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就有桃花源(55)聽雨樂

第七章之三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雨,一直是我心中隱秘的靈魂,這大約與老家宜蘭有關;蘭陽雨長駐心頭難忘懷,雨聲撲通,一年下了二百多天,對雨便有了情感,不止愛聽雨,也愛賞雨、看雨、唱雨,當了作家之後,常寫雨,有人說,宜蘭出文人與雨有關,雨天閒著也閒著,詩興全發了。

前不久,馬來西亞友人來訪,從貓空開著山路蜿蜒入了深坑,正巧遇上雨,便詩情畫意開來,我們把車子停在路旁,三、四個人擠在一部小車子裡,闔上眼聽著雨聲滴答,直說浪漫。

這又讓我想起了雨,別人聽來很寂寥的雨,在我眼中便化成了詩,在忙碌的心思中,帶著回歸的寧靜,甚或有了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倽劍門的感觸,撥弄著敏感的心弦。

在園子裡聽雨當是雅事,酙著一壼好茶,一邊望雨,一面無語沈思,這等詩意,忙人何處尋?
聽雨,果真是人生境界,不獨獨我生在宜蘭所以愛雨,更因為雨中懷著哲思,可以因雨而聽見易安居士心中的──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絲絲綿綿的小雨往往帶來愁緒,暴雨給的則是驚喜,蘇東坡這樣寫它: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急跳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我喜歡梅雨季節,一來是家中務農,對於霪雨霏霏自有一番獨,它可是田裡望穿的美事,雨季表示播種將來,收成便不遠了,這可不是把陽光當成好日子的人可以了解的,鄉下人,尤是種田的鄉下人,總是望斷春雨的。

雨有時候很有詩意,雨天盯著窗外,聆聽雨打芭蕉的景緻,南宋詞人蔣捷的便躍上心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座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盧下,鬚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雨中有月那就更美了,矇矓的,帶著彩色的光暈,便別有一番詩情畫,唐朝劉方平這樣形〈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倫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紗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簡單,至少該包括思考也很簡單。在我看來,白天該做白天的事,黑夜幹黑夜的活兒。體力充沛的時候工作,氣力放盡時便休息。有也好,沒也罢。做得來的做,做不來的放。如果統統這麼想,不就簡單了?
  • 俄國作家高爾在《抱怨》一書裡提過:「一個人最真摯誠實進行感覺與思考的地方,就是心靈。」 可惜,人都太忙了,忙會使人閒不下,忽略用心靈感知擦身而過的美好世界,聽不見蟲鳴鳥唱,聞不到花香氣流;忙,一直是擋在人們前面的大石頭,搬不開,就少了風花雪月了。
  • 一輩子根本花不了太多錢的,我的年平均所得只有一萬三千多美金,合台幣大約只有四十萬元,也就是說,多數人的一個月不該花上四萬元,以此計算,一生大約也只有一、二千萬元的開銷,或者更少;理論上,賺到這些錢便夠用了,但是我們想要的,遠遠超過於此,這才是負擔所在。
  • 儒、道兩家的生活哲思其實有所不同,我們的教育以儒為主體,強調剛健有為,入世進取,巧取豪奪,登上高峰,我的人生上半場堪稱是儒,相信書中自有黃金書,書中自有顏如玉,寒窗苦讀必得功名,於是出世拚搏,巧利營私,內聖外王,奢想治國平天下,只是弱名路上走一回,鬧一鬧,才發現全盤皆錯,人生不僅如此而已。
  • 人老是如此,凡事都以物與錢為尊,被物化了,人就不是人了,我不想事事都跑完一圈才了解又回到起初。我只做能力所及的事。請相信,我非超人,也沒有十八隻手,不可能以一抵三,無法輕輕鬆鬆月入數十萬,我有的是量入為出的理性。
  • 對很多人而言,結果最重要,但對我來說,過程則優於一切,我決定享受經過的每一分鐘;在我的潛意識裡,一直有一幅田園景緻,我扮著牧童,輕歌歡唱;我答應過自己,這個夢一定要圓。
  • 俄國作家高爾基在《義大利童話》中有一段話:「生活,就是為了一種神秘的東西,所做出的痛苦的犧牲。」神秘的東西指的是什麼?
  • 揉合著山水、植物、建築的園林文化,文人皆愛,建築師威廉.查布斯就曾這樣形容中園林:「中國人設計林的藝術,確實是無倫比的;歐洲人在藝術方面的成就很難項背,只能像對太形一樣,盡情吸收其光輝而已。」
  • 六分鐘的短片,拍了足足一個月。原因很簡單,因為等待。等風,等雪,等雨,等心中期待的景色。這種等待是一段修心的歷程,有苦悶,有煎熬,亦有釋懷之後不期而至的驚喜。走過之後再回頭品味,很享受這創作歷程中的每一步。這更像是與自然共同參與創作一部作品,我在努力實現心中設想的同時,也用心感受並接納自然的給予。
  • 人說「煙花易冷」,在歐文這兒,電焊的花火凋落之後,卻凝結出了讓人驚歎的藝術果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