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南朝宋文帝耕田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即位那年,他才十八歲。父親劉裕新喪,哥哥劉義符平庸,貪玩,不會治國,即位兩年就被大臣殺了。面對父親留給他的一片舊河山,要完成先帝沒有完成的大業,要對得起天下黎民百姓,萬鈞重擔,落在了他的身上。

為了治理好國家,他給自己約法三章。首先,正人要先正己。自己是一國之君,凡事要以身作則。二是清除奸臣,整頓吏治。第三必須讓天下百姓有飯吃、有房住。他每天都以這三點來省察自己。

宋文帝生活很儉樸。他非常關心百姓疾苦。先父在位時,經常告誡他:「做皇帝不能光顧自己享受,要為天下百姓著想。他們連飯都吃不上,那皇帝的寶座也就不長久了。」當時,全國局勢剛剛穩定,農民很窮,沒有種地的工具,連種籽都買不起,欠官府的租稅總也還不上。宋文帝下令農民的租稅一律減半。如果秋後農民還欠租,次年種地困難,就免除欠官府的所有租稅。農民聽到官府的減稅命令,都非常高興,他們種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為了鼓勵農業生產,他不但下令全國的官吏,帶領農民種好地,還親自帶大臣們,到城郊耕地。有一天,宋文帝手拿牛鞭,親自扶犁,大臣們在後麵點種。他們儘管是農民的打扮,但動作根本不像農民。一個好事的人,對他們問了個仔細,才知道是皇帝在幫他們種地。當地的農民激動得眼淚都流下來了。此事迅速地傳開,農民們知道了這位重視農業的皇帝,都積極開墾土地。全國幾乎沒有荒蕪的土地,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

宋文帝對農民的關心,勝過了對自己的親人。有一次,一個大臣手裡拿著奏折沒敢念,直接遞給皇上。宋文帝打開一看,當時氣得虎目圓睜,手拍龍案:「來人,把南梁郡太守劉遵考抓回京城。」大臣們一聽.個個嚇得渾身冒汗。劉遵考太守,這人可是宋武帝的堂叔啊!他當年跟隨武帝劉裕北伐中原時,浴血奮戰,屢立戰功。劉裕稱帝后,封他為南梁郡太守,武帝都尊讓他三分。沒想到宋文帝不給他留一點情面。原來,南梁郡發生了旱災,幾乎是顆粒無收。太守劉遵考稟報了皇上,皇帝當時下令撥調糧食幾萬石救濟災民。但是,令皇帝沒想到的是,這麼多糧食全部被郡守侵吞了。災民們不得已逃荒要飯,餓死了不少人。他們去官府告狀,喊冤,卻被關進了大牢。百姓們知道郡守是當今皇上的叔叔,不好告倒他。可他們真是忍無可忍,便成群結隊來到京城告狀。沒想到宋文帝真是大義滅親,迅速將劉遵考太守削職為民,給百姓們做了主。

這件事以後,不管是哪裡鬧災荒,官吏們都馬上報告皇上,撥給的救濟錢、糧,再也沒有人敢私自侵吞的了。有一次,江南鬧旱災,因為江南是水鄉,種的都是水稻。這一下水稻種不上了,宋文帝卻別出心裁,下令種小麥.這樣就解決了農民的吃糧問題。同時,宋文帝怕大地主利用災荒,吞併土地,把農民變成莊園裡的農奴。他下令清查戶口,給農民和他們的土地登記造冊,按土地多少收稅。這樣,既可以防止地主對土地的侵吞,同時也減輕了農民負擔,增加了國家的收入。

宋文帝非常注重官吏的治理。他深知治理一個國家,光靠他一個人是不行的,必須依靠下級的官吏。如果是平庸的官吏或者是貪官,那老百姓可就受苦了。因此,他十分重視官吏的選擇工作。他制定選擇官吏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二者缺一不可。同時,他還派專人到地方上去考察官吏的政績,回來報告給他。對政績好的,給予鼓勵和提拔;對政績差的,則給予降級和免職;對那些貪官污吏,則嚴懲不貸。

