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武術觀摩表演會舊金山舉行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倩帕洛阿圖報導)由美國「東方文化中心」舉辦的美西中華傳統武術觀摩表演會,23日上午在舊金山灣區的帕洛阿圖市社區中心舉行,應邀前來的十幾名武林高手表演了各家太極拳劍,武儅劍,八卦拳、鞭杆,六合通背,鐵佈衫硬功和少林功夫等,吸引許多愛好傳統刀劍拳腳功夫及習武多年的僑胞參加。

東方文化中心創辦人、曾經贏得中華傳統武術冠軍的李有甫,首先說明在美國西部洛杉磯、舊金山灣區、西雅圖和加拿大溫哥華舉辦觀摩賽的意義。他表示主要是傳播、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並希望大家能參加於9月27、28兩天在紐約曼哈頓舉行的、由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

李有甫先生認為,傳統武術重道德修養、祛病強身、懲惡揚善、修煉武德和心性、還包括很深內涵的藝術性和表演形式,但是,這些內涵在目前只注重表演、流行於大陸的新武術中是很難看到的。

宮廷八卦拳傳人鄒增華首先上場表演了八卦拳。他表示,傳統武術以功和防兩部份組成,練武首先要重德,人要正。練的時候,以養生為主。他很高興能參加今天的表演,並希望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傳下去。

80歲的趙艾倫受教於六合八法、武氏太極前輩高人,他不遺餘力薪傳正統武學。當天,他為大家作了表演。李小龍親傳弟子盧天宏表演了李小龍截拳道功夫﹔武術公開賽裁判董太安示範了楊式太極拳﹔中國警拳道創始人、原少林寺護寺武僧副總教練陶忠先表演了警拳道乾坤二節棍。


80歲的趙艾倫表演六合八法。(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陳氏二十代傳人張強﹕陳氏太級81式。(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原少林寺護寺武僧副總教練陶忠先
表演了警拳道乾坤二節棍。
(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郭旭雯表演了楊式四十二式太極拳。
(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在中國河南少林寺拳法學院學習功夫的釋常俊表演了大洪拳、追風刀和軟鞭,贏得了在場觀眾的喝采。他說,少林功夫有悠久的歷史,是1500年前由達摩傳下來的,是傳統功夫。不像現在有很多拳法都是編的,只適合年輕人。

釋常俊在2004年曾在河南武術比賽拳術項目中獲得第一名。他表示,很榮幸能參加今天的表演,弘揚少林功夫。


釋永耀表演八段錦。(攝影﹕周容/大紀元)

曾在河南武術比賽拳術項目中獲得第一名的釋常俊
表演了追風刀。(攝影﹕周容/大紀元)

著名陳式太極拳家洪均生先生的徒孫、陳氏二十代傳人張強,為觀眾展示了陳氏太級81式。他動作慢中有快,柔中又不時露出剛勁,尤其是在一抖、一聳中能感覺到勁力。

張強小時候學的是南拳,後來在山東大學讀書時,有一次看到當時山東大學的武術老師、陳氏太極拳第十八代著名大師洪均生的得意弟子張聯恩,在習太級劍,靜如山嶽,動如江河滔滔,他覺得很不一般,就跟隨張聯恩學習陳氏太極,一直習武至今。

張強表示,很多人把太極拳當作健身操來練,其實太極拳實戰性非常強。太級拳打人,一觸即發,講究出手一招就要擊中對方要害。張強說他的師爺曾比喻過:太極拳與人過招,就像兩個瓷碗相碰,肯定有一個薈萃。張強認為,太極平時慢練,是為了出工夫。那些經絡,只有走的慢,才能把內勁練出來;此外慢有利於放鬆,這樣和別人交手時,你的反應會快。

