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雍正(系列之一)

「滿洲」與曼殊師利菩薩
小童子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這首詩呈現了一個殊勝浩瀚的場面──佛菩薩乘願而來,為了度人而甘冒大險、承擔大業,進入六道中輪迴……從清涼月、畢竟空的境界,進到這濁世之中……浩蕩的慈悲與勇氣,無以名之!

回顧中國歷朝歷代的記載,有敬佛也有滅佛的皇帝。其中尊崇佛法最有名的皇帝有:梁武帝、隋文帝、北魏道武帝、北魏孝文帝、北魏文成帝、北魏宣武帝、劉宋文帝、陳武帝以及影響現代極深卻極少有人注意的──清.雍正帝。

有關雍正帝的一些歷史研究,都集中在清朝的幾大疑案中去討論,包括「改詔奪位」以及「雍正的死因」等等。其他與雍正帝有關的野史傳說,包括「九王奪嫡」、「血滴子」、「文字獄」等等,大多是負面,所以人們心中對雍正帝的印象多流於嚴厲殘暴。但歸咎起來,這些負面的資料是《滿清十三皇朝演義》以及後來的一些野史與小說。雖然這些書籍根本偏離了史實,但雍正帝被醜化貶抑後的形象卻已深入人心。直到近幾年更多清史料公開,雍正帝的生平、事功與歷史地位才有了新的詮釋。

近幾年,中國有一位作者「二月河」以小說格式寫雍正帝,最後還拍成電視劇,因此影響極廣;另外還有學者馮爾康從傳統寫史的角度,重新研究雍正帝的事蹟。這二位是對雍正持較正面看法的。但前者貌似推崇雍正,卻把雍正帝的死因寫成亂倫情殺,所以說到底是對雍正帝的再次抹黑;後者雖然以攤丁入畝等政策的施行,肯定雍正帝是清朝「康雍[#20094]」三個好皇帝之一,但卻略過雍正帝與佛教的深厚關係,仍是一憾。因為如果不先理解雍正帝的信仰、人生觀與宇宙觀,就不能理解他的施政與作為。


素惠繪圖

用現代的角度來看雍正帝的種種施政,筆者發現雍正帝的很多思維與作為是超時代、超時空的。人的行為有脈絡與慣性,從他的施政裏,可以看到一個慣性:這些施政與他的佛法修行深深結合在一起,難以割裂辨識。這個會在後文中解釋。但在討論這些施政與佛法的關係之前,必須先談一談「滿洲」一詞的來源。

說到「常遊畢竟空」的菩薩,人們最熟悉的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其中「文殊菩薩」又稱為「曼珠師利菩薩」或「曼殊室利菩薩」。文殊是諸佛之智慧所化現,是智慧的本尊。文殊是梵語Manju的音譯,意譯則為「妙德」或「妙吉祥」。中國名山「五臺山」相傳就是文殊菩薩化現的道場。

在《維摩詰經》中,當諸大羅漢、諸大菩薩不敢代釋迦牟尼佛去向維摩居士問疾時,文殊菩薩從座中起身,領命前往,結果諸羅漢菩薩隨行,親聆文殊菩薩和維摩居士暢論「不二法門」之理。因為文殊菩薩的智慧威德,蒙藏人極崇拜之。


唐卡上的文殊菩薩(Manjusri)。(維基百科)

女真族祖先 奉天命乘願而來

按女真部落的傳說,東北長白山上的天池因為池水十分清澈,所以得到天女的青睞,下到池中沐浴。其中一位天女「佛古倫」吃下了一隻喜鵲銜放在她衣服上的紅果,因而孕育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生下來就能說話,而且很快就長大成人。天女佛古倫對他說:「你是奉天命來到人間,上天生你,是要讓你去平定亂國。」之後她給了他一艘小船,讓他順流而下,天女自己則騰空回歸天國世界。

後來佛古倫的兒子以「愛新覺羅」為姓,以「布庫里雍順」為名,平定了山下部落的紛亂,成為國王,使人們安居樂業。他就是清朝的祖先,一個傳說中帶了天命降生的生命。

到了明朝,繼承元朝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遂於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設遼東都指揮使司,招諭女真各部。當時稱之為建州女真,分為三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一五五九~一六二六年)統一女真各部之後,在一六一六年(萬曆四十四年)遼寧省新賓縣西老城即位稱汗,國號大金。

滿洲就是曼殊

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汗位。一六三六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改元崇德,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Manchu),亦即「曼殊」也就是「文殊」的意思。「滿洲」則是音譯的漢字。改定族名是非常重大的事,究竟皇太極為何會以「文殊」為族名?是否與菩薩乘願而來有關?以目前的史料來看,只知道女真族在皇太極之前早有以「文殊」尊稱族長的記載,但原因已不可考。

中華民國建立後選擇了延續清朝的官話為國家用語「國語」,現在中國稱之為「普通話」。現在我們問一個外國人是否說中文,會問他「Do you speak Mandarin?」這個Mandarin,就是從Manchu來的,英文的正式翻譯是「滿洲的官方語言」。弄明白「滿洲」的原意之後,就會知道Mandarin其實應該譯為「文殊菩薩的語言」!菩薩的語言怎麼會普通呢?華人通行的這個語言一點也不普通。

五世達賴在順治十年三月在國書中以「文殊大皇帝」來稱呼順治,除了因為清朝以「滿洲」為部族名號,可能還有其他的淵源。另外,在西藏首府拉薩的布達拉宮裏,在一座「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滿蒙漢藏四體文字牌位背後,有一幅乾隆帝著佛裝的唐卡像,他打的手印以及所拿的法器等與藏傳佛教裏的文殊菩薩繪像完全相同。

北京雍和宮中,到民國初年還存放了一幅由清宮造像辦事處「如意館」繪製的大型掛圖,名為「乾隆坐禪圖」。其上有一段文字(藏文)寫道:睿哲文殊聖,應化為人主。廣大難思議,善哉大法王。安住金剛寨,堅固不退轉。隨意大自在,殊勝世間尊。(待續)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48期【歷史新觀】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 漢靈帝即位的元年,黨錮之禍剛剛過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相繼遭宦官毒手,隨後無數清流名士慘遭迫害,第二次黨錮之禍再掀腥風血雨。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 天下大亂之時,亟需一位真英雄治平亂世,開創大業。三國的第一男主角曹操,縱橫沙場,統一北方,奠定曹魏基業;雅愛詩章,自成風骨,開創一代文學。亂世英雄曹操,在被追尊為魏武帝的同時,更因其雄健筆力,成為一代文學巨匠。
  • 曹丕,魏武曹操的次子。在古舊的史書中,他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是十年奪嫡最終勝出的王者,也是三辭三讓登基開國的帝君。他給人的感覺,是那樣陰鬱、無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