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精選:麥克阿瑟(57)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8日訊】菲律賓群島的面積與大不列顛相近,但需保衛的海岸線卻比美國的還長。海軍認為,守住這些群島根本不可能。強調馬尼拉灣戰略價值的是陸軍,主要是出於政治目的;美國的政策就是要保護其屬地。海軍用純軍事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問題,不無道理地認為馬尼拉灣幾乎毫無軍事價值。保護它的代價遠遠超出其在軍事上的戰略價值。

在整個30年代,橙色作戰計劃規定,與日本宣戰後,海軍迅速撤離菲律賓群島。這一方案在1934和1936年兩次修訂的計劃中都得到肯定。這一設想連陸軍作戰計劃部自己也認為是不可避免的。
  
陸軍軍官中認為海軍的觀點正確的人也不少。約翰遜•哈古德少將20年代當過菲律賓師師長,很瞭解這些島嶼。1930年,他直言不諱地告訴胡佛說,若日本進攻,菲律賓是守不住的。如有充分準備並貯備足夠食物,科雷吉多爾島(馬尼拉灣口的一座小島——譯者注)可守6個月或更久,但一旦開戰,群島其他地區的所有美軍都將不是死就是被俘。
  
菲律賓經立法獨立後,多少不再是個前沿陣地了。國會敦促總統:「儘早與外國勢力談判,爭取簽訂條約,使菲律賓永久中立……」羅斯福對此置之不理。統治日本的軍閥決不會尊重中立國而放過他們,相反,他們認為中立國不友好,沒有防禦能力,唾手可得。
  
麥克亞瑟認為海軍的觀點純屬失敗主義。他繼承良師倫納德•伍德的初衷,致力於他有時稱作「我的第二祖國」的防禦。他曾對軍事顧問辦公室和奎松辦公室的聯絡官邦納•費勒斯說:「我任總參謀長時根本就不讚成橙色計劃,但我立刻意識到,試圖說服別人接受我的觀點是浪費時間。因此我走了一條捷徑,面見總統,告訴他如果在我的任期內需作戰爭動員,我首先就從大西洋彼岸抽調兩個師充實菲律賓……我要成功地保衛這塊屬地的每一寸土地。既然如此,橙色計劃就是一紙空文……這種時候誰指揮誰就將決定戰役的主導方向。如果他是個偉人,他就不會拘泥於陸軍部中佈滿灰塵的檔框中的原始計劃。」
  
這純屬胡扯。麥克亞瑟任總參謀長時,陸軍在大西洋沿岸根本就沒有兩個裝備齊全的師可調往菲律賓。當時整個陸軍只有3個不滿員師,其所屬各團分散在美國各地。國民警衛師的狀態更糟。而且如果「這時指揮的人」是指總參謀長的話,這也是胡說。指揮的人是總統,總統才有權決定是否為保衛菲律賓而戰。
  
不管怎麼說,麥克亞瑟還是全身心地投入了菲律賓陸軍的創立,這只軍隊將在獲得獨立之時有能力保衛群島。他覺得自己是在完成一項近乎神聖的使命。他父親開創了武裝菲律賓人保衛自己國家的事業。現在的偉大任務是完成亞瑟•麥克亞瑟的事業。
  
他的這項事業是白手起家。陸軍在菲律賓的機構就是一個菲律賓軍區司令部,負責群島上所有的美軍部隊。幾乎所有的陸軍地面作戰部隊都在20年代編入了菲律賓師,主要由菲律賓部隊組成——也就是說,由美國軍官指揮的菲律賓士兵組成。
  
麥克亞瑟不對菲律賓軍區負責。他只對奎松和陸軍部負責。他正在組建的菲律賓陸軍也不受菲律賓軍區管轄。它只受命於共同體政府,但若在戰時它將被整編,實際上成為菲律賓師的地方後備部隊。
  
麥克亞瑟對菲律賓地區和菲律賓師都沒有指揮權。他也無權指揮菲律賓陸軍。菲律賓陸軍受命於一名菲律賓將軍。他所能做的就是向奎松建議有關群島防禦方面他認為該做的事。
  
他之所以這麼努力是因為他相信菲律賓人可以成為一流的士兵。很多與菲律賓軍隊在一起的軍官都和他一樣相信這一點。到菲軍中當兵是一項榮譽,競爭很激烈。「菲律賓軍隊成員都是優秀的士兵,這一點毫無疑問。」J•勞頓•科林斯說,他是馬歇爾的門徒,30年代中期與菲律賓軍隊在一起,20年後成了陸軍總參謀長。日後成為四星將軍的威廉•M•霍格當時也在那兒,他的看法也如此:「他們是些好人,那些菲軍士兵們出類拔萃。」
  
