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這堂課 別碰不懂商品

-雷曼兄弟破產周年專題之4

標籤:

【大紀元9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14日電)雷曼兄弟聲請破產滿一年,銀行公會受理的爭議案中,僅8.2%獲得補償,金融海嘯這堂課代價慘痛,但投資人更要汲取教訓,不懂的商品千萬不能碰,追求保本還不如直接做定存。

根據金管會過去統計,國內透過銀行財富管理通路,購買到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人數約5萬1000人,商品總額達新台幣400億元,去年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國內投資者也損失慘重。

根據銀行公會受理的連動債爭議案件,截至今年9月7日止,共受理2萬5336件,其中39%仍等待審查中,17%待評議,已和解件數達26%,評議結果應給予補償僅達8.2%。

金融海嘯即滿一週年,國內雷曼兄弟連動債紛爭仍未落幕,金管會雖已要求銀行提高和解比率,這一年來並修正相關辦法,使未來連動債銷售需送審,若賣給一般大眾並需符合標準普爾AA-等級以上評等,不過如何避免未來投資糾紛,仍得靠投資人自己睜大眼睛。

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王美音表示,對於投資這件事情,民眾應先釐清「我為什麼要投資」的基本觀念,很多人投資保守,只想買保本型商品,這種情況下,還不如直接做定存就好,可確保完全保本,並有固定利息。

她表示,又如公務人員若有優惠定存利率,假設優惠定存利率為8%,投資人又偏向保守,這種情況下,根本不需要投資,直接做定存即可,省下投資的虧損風險。

近年投資風盛行,傳統定存被視為最笨的理財方式,不過以退休族陳媽媽為例,因不懂金融商品,加上投資較保守,一輩子都僅以定存「理財」,定存利息高時,零用金就多一點,利息低時就少用一點,這次還幸運逃過金融海嘯。

不過當下定存利率實在很低,海嘯過後,多數靠月薪過活的上班族還該不該投資?怎麼投資?

王美音表示,若評估後有投資需求,第一件功課就是要分散風險,以這次雷曼兄弟的極端事件為例,若小王有分散風險,即便40%資產配置為雷曼的連動債,遭血本無歸,但其他資產經定期定額或市場調整後,至今虧損可能已大幅縮小、甚至獲利,若全部都放在雷曼,就是全部血本無歸。

她表示,其次,投資人一定要投資自己看得懂的金融商品,看不懂的不如不碰,投資後一定要定期檢視,每月對帳單一定要仔細閱讀,想投資就一定要做功課。

學者表示,這波金融海嘯使國內上萬名投資人損失慘重,其中不乏退休金全沒、過去工作積蓄付之一炬的慘痛例子,銷售人員應負起很大的道義責任。

針對連動債爭議,金管會已透過銀行自律規範、修改境外結構型商品管理規則等,試圖避免理專為追求高額獎金不當推銷商品等,不過仍無法解決已損失慘重的既有投資人。

學者表示,雷曼事件後,許多人把責任歸咎至投資人當初沒把契約看清楚,但當一般投資大眾碰到極度複雜的連動債商品時,「連該怎麼問都不知道」,怎麼會發現商品其實有蹊蹺,例如根本不保本或條件式保本?

學者表示,這次雷曼連動債糾紛只出現在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少數國家,歐美因銀行不敢把複雜的連動債賣給一般大眾,這次也幾乎沒有雷曼糾紛,認為政府這次應擺出強勢態度,放寬糾紛案的理賠要件,並應儘速完成金融服務法立法。

金融海嘯讓許多民眾對投資卻步,只要民眾汲取教訓,釐清投資目的、不投資自己看不懂的商品、投資分散風險、勤做功課定期檢視等,投資仍將成為理財的良好工具。

此外,金融服務法草案已研擬許久,如何在金融服務法中建立投資者保護機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爭議處理機制,也將是金管會身為主管機關應儘速達成的重要任務。

相關新聞
1-8月稅收短徵2053億 史上最大減額
台財經內閣小改組  外銀經濟學家寄予厚望
金融海嘯衝擊 哈佛耶魯資產滅頂
秋節獻愛心 台內政部籲訂購身障機購月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