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習

李世珍:為什麼專家很難學習?
小故事是知名顧問傑拉爾德.溫伯格(Gerald M. Weinberg)所提出的譬喻告訴我們專家特別受到經驗所影響,而影響專家經驗的,是潛藏在他腦中的心智模式。

李世珍:花小錢改造服務環境 贏得顧客好感
宋先生買了一輛X牌的二手車,這輛半新不舊的車雖說大毛病沒有,但小毛病卻不斷。宋先生一向都找傳統的修車廠修理這些小毛病,他印象中總覺得去原廠修車一定是得花上一大筆錢。宋太太是覺得能省錢當然是好事,但她總認為去傳統修車廠修車是件苦差事,要嘛不是車子得放在修車廠等上個一天,忍受沒有交通工具的不便,不然便是得找個有空的時間耗在修車廠中等,還得忍受修車廠悶熱、蚊子滿天飛、機油味充斥的惡劣環境。

蔡安和:原來我們不會溝通
如果有人問:「你認為人類目前遭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什麼?」你的答案是生態破壞?金融風暴?經濟不景氣?或是人群的疏離?或許各種可能的答案都有,但是,知名的量子物理學家大衛.波姆(David Bohm)卻斬釘截鐵的指出:「人類真正的困境在思維與互動的方式。」所以,他開展了「深度匯談」(Dialogue)這個領域,希望能讓人類有進一步的提升。

羅郁棠:如何有創造力地生活
史丹福大學所做的一個實驗與派克的經驗相呼應,他們將小孩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每人一塊棉花糖,但他們可以選擇(1)馬上吃掉棉花糖,或是(2)等待15分鐘後多得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蔡安和:養成覺察習慣的新習慣
先說說讓行銷人員錯愕的數據吧!文章中指出有研究發現,85%叛逃的顧客在滿意度調查中表示,他們對原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原來行銷調查做出來的結果竟然極大多數是謊言,而我們就很可能是那些說謊的人。作者馬丁(Neale Martin)發現行銷學的基本假設錯了50年,就是認為:消費者的消費選擇與行為是自覺且有意識的。

蔡安和:不要超「時」工作 給我超「能」管理
最新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正體中文版提出一個新的概念--「能量管理」。這篇文章主要是以科學的角度來探討:能量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文中提到優異的工作表現、卓越的優秀品質,其實是由充沛的工作能量來決定,而不再受時間的支配。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都接受「能量與績效」的訓練計畫,包括:新力(Sony)、諾基亞(Nokia)、福特汽車(Ford)等執業界牛耳的知名企業。

李世珍:建構華人世界Web2.0新藍圖
從一些新創網站公司發展到擁有小眾使用者的公司階段,主要的阻力包括:找不到好的人才、團隊成員鬧內鬨、網站難用;主要的助力包括:服務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得以與異業結盟順利、功能易上手。從擁有小眾使用者到具有大眾知名的階段中,主要的阻力是資金燒光、發現市場太小,以及網站規劃的架構無法擴充;主要的助力包括國際媒體報導、設備商主動研發新設備,以及網站跨平台整合。

宇明:海灘木屋圖書館的啟示與靈感
為了鼓勵市民在夏天多多閱讀,比利時海灘度假地溫蝶恩(Wenduine)市當地的一個圖書館,在今年夏天特別在離人潮更近的地方──設立了一間海灘小木屋。因為大多數到海灘的人不會攜帶證件,因此借書並不需要護照或身分證,只要報上姓名就可以了,借閱使用方便及彈性是這個海灘圖書館一舉成功的關鍵。

程欣:問對問題比解答重要
在生活中或工作上,您是否常常會遇到同事或朋友發出的緊急求救信號?還記得通常自己是如何回應這類的請求嗎?是出自於自己的好心趕緊為他人解答?抑或是趕緊回答一句「我在忙,等會兒再回你」或「對不起,我不知道」草草結束對話。其實,除了直接或拒絕回答問題外,在這樣簡短的交談過程中,你還有許多好機會可以提出簡短的問句,來協助他人釐清真正的問題!

楊碩英:A+的心,一顆真正美麗的心
台灣各地戶政事務所的組織變革過程中,培育出了一些我們稍為年長一些的人都曾親身目睹過的,從B–(甚至C–)蛻變成A+的公務員,就是最好的例子。您或可回頭再把上週劉明俊寫的那篇《企業從A到A+的祕密》看一遍,買本他所推介的寇夫曼篇《FredKofman》所著《清醒的企業》篇《ConsciousBusiness》讀讀,應該會有所體悟。祝願你也擁有一顆A+的心,一顆真正美麗的心。

劉明俊:企業從A到A+的祕密
企業經營者都希望自己能造就出一家卓越的組織,但在變動快速的世界中,許多人開始懷疑:「世上究竟有沒有恆久不變的價值?」答案是肯定的。

美國舊金山的大眾交通系統新近報到了一輛「未來號公車」,車上提供免費Wi-Fi上網及觸碰式螢幕的地圖,提供完整的交通訊息。(Getty Images)
楊碩英、羅郁棠:尋找智慧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生命週期愈來愈短,個體愈來愈難以在這個年代中安身立命,究竟有沒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呢?我們該如何學習?

标签: 組織學習

相關話題:學習 資訊

組織學習的基礎建設透過輔導者的帶領逐漸攤出既有的心智模式及其影響,讓成員彼此願意相互學習與追求改變。(李世珍提供)
組織學習的內涵與形式
面對加速變動的現代經濟體系,組織不再能以固定產品、固定技術、固定市場而冀望能基業長青。時時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便創造新產品、新市場,對組織的生存而言成為基本的要求。

标签: 組織學習

相關話題: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