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指阶梯电价是涨价 中国电价是美国10倍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15日讯】(大纪元综合报道)广州电力部门权威人士日前坦言,广州居民平均用电量很可能超过发改委规定的平均数上限140度,阶梯电价其实是涨价方案。广州市不同家庭条件的市民表示最怕“被平均”。大陆媒体有消息称,按照发改委公布的方案计算,中国人均电价是美国的10倍,德国的4倍多。一些网友则痛批中共行业垄断,打着节能减排的借口,就为涨价,搜刮民脂民膏。

广州市民指变相涨价 排斥一刀切

《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已在进行居民用电量测算,将严格按照“覆盖70%~80%居民用电量”作为参考,不会做出太大改动。对于发改委拟定的阶梯电价方案,广州市多位来自不同家庭条件的市民日前表示,最怕“被平均”。

该报记者10月14日从电力部门权威人士了解到,广东各地用电量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个广州市,越秀区与增城市的用电差异也有很大,如果按照最高最低一综合,得出平均量,看似覆盖70%,其实相当多家庭最终电价是上涨的。权威人士坦言,“广州经济发达,居民平均用电量很可能超过140度,电价方案其实还是涨价方案”。

困难家庭:阶梯电价不用多交费

残疾人士许女士,一家3代4个人同住海珠区某廉租房,住房面积60平方米,家庭总收入不超过2,500元 (人民币,下同 )。许家用电情况: 一部29英寸的老式电视机、一个184升的旧式电冰箱、电饭煲,一台1匹空调,因为比较省,夏天每天空调只开1小时,电费一般控制在每个月60度之内。按照阶梯电价的两个方案,许家不用多交电费。

许女士认为,全国范围这么大,各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电费计价不应该一刀切。“特别在广州,这里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夏天,不开空调也要开电扇,但是在北方上个月就不用这些电器了。”

低收入家庭:用电稍高就要多交费

周叔,家里两公婆和两个儿子,还有父母同住80平方米房子,一个儿子还没找到工作,一家每个月的总收入6,000多元。现在每月电费约84.4元,按照第一个方案,每月多交1.5元;按照第二个方案,超140度需多交电费。

周叔家有一部21英寸老式电视机,还有一个旧式冰箱,一部自动洗衣机,一个电饭煲,还有两个房间各一部空调,都是1匹的。

“空调也是最热的时候才开,而且每次不会超过3个小时,气温一降下来,马上关掉。”周叔算了一下,今年夏天,两台空调开的次数只有5次。周叔家里平均每个月用电约140度。此外,每个月还要交给管理处的公摊电费大概17元。

高收入家庭:每个月多付105元

家住珠江帝景160平方米商品房的朴小姐,一家三代,4口人,老公是外企高管,本人在事业单位工作,年收入超过50万。小孩很小,大人经常在家。

朴小姐家有两部柜式空调,三部挂式空调,三台大屏幕液晶电视,电热水器一台,大功率冰箱两台,其它小家电一应俱全。

用电情况:平时用电没有太在意钱,该用就用,天热的时候,只要人在屋里就开空调,不管白天晚上。天热的时候,每个月电费超过600元,大概1千多度,天冷的时候是400多元,大概700度不到,平均每个月700多度。

按照第一个方案,朴小姐每月须多交105元;按照第二个方案,多支出70元左右。

对于阶梯电价,朴小姐认为,不应该一刀切,有的家庭人多,有的家庭人少,“我们家住了四个人,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而邻居很多都是住两三个人。如果按家庭来算,我们很不划算。最好按人头来算会比较合理。”

中国人均电价是美国10倍

另据21世纪网消息,根据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中国与各国电价的比较,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居民千度电价分别为:德国263美元、英国231美元、日本176美元、法国169美元、美国114美元、韩国89美元以及中国69美元。从横向比,中国的电价无疑在国际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然而将这些电价数字与当地的人均国民收入进行比较,则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按2008年德国人均国民收入42,440美元计算,其千度电价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为0.62%,美国的这一比例为0.24%,相比之下,中国则为2.49%。按照这个相对价格来看,中国的电价是德国的4倍多,是美国的10倍左右。

网友:行业垄断 就为涨价

一些网友在世界能源金融网发表评论,指电力行业是行业垄断,如果有竞争对手,也不会这么嚣张,想涨价就涨。

“嗯!再这样升的,我们怎么样生活啊!”

一网友的帖子说:“打着节能减排的借口,就为涨价,多搜刮些民脂民膏。本身电老虎就已经肥得流油了,还让他们再肥一点;这样做,不成了抑制消费了?本身电不能储存,不用就白白浪费掉了,这样做到底是节省能源还是在浪费资源?”

象上面这类似批中共行业垄断,不顾人民生活,搜刮些民脂民膏的帖子,不到半小时就被“和谐”(删除)了。

相关新闻
大陆水电气价将再涨,工资难涨
中国居民低电价时代结束
阶梯电价  9成大陆民众担忧质疑
中国物价节节涨 官员:还得忍受更高上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