也不笨哪!每次玩遊戲時,他都能訂出規則哩!可是一碰到他爸爸,可就沒輒了,不僅舌頭會打結,甚至還會口吃呢!

我可就比林小龍好多了。自從老爸去修習「育兒武藝」以來,功力大增,這幾個月以來,不僅頻出好招,同時效果卓著,就以訓練我的口才為例,可就不是蓋的喔!

比方說,他會和我玩說故事的遊戲,你是知道的,每一個小朋友都很喜歡說故事,只要大人願意聽,就連《馬戲團的故事》、《魔界轉世》、《說不完的故事》、《老鹿王哈克》這樣的故事,我們都說得出來。

爸爸厲害就厲害在這裡,他很會「順水推舟」,只要我起個頭,他就會說:「以後又怎麼樣啊?」「再來呢?」「小魔頭有沒有追來?」害我不得不窮編瞎蓋一番。

爸爸還有一招叫「借力使力」,每次看到書本的一幅畫,或雜誌中的一張圖,他就會問我,它是什麼?意思就是,要我說說圖中的故事給他聽。

最後爸爸會用剛學會的「拍馬屁」,一直稱讚我說得好。不論爸爸有沒有摸著良心說話,反正聽起來都很舒服就是了。

「即席演說」,也是我們家常用的訓練口才方式,爸爸說:「囝仔人,不再有耳無嘴了。」他要求我們有耳有嘴,凡是在報紙上、電視上、街坊上聽到的任何消息,都請我們發表「高」見。好不好無所謂,能說就好!

就這樣,我放膽的說,胡亂的說,大聲的說,快樂的說,反正沒有人會罵我呀!

我們家最出名的節目是:模仿李濤叔叔的「尖峰對話」,別瞧我老爹溫文儒雅,聽說他以前還是演辯社的,演講更是一流,不過偷偷告訴你,他現在好像有點「過氣」了。

像我們的尖鋒對話中,討論「抽菸」問題,他顯然就辯不過我了。

爸爸常自稱他是「聽眾」,每次我們從幼稚園放學回來,他就會不厭其煩的聆聽我的「寶寶經」,他可以從我和小莉吵架,聽到我和小莉和好;也可以從九官鳥,聽到蠶寶寶,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大成就哩!表示我真的說得很好,要不然他怎麼會樂於一聽呢!

現在我已養成習慣,回家一定先找他報到。

他告訴我,以後我們可以合拍一部電影叫:「報告爸爸」

大概是老爸童年時,布袋戲看太多了,他偶爾也要我和他演一場野臺戲,而且保證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他是編戲導演!爸爸說我很有他的「遺傳」,其實我比他還好。

反正不管誰好,那齣戲都演得很快樂。

你想想看,經過這麼快樂的「口才」調教,我能不說出一口「溜話」嗎?

林大利叔叔就是沒學會爸爸這一招本事,才會把林小龍整得變成小土龍。我想這樣下去,他一定改名叫林小蛇,或林小貓之類的。

希望我這篇肺腑之言,林大叔叔能看見,這樣林小龍就有救了。

因為我很怕他真的變成一條小蛇。
偷偷告訴你:我也很怕蛇呀!

摘自:游乾桂所著《寶貝在說話》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一陣子我發現我兒子,常會不由自主的恐慌、焦急與悲傷,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就是不說,或是支吾其辭。
  • 教育是一門「藝術」,唯有父母願意平心靜氣的修習這門學分,才有機會成為「育兒藝術家」。一味地與子女「生氣」,只會升高衝突而已。
  • 經過我的明查暗訪,終於發現一個天大的消息,他們居然想把我送去「兒童心理診所」咧!我真的不明白自己招誰惹誰了,居然淪落到爸媽「密謀」陷害我。你有所不知啊!兒童心理診所可是挺嚇人的哩!他們雖然沒帶針筒,也沒有苦得要命的「良藥」,但卻時常口蜜腹劍的告訴家長,孩子是「好動兒」、「自閉症」、「學習障礙」、「智能不足」或「破壞狂者」。
  • 我們發現,目前不僅鄰居之間的關係日趨淡薄,就連自己的祖父母也很少有來往。也許有人會辯稱,這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趨向,但話又說回來,你真的希望這種冷冷的人際關係演變下去?當然不願意。那麼請從今天起,就鼓勵孩子與祖父母互相來往吧!
  • 以我爸媽來說,就是這種現代父母的典型族群,他們回來的第一句話,是:「吃飯了沒?」第二句話則是:「功課寫了沒?」第三句話多半是:「電視關掉,早點休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爸媽回家的「三句箴言」,我已經可以倒背如流。有時候,我真的在想,他們莫非不知道應該了解我內心深處嗎?還是找不出一個好方法?

  • 城市人,尤其當慣了朝九晚五,看電視,讀報紙,罵小孩的都市「心情流浪漢」,或已遺忘了水聲是怎麼彈奏的,潺潺的、淙淙、涓涓還是絲絲如幻;幽靜悄然,還是萬馬奔騰,或是轟轟作響。
  •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旅行是孩子最佳的「智慧產」,我們可以把自己欣賞到的一切,轉化成一切與自己有關的生命。
  • 英國詩人米耳頓曾說:「寂寞有時是一種最好的社會,短暫的退隱可以激發出更甜蜜的回返」,我同意這樣的觀點,但那是對成熟的大人而言,對小孩孩來說,寂寞卻是一頭足以吞噬他們心靈的怪物。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