麥克亞瑟堅信,有這樣優秀的人才他一定能建立起一隻菲律賓陸軍,它將有效地擔當起自己祖國的防禦任務。他、艾森豪威爾、T•J•戴維斯和吉米•奧德花了6個月的時間制訂了一份創建這樣一支軍隊的詳細計劃,其開銷在共同體政府能承受的範圍內。它是一支由920名軍官和10000名士兵組成的正規軍——不到一個全員師。這支微型正規軍每年可訓練4萬名18一21歲的年輕人。

與此同時,在碧瑤建立了一所菲律賓軍事學院,在獨立之前定期向正規軍輸送經過高度專業訓練的軍官,以保障每年能組建一個後備役師,獨立前最終給全島組建10個訓練有素的後備役師(相當於美國的國民警衛師)。後備役部隊每年都接受復訓。菲律賓陸軍的10個師「當然必須具備基本的機動力和火力。」麥克亞瑟計劃的開銷是1.6億菲律賓比索,或是8000萬美元。

但一年之後,麥克亞瑟小組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數字。他們計算防禦計劃現在要2.1億比索,或1.05億美元。麥克亞瑟的酬金是共同體的防禦每開支100美元他得46美分,因此他現在的傭金幾近50萬美元。這個問題日後還會出現,因為這將是引起麥克亞瑟一生中爭議最大的事件之一。
  
同時,菲律賓政府大致按麥克亞瑟的提綱制定了一份國家防禦法案,在很多地方還採用了他的原文。奎松希望有8萬菲律賓人報名參加軍事訓練。使他既驚訝又高興的是有15萬年輕人報名。他似乎覺得隨著獨立的臨近,現在整個群島部在燃燒著愛國熱情。奎松在寫信給老朋友、出版界鉅子羅伊•霍華德時稱讚了菲律賓人的力量、意志和決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雖然麥克亞瑟成功地使羅斯福讓他留任總參謀長,但總統周圍有很多人仍很討厭他。新任內務部長哈囉德‧伊克斯是他不共戴天的敵人,哈囉德以前是名記者,不僅頭腦敏捷,言語更是犀利。
      
  • 麥克亞瑟不僅不願關閉軍事基地,他還想使之現代化。他要求公共事業署提供大部分資金。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伊克斯很快地拒絕了麥克亞瑟要錢的要求,並對他力圖保住陸軍基地的做法大加嘲弄。
  • 說起來難以置信,儘管資金缺乏並且受到公眾恥笑,但和平時期陸軍部內部的士氣從1930到1935年來從未如此高漲過。當時在那幾任職的人對麥克亞瑟任總參謀長的表現幾乎沒有批評意見,而讚揚他的人卻比比皆是。
  • 1933年6月,麥克亞瑟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講話。他的裝束,尤其是那條紫緞領帶,讓學員們五體投地。他說起話來眉飛色舞,直言不諱。他們從未見過這種上級。和大多數人一樣,他們以為大人物都是照本宣科,講話冗長空洞,令人生厭。但麥克亞瑟卻英俊瀟灑,性格獨特,給他們講話時像是憑靈感即興演講,而未經事前準備。他的魔力就在於新奇和直率。他事先並不背講稿,但要在辦公室15英尺高的鏡子前仔細排練。
  • 20年代,陸、海軍在軍種協作的問題上產生了激烈的爭吵,但麥克亞瑟任總參謀長時交了好運。當時的海軍總司令是海軍上將威廉‧維奇‧普拉特,他與陸軍的關係很好。最終普拉特成了麥克亞瑟最忠實的崇拜者之一。
  • (大紀元記者林珊如布里斯本報導)布里斯本市長麗莎紐曼為布里斯本市長慈善基金會籌募慈善基金,特地出版了「市長夫人的食譜」。布里斯本市長慈善基金會與聖喬治銀行於11月19日上午11時30分,為該書在布里斯本Dymocks書店位於麥克阿瑟大樓的分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 1935年10月,麥克亞瑟由82歲的老母親、嫂子瑪麗•麥卡蘭•麥克亞瑟、助手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和托馬斯•傑弗遜•戴維斯陪同,登上了西去的列車。他們去舊金山趕「胡佛」號輪船。「胡佛」號的船舷上將擠滿名流—一包括副總統約翰•南斯•加納及十幾名參議員和眾議員——全都是去參加菲律賓共同體成立及奎松任首屆總統的典禮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