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燕召公世家(1)

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①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②

  注①集解譙周曰:“周之支族,食邑於召,謂之召公。”索隱召者,畿內菜地。

  奭始食於召,故曰召公。或說者以爲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爵二公,故詩有周召二南,言皆在岐山之陽,故言南也。後武王封之北燕,在今幽州薊縣故城是也。亦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爲召公。至宣王時,召穆公虎其後也。

  注②集解世本曰:“居北燕。”宋忠曰:“有南燕,故雲北燕。”

  其在成王時,召王爲三公: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①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②君奭不說周公。③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於皇天;④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⑤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⑥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

  ⑦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⑧於是召公乃說。

  注①集解何休曰:“陝者,蓋今弘農陝縣是也。”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尊之曰君,陳古以告之,故以名篇。”

  注③集解馬融曰:“召公以周公既攝政致太平,功配文﹑武,不宜複列在臣位,故不說,以爲周公苟貪寵也。”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伊摯佐湯,功至大天,謂致太平也。”鄭玄曰:“皇天,北極天帝也。”

  注⑤集解孔安國曰:“伊陟﹑臣扈率伊尹之職,使其君不隕祖業,故至天之功不隕。巫咸治王家,言其不及二臣。”馬融曰:“道至於上帝,謂奉天時也。”

  鄭玄曰:“上帝,太微中其所統也。”

  注⑥集解孔安國曰:“時賢臣有如此巫賢也。賢,鹹子;巫,氏也。”

  注⑦集解孔安國曰:“高宗即位,甘般佐之。後有傅說。”

  注⑧集解徐廣曰:“一無此九字。”駰案:王肅曰“循此數臣,有陳列之功,安治有殷也”。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①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

  注①正義今之棠梨樹也。括地志雲:“召伯廟在洛州壽安縣西北五裏。召伯聽訟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樹,後人懷其德,因立廟,有棠在九曲城東阜上。”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①燕惠侯當周厲王奔彘,共和之時。

  注①索隱幷國史先失也。又自惠侯已下皆無名,亦不言屬,惟昭王父子有名,蓋在戰國時旁見他說耳。燕四十二代有二惠侯,二厘侯,二宣侯,三桓侯,二文侯,蓋國史微失本謚,故重耳。

  惠侯卒,子厘侯立。①是歲,周宣王初即位。厘侯二十一年,鄭桓公初封於鄭。三十六年,厘侯卒,子頃侯立。

  注①正義厘音僖。

  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爲犬戎所弒。秦始列爲諸侯。

  二十四年,頃侯卒,子哀侯立。哀侯二年卒,子鄭侯立。①鄭侯三十六年卒,子繆侯立。

  注①索隱按:謚法無鄭,鄭或是名。

  繆侯七年,而魯隱西元年也。十八年卒,子宣侯立。①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②桓侯七年卒,③子莊公立。

  注①索隱譙周曰:“系本謂燕自宣侯已上皆父子相傳無及,故系家桓侯已下幷不言屬,以其難明故也。”按:今系本無燕代系,宋忠依太史公書以補其闕,尋徐廣作音尚引系本,蓋近代始散佚耳。

  注②集解徐廣曰:“古史考曰世家自宣侯已下不說其屬,以其難明故也。”

  注③集解世本曰:“桓侯徙臨易。”宋忠曰:“今河閑易縣是也。”

  莊公十二年,齊桓公始霸。十六年,與宋﹑韂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溫,立惠王弟頽爲周王。①十七年,鄭執燕仲父而內惠王于周。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②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使燕複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注①集解譙周曰:“按春秋傳,燕與子頽逐周惠王者,乃南燕姞姓也。世家以爲北燕,失之。”索隱譙周雲據左氏燕與韂伐周惠王乃是南燕姞姓,而系家以爲北燕伯,故著史考雲“此燕是姞姓”。今檢左氏莊十九年“韂師、燕師伐周”,二十年傳云“執燕仲父”,三十年“齊伐山戎”,傳曰“謀山戎,以其病燕故也。”

  據傳文及此記,元是北燕不疑。杜君妄說仲父是南燕伯,爲伐周故。且燕、韂俱是姬姓,故有伐周納王之事;若是姞燕與韂伐周,則鄭何以獨伐燕而不伐韂乎?

 注②正義予音與。括地志云:“燕留故城在滄州長蘆縣東北十七里,即齊桓公分溝割燕君所至地與燕,因築此城,故名燕留。”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項籍者,下相人也,(1)字羽。(2)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3)梁父即楚將項燕,(4)爲秦將王剪所戮者也。(5)項氏世世爲楚將,封于項,(6)故姓項氏。
  • 項梁起東阿,西,*(北)**[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
  • 到新安。(1)諸侯吏卒异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1)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2)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3)趣義帝行,其髃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 是時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强,陵轢中國;齊大而近于魯。魯小弱,附于楚則晋怒;附于晋則楚來伐;不備于齊,齊師侵魯。
  •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陽虎爲亂,欲廢三桓之適,(1)更立其庶駆陽虎素所善者,遂執季桓子。桓子詐之,得脫。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于齊。是時孔子年五十。
  • 他日,靈公問兵陳。(1)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1)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2)往者不可諫兮,(3)來者猶可追也!(4)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5)孔子下,欲與之言。(6)趨而去,弗得與之言。
  • “三人行,必得我師。”(1)“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2)使人歌,善,則使複之,然後和之。(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