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必須改變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北京正在為全球經濟衰退導致國內就業狀況惡化而發愁,紐約時報1日發表路透社專欄作家魏倫(Alan Wheatley)文章指出,中國失業率陡增的主因不源於國外,而是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的。

數百萬中國人隆著背坐在縫衣機和工作檯前,為全世界生產大量T恤衫和玩具,這個傳統形象傳達了利用無限的勞工發展中國勞力密集型經濟的印象。

魏倫認為,中國經濟的一個突出的特色是,它以不斷成長的速度大量消耗資本,因此限制了就業的成長,減低了勞工佔經濟大餅的比例,並且抑制了家庭消費,這是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總體不均衡因素之一。

北京的世界銀行經濟學家Louis Kuijs表示﹕「我們一直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是屬於資本密集形態,而且沒有像其它國家的成長方式那樣,創造同樣多的城市工作。」

世界銀行估計,中國的資本存量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從2000年的248%升高到2008年295%,更突顯出中國這10年來的兩位數字成長有多少是由資本支出所驅動的。

中共國有企業利用旗下投資事業賺取豐厚的利潤,但中國的家庭並沒有分得什麼好處,使得經濟更不均衡。這有助於解釋工資佔國民收入的比例,為何從10年前的52.8%大幅降到2007年的39.7%。

由於所得成長受阻,中國的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低於其他國家一點不奇怪,去年只有35.3%。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0年以來的市區就業一年平均成長3.8%,不過Kuijs認為,中國比當年處於類似開發階段的南韓或日本創造的工作少。

當然,高產出和低於平均水平的就業解釋了生活水準提高的最大因素-—勞工生產力的成長。

康乃爾大學貿易學教授Eswar Prasad表示:「然而,就業率的低成長,即使對中國當局顯然也是隱憂,因為危及經濟和社會穩定。」

去年冬天不動產市場的低迷和外國對中國商品需求的滑落同時發生。估計有2300萬民工失去在營造業和出口工廠的工作。一個政府單位去年估計,中國的失業率是9.4%,是6月城市登記失業4.3%的一倍以上。

刺激經濟退燒後,面臨新的衰退風險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中國實施大規模經濟激勵措施10個月後,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政府的資金耗盡後,結果會如何,正在引起各界的憂心。

由於擔心北京可能緊縮放款並且突然結束寬鬆措施,八月中國的股市大跌。即使這些疑慮過度,在4兆元(5850億美元)的激勵效果今年稍晚開始消退的情況下,經濟似乎還不準備再度啟動。

當局還不放棄對出口的依賴,美國等主要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也仍然疲弱,今年稍晚公共支出和放款的減低可能使中國處於困境。

在中國可能轉向經濟成長的穩定階段時,它明年面臨新的衰退風險–甚至更糟–資產泡沫,基礎工業產能過度,或是當局挹注到經濟的資金引發通貨膨脹的爆發。

「中國沒有改變它的經濟成長模式」,著名的中國觀察家謝國忠表示,「它是用臨時的辦法來強化需求。」

「北京沒有以國內需求為基礎來帶動經濟,而是用激勵措施作為權宜之計一直到出口再度上升。」這名上海的經濟學家認為,「不過如果已開發國家沒有如預期地復甦,我們明年年中左右會有二次衰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學人》:中共幹部侵吞  官逼民反
伍凡:中國經濟泡沫的現象與後果
世界銀行經濟顧問:做好事總會有好報
華爾街日報: 中國銀彈瞄準拉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