一天,宋文帝把劉義季召進宮裡,讓他擔任荊州刺史。荊州是長江中游的重鎮,先帝劉裕在位時,規定荊州刺史必須由皇室人員擔任,按舊制規定,應該輪到南譙王劉義宣了。但這劉義宣雖然人品不錯,可能力不行,挑不起這個擔子。與其讓他做刺史,不如荊州沒刺史。事關江山社稷,宋文帝打破常規,讓劉義季去擔任此職。他之所以要重用劉義季,不光是因為此人有政治才能,而且有知錯就改的良好品德。劉義季喜歡春天打獵,為了追趕獵物,時常踩壞地裡的莊稼。因為他是皇家人,沒人敢說他。主要是他忽視了這個問題。有一次,一個放羊的老頭兒,看見他又從地裡經過,對他說:「夏朝時太康愛打獵,為了打獵,他不理朝政,不愛惜農民地裡的禾苗,結果被后羿奪取了政權,失去了國家。現在正是禾苗生長季節,你一意打獵,不怕影響百姓的收穫嗎?」

劉義季聽了老人的勸告,感到很歉疚。從此以後,再也不在春季打獵了。

宋文帝聽說了這件事,對劉義季這種知錯就改的精神很是欣賞,認為如派他前往荊州,一定會不負眾望的。果然,劉義季到荊州後,勵精圖治,關心百姓疾苦,解決百姓難題,天天訓練軍隊,把個荊州治理得安定繁榮。從此,宋文帝更加器重他了。

宋文帝在位期間,天下太平。他取消了徭役,租稅也很輕。農民的家倉和國家的糧倉,都裝得滿滿的。全國的人口增多了,社會秩序安定,家家夜不閉戶。時人都稱他為「清明皇帝」,至今為後人所傳頌。

正是:

掌理國事並不難,
以身作則行為端,
上行下效成風習,
政治清明即蔚然。
千頭百緒統依理,
治國確如烹小鮮。
上梁端正下不歪,
萬廈矗立起壯觀!
(事據《南史》)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2/30/56894.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武億,擅長金石文字之學。他僅當過七個月的知縣,但政績赫然,威德凜然,舉世為之注目。
  •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李嚴被劉備召到永定宮,官拜尚書令。劉備病重將死,特地把他和諸葛亮,叫到面前,遺詔命以輔佐後主劉禪。後主劉禪即位,加封李嚴為都鄉侯、光祿勳、前將軍。諸葛亮想率軍駐紮漢中,便讓他統領後方,屯駐江州。李嚴非常佩服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諸葛亮也很看重李嚴的性格才能,兩人時有書信往來,相互引為知己。
  • 劉巴,字子初。少年時即以才名,聞諸遐邇。但為人孤傲,不願輕易屈身就人。荊州牧劉表,曾幾次召他為官,他都不肯答應。劉表本來與劉巴的父親劉祥關係惡劣,劉巴又屢次拒絕到他麾下任職,於是劉表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劉巴,暗中又唆使劉祥原來的親信,多次向劉巴通風報信,說:「劉表想殺掉你,不如和我一起逃生。」劉巴聽後,心想:偷跑非君子之所為;不為所動。劉表才決定不殺他。
  • 衛莊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很仁義,次子很知禮,只有三兒子名叫州吁,為人驕縱。州吁是衛莊公的愛妾所生,所以衛莊公十分溺愛他,對他的所作所為,不管不問。
  • 楊牢從洛陽出發來到常山,奔行二千多里,在叛軍營壘中,伏地哭號,頭髮散亂,身形憔悴,看起來可憐兮兮,致使叛軍受到感動,把屍體還給了楊牢。楊牢身穿單薄的喪服,隆冬季節來往於太行山之中,皮膚凍得發皸開裂,兩眼憂傷得血流不止。路上的行人,都被楊牢感動得流下眼淚,回家後都會教訓自己的孩子,拿楊牢的行為勉勵後生們。
  • 徐楚,淳安縣人,曾任辰州太守,頗有政聲仁德。萬曆四十二年,郡中大旱,瘟疫到處流行,徐楚太守也感到頭暈腦脹,恍恍惚惚。
  • 秦國自從推行遠交近攻的策略以後,大舉進攻三晉。在這期間,秦、趙兩國曾發生過三次空前殘酷的大戰。
  • 宋仁宗皇帝二十三年,下詔命令各州縣設立學館。那時的州縣長官,有的賢明,有的愚昧。奉行詔令時,有的盡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裝裝門面,胡亂寫一道奉詔文書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連幾座城邑,聽不到琅琅的讀書聲。上面倡導,而地方不響應,使得教學受阻,不能推行。
  • 後漢時代的虞延,字子大,陳留郡東昏縣人。虞延初生時,身上有物,像一匹白絹,慢慢升天而去。占卜的人,認為是吉兆。等到長大,身高八尺六寸,腰闊十圍,力大能舉鼎。年輕時為戶牖亭長。當時王莽的貴人魏氏家族中的賓客,放縱不法,虞延率官吏兵士,突入其家中捕拿,以此受魏氏怨恨,不能陞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