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叶而知秋。”自然界的秋季,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人生的秋季也不例外。鬓角的几丝白发,眼角的几尾皱纹,脚力的衰退,视力的减弱,都是年华远逝的征兆。
掉牙齿,在心理上,会给人带来震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公元768-824)的一首五言古诗“落齿”,充分刻划了日渐衰老的心理、感受。
南宋诗人陆游(公元1125-1209),活了八十五岁。他在八十一岁时,写了一首“衰叹”,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十年二齿堕,久矣叹吾衰。
而在另一篇“齿落”中,是这样写着:
苦闻少陵翁(注1) 皓首惜齿堕 退之(注2)更堪怜 至谓可耻豁(注3)
(听说满头白发的杜甫,为了痛惜掉牙而苦恼;韩愈更可怜了,最介意也认为最可耻的是:整排牙有了空隙。)
去年落一牙(注4) 今年落一齿(注5) 俄然落六七
落势殊未已 余存皆动摇 尽落应始止
(去年,掉了一颗大牙,今年,掉了一颗前齿。转瞬间,掉了六七颗牙。而掉牙的趋势,却方兴未艾。剩下的牙,都已经动摇,可能要掉光之后,才会停止。)
忆初落一时 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 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 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 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 意与崩山比
(想起刚掉第一颗牙的时候,我介意的是牙齿有了空隙,有碍观瞻。等到掉了二、三颗牙之后,才开始担心自己即将衰老而死。每一次牙齿快要掉落的时候,总是令我心惊肉跳,害怕得很。牙齿掉了,有了空隙,就会妨碍咀嚼。牙齿要掉不掉,还一半连在牙床上时,我不敢漱口,害怕漱口时,牙齿落入气管。到最后,牙齿终于舍我而去,掉了下来,我的心震惊得有如山崩地裂一般。)
今来落已熟 见落空相似 余存二十余 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落一 自足支两纪(注6) 如其落并空 与渐亦同指(注7)
(到现在,我已经习惯于掉牙了,每次掉牙时的心境都大同小异。我还剩二十多颗牙,这些牙迟早也会掉落光的。如果每年掉一颗,那么还可以维持二十四年。如果一次全部掉光,其实也与渐渐掉光是一样的。)
人言齿之落 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 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 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 木雁各有喜(注8)
(我听人说,开始掉牙齿,生命就难保。可是我要说,人生是有限的,不论活得长或短,终究难免一死。有人一提到牙齿有了空隙,左右的人,就会惊奇的观看。我却以为,就如同庄周所说的,树木材质的好坏,与鹅的会叫不会叫,各有其值得庆幸之处。)
语讹默固好 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 持用诧妻子
(牙齿掉了,说话不清楚,不过沉默也不坏呀。牙齿掉了,无法咀嚼,好在柔软的食物,亦不失其美味。在我歌咏“落齿”这件事的同时,写成了这首诗。把诗拿给妻子和家人看,让他们惊诧于自己已经老了,同时可以对他们骄傲的说:“老爸已经上了年纪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由这首诗看来,你就能领会这别号如此命名的内涵了。他真的看透一切,放下红尘中所有的牵牵绊绊。从观察与经历人体的自然现象──“掉牙”里,悟到这都是命定的,强求不来;这是老天的安排,谁也改变不了。
由掉第一颗牙的胆战心惊、山崩地裂的感受,并开始忧伤自己即将面临衰老、病死的惨状,到如今的习以为常、处变不惊,再提升到,一下全部掉光与渐渐掉光都是注定的结果,于是就处之泰然啦!因为不管生命长短,最后的终点都是一样的,有啥好计较的呢?人来世间一场,虽有缺憾,可也品尝了不少美好的滋味哪,还是值得庆幸的!
全诗四十句,虽长了些,可读来让人兴致高昂,尤其最后四句,牙掉多了就保持沉默,少讲话;吃东西不方便,就另外领略柔软食物的独特风味;还能将这不寻常的心得写成诗,让家人惊诧一下自己已上了年纪啦,人人都得做好心理准备啰!这种达观的态度与阿Q的精神实在耐人寻味!
做人,就该豁达些,别患得患失。随其自然,就能活得自在。人生的每一阶段,上天都有不同的安排,让你有不同的斩获,你战战兢兢的也那么过,你稀里糊涂的也那么过,何不扩大心胸、放缓脚步,以欣赏与体悟的姿态走完你的生命历程?就像陆游那样,啥都放下,一切听天由命,所以别号“放翁”。因此他面对临老的“掉牙”现象,经过一番调适之后,也能泰然处之,还能以幽默的笔调写出其心路历程,让家人在诧异之余,同时警告他们,自己已老啰。其实他是“不修道,已在道中”啊!
注1:少陵翁,杜甫。注2:退之,韩愈。注3:豁,空隙。注4:牙,大牙。注5:齿,前齿。注6:纪,一纪十二年。注7:指,与“旨”同意。注8:庄周云,指《庄子》山木篇里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