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0超大豪雨 集中近18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地區降雨屢創新紀錄,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指出,2000年至今,台灣地區發生暴雨(每小時降雨量超過十毫米 )的日數與強度,比起一九六○至一九七○年間增加一倍,從平均每年一天增為兩天,幾乎可確定是全球氣候變遷造成。他呼籲政府對水庫、救災、下水道等相關防護措施的標準要求也要跟著提高。

小雨天數驟減 乾旱機會大增

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只是暴雨增加,劉紹臣指出,小雨(時雨量低於二毫米 )天數同樣大幅減少,比四十餘年前減少二十八天,降雨天數也減少二十二天,下小雨的天數減少,導致乾旱發生機會大增。例如2004年的台灣乾旱,就是小雨天數少,加上颱風過門不入。

下小雨天數減少不只是台灣獨有的現象,中國和日本也有類似狀況,中國長城以北區域沙漠化現象就是一例,而且中國情況遠比台灣嚴重。

氣象局資料也顯示,近來台灣地區劇烈天氣變動的確有明顯增高趨勢,氣象局預報中心技正陳雲蘭指出,從一九五一年至2006年,發生豪雨(日雨量一百三十毫米以上 )天數,偏多與偏少的年份大都集中2000年之後,而在發生超大豪雨(單日降雨超過三百五十毫米 )件數前十名,同樣也都集中在一九九○年之後。

以台北測站為例,過去五十年來,平均每年僅有一天降雨達到豪雨,但是有八個年份出現平均每年降豪雨達三天以上,當中五個年份發生在一九九○年之後:兩個在一九九○年至兩千年間,三個更集中在兩千年以後。

建議官方提高預估降雨量

劉紹臣強調,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對台灣影響將是水、旱災發生頻率提高,天候狀況也會更分明,也就是一旦下雨就會是暴雨情況居多;若不下雨,就可能發生乾旱,他建議政府應該做好相關因應措施,例如氣象局的預估降雨量要提高,下水道建設應更寬大,並視狀況做好水源調配,才能降低水旱災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