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昇  相關話題:哲學天人合一 約 98 條記錄
  • 大紀元
    如果說,沒有經驗,人們看不到知識,而康德看到了(驗前的知識),這是康德的偉大;而人有很多經驗,飽滿知識,要把這一切都損去,人們認為是不可...
  • 大紀元
    莊子說,「老子,古之博大真人哉!」有誰能解其中意?魏晉時期的向秀、王弼、郭向用儒道解老子,王弼說老子是個「有有者」,現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更...
  • 大紀元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給我極大的啟發。我弄清了後來的德國哲學家費希特、黑格爾、叔本華、尼采及胡塞爾他們的哲學路線。可以說他們都走不出康德...
  • 大紀元
    中國有句俗語說「哀莫大於心死」,我這個客家人的「硬頸仔」(不服輸的人)終於徹底認命了。幾十年下來,你不是沒有奮鬥過,不是沒有那個能力,但...
  • 大紀元
    二年的中專,除中共的法律課程,又讀到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可以說,此時期我已弄懂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哲學。中共用這個唯物辯證法,來制定其辯證的...
  • 大紀元
    記得最深的是批判英國哲學家巴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說巴克萊非常荒謬,當他碰到一塊石頭哎喲一聲時,一個人問他,假如你沒有碰到這塊石頭...
  • 大紀元
    人是否有「性智」,有「智的直覺」?不用猜度、思考就直接可以「感而逐通「?這個「感」,也可以用熊先生的說法,叫「性智」,也可以用牟先生的說...
  • 大紀元
    我們從莊子說的話可以看出,外天下與外物,正是消除知性、理性的手法。把知性、理性的概念損去了,人就沒有知識了。沒有了知識,就消除了人與人之...
  • 大紀元
    康德在其《判斷力批判》一書中說到審美判斷力時,他說他的先驗審美判斷,是沒有概念、沒有目的性的,但既符合目的性的一種心性愉悅。譬如我們看一...
  • 大紀元
    嬰孩沒有什麼知識,我們不能否定他的存在。正如一臺電腦,我們把先前輸入的東西洗去(損無),我們不能說電腦什麼都沒有了,它先前安裝的那套程式...
  • 大紀元
    真人之境界,吾人只能用一種超越的審美態度觀嘗之:他就像一個高明的棋師,他坐在看臺上看你們這些三四流的棋手在下棋,他掌控一切,看透一切,但...
  • 大紀元
    老子的道,就是站在上帝的層次看人生。他是高於我們普羅大眾的人世間三個層次的。一則其道不可說;二則無人世間的是非道德標準,判斷對錯;三無萬...
  • 大紀元
    老子的哲學——道無,不要智識,不要思欲,要「無為」,正是要去掉這個「我」字,使自己進入到無的境界;而進入無的境界頓悟得道後,它就自然成全...
  • 大紀元
    中國人的造字,真是奇妙得很,這個「悟」字,一個穿心旁加一個吾字,就是吾自己心的感應。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上所說的「感性」、「知性」及「理性」...
  • 大紀元
    老子的「無」,他將一切思維、智識、慾望都拋棄,一下子損到「無為」,是徹底的無我主義。他不是黑格爾的從無到有的精神辯證法,也不是叔本華的意...
  • 大紀元
    表面上我們看到理性似乎無所不能,他不斷地認識事物,這個世界不斷被發現、不斷被認識,可是我們得到的永遠是相對而達不到絕對。
  • 大紀元
    西方神祕主義哲學,亦稱為「天啟」哲學,其主要根源在於哲學上的「不可知論」。因為人靠理性無法尋找到絕對真理,不得不從神性與天啟上尋求。雖然...
  • 大紀元
    人若無思、無為,他就沒有連結、綜合嗎?為什麼《周易‧繫辭上傳》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逐通天下之故」呢?老子為什麼在損到...
  • 大紀元
    客觀表象世界以及人的意識,不斷輸入人腦中,他不斷產生意識。意識多了,那個人的自身就被意識所綁架了,意識總是要以表象世界為對象,沒有「對象...
  • 大紀元
    所謂的「陰陽兩氣」,這個「氣」就是一種波。以中國氣功理論的說法,人在進入到氣功狀態時,可以接收到這個氣,因為萬物都有物質波。老子以「無」...
  • 大紀元
    我們人對物質的理解,首先是瞭解物的性,然後從物性中得到物的理。萬物雖然充滿著陰陽對立的矛盾,但它統一在「氣」之中。這個「氣」是什麼?我以...
  • 大紀元
    道家講忘我、忘己、忘物,無所不忘,無所不遺,但有一個在,就是「吾」。這個「吾」與自然——道同在。實際上我們從叔本華描寫佛法鳳凰涅槃的境界...
  • 大紀元
    人的欲求無止境,一個願望滿足了,另一個願望又接踵出現。這就是人為什麼在實現其人生目標後,反而徬徨不安、寂寞、空虛和無聊,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 大紀元
    無思,就是消除主、客體的對立,消除物質與意識的矛盾,消除意識與意識的矛盾。我不思,「自我」與「非我」就消失了,我不思,沒有了動機和慾望...
  • 大紀元
    「無思」,真理不就現身了,本真不就出現了嗎?我不思,吾不就是實在的在嗎?吾不再有「思」扭曲的「我」,吾不再有相對,不再有物累,不再意亂...
  • 大紀元
    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把叔本華歸納到「悲觀主義者」中去?叔本華一點也不悲觀,他與老子一樣發現了道(絕對自由)。叔本華對「無」有深刻的理解,他...
  • 大紀元
    在表達自我情感方面,中國古人也常用「吾」而不用「我」。如上面提到孔子說的「是吾憂也」一句,這是發自孔子內心的情感,是他自身的感受。在西方...
  • 大紀元
    「吾」是「在其自己」,無外在條件,不講有對;「我」則有對,與外在條件聯繫而說。「吾」是一個封閉體,代表其自身極其心性。而「我」則是個開放...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