張強練習太級拳10多年了,一直樂在其中。他謙虛表示,自己知道的只是皮毛。他的師父告訴他,拳只能用來幫助別人,不能用於好勇鬥狠。所以他平時很少露功夫。只有少數幾次,他才使用了他的功夫。有一次,幾個人圍上來,要搶東西,他一出手把其中一人一拳打倒,其他三個人立刻逃跑了。還有一次,幾個老人抓小偷,但力不從心,他碰上了,一伸手制住小偷,把小偷送到了派出所。


宮廷八卦拳傳人鄒增華表演了八卦拳。
(攝影﹕石方/大紀元)

李小龍親傳弟子盧天宏(右)表演了李小龍
截拳道功夫。(攝影﹕石方/大紀元)


少時即拜武子六合通背名師李有習武的陳少平
表演武子六合通背。(攝影﹕石方/大紀元)

武術公開賽裁判董泰安示範了楊式太極拳。
(攝影﹕石方/大紀元)

張強剛到美國,還沒有考慮開班授課,他表示要擇人而授,因為練武要重德,武術要是給沒有道德的人學了,會助紂為孽。

舊金山灣區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現場觀眾中就有一些高手。他們也按捺不住,在現場演示了他們所學的功夫。現場觀眾馮光輝表演了太極螳螂拳。他認為今天的表演會非常好,因為是在弘揚中國的傳統武術,如果不發揚的話,就會慢慢的消失,所以一定要將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觀摩表演會後,主辦方還為前來赴會表演的武術家頒發感謝狀。李有甫表示,今天有很多高手都來了,有更多的人參與,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李潔洛杉磯報導)8月16日,第一屆北美西部中國傳統武術觀摩表演會在洛杉磯洛僑中心舉行。由東方文化中心主辦的中國傳統武術觀摩表演會旨在為回歸傳統武術精髓並為武術愛好者搭建一個展示武德和技藝的平台。
  • 第七屆新唐人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於2022年8月28日結束,這次比賽全部七個比賽項目金獎首次出現空缺。比賽結束後,針對金獎空缺、評選標準,以及傳統武術的現狀等,大賽亞太初賽專案經理、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王仲宇教授採訪了大賽評委主席李有甫先生。
  • 中華傳統文化中向來尊道重德。老子講:「道生之,德蓄之」,萬物有德則存,失德則亡,武德是武術得以延續傳承的根本,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何謂武德?武,從止,從戈,「止戈」會意為武,即以武止惡、揚善,武德為止戈之德。學武之人若武德不好,害己害人。在形意傳人寶顯廷所寫的形意拳譜中,記述了形意拳的幾位傳人,雖獲其技卻因為武德不好而早夭。
  • 真正的傳統武術是神傳文化。翻開2022年「新唐人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的章程,大賽宗旨第一條即開宗明義:「大賽旨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武術,弘揚武德,復興中華神傳文化。」
  • 本期專訪我們再次請來著名的武術大師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國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經是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在上期節目中,他談到了他是如何開始對特異功能的研究。本期節目請他繼續介紹他對傳統文化和生命奧祕的探索。
  • 本期專訪我們很高興請來著名的武術大師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紀8、90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國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經是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他對武術、氣功、中醫都有很深的實踐和研究,是中國少有的既有武術功底和氣功功能,又有理論研究功底的大師。今天我們就請他來聊一聊,他對當今社會上一些超自然熱點現象的解讀,以及其中反映出來的史前文化,以及生命奧秘的脈絡。
  • 弓箭是遠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種彈射武器,相傳是黃帝發明了弓箭,甲骨文中的「侯」字,形像箭矢射向箭靶,上古時期,勇武為尚,善射能中者為首,這也是諸侯之「侯」的來歷。
  • 武德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所以對道的信仰和修煉就非常重要。軒轅黃帝修煉大道,他不僅發明了槍法(干戈),黃帝還留下了著名的《黃帝內經》,其中首要講了如何修煉大道,後世才有養生之道的學說和內外兼修的內家拳。
  • 至於寫下如此激昂詩歌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唐代被稱為「詩仙」且有著任俠氣質的大詩人李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