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纪元】反霸凌论战中的东方思维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1月01日讯】(新纪元周刊记者吴涔溪综合报导)面对一桩桩令人心痛的霸凌事件的发生,台湾社会各界究责声浪不断,专家指出唯有品德教育才是解套唯一的方法,而东方思维的品德、生命教育,更值得台湾教育界借镜。

悲剧会改变生活,也可能创造英雄。美国反霸凌专家哈利根(John Halligan)原本是一名IBM的工程师,2003年,13岁的儿子瑞恩,因为不堪学校和网路霸凌(Cyber Bullying)而自杀,当悲痛的哈利根打开儿子的电脑,想寻找有关儿子死亡的蛛丝马迹,从孩子即时通的通话纪录中,发现了解孩子的网路生活世界,成为避免孩子被霸凌的关键。

在记忆中,瑞恩从小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有着敏感的一面,唯独在运动的学习上有些迟缓。哈利根虽然忙碌,但是两人常去露营、骑自行车、旅行,父子俩的关系十分亲密。在孩子上了五年级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同侪开始相互比较、形成小圈圈,“不会运动”、“是同性恋”……的取笑和传闻,占据了瑞恩的校园生活,一度令他很不想去学校。

因为瑞恩在现实世界中受到语言霸凌困扰,他转而投入到网路世界中。在这个网路世界中,瑞恩遇到自称是同性恋的人,延伸学校的传闻,不断骚扰他;他还遇到一位男孩,他引导瑞恩走向幽暗,谈论的都是自杀和死亡,甚至最终执行起自杀的计划……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瑞恩死亡后,哈利根打开他即时通账号的讯息纪录档中才发现的。悲恸的哈利根想起更多孩子在校园的霸凌事件中孤独地承受着,开始积极地在佛蒙特州推动反霸凌立法。他接受CNN等媒体的访问,到社区及学校四处演讲,以亲身经历呼吁父母重视网路霸凌,包括e-mail、简讯内容、甚至 facebook的交友状况,另外避免让孩子在个人的卧室中拥有电脑,将可避免悲剧发生。

手机录影网路传输 加剧霸凌

哈利根的例子不是个案,美国至少有6个州在发生受凌者自杀事件,展开校园霸凌立法。目前已有45个州政府针对霸凌制订专法,杜绝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欺凌行为。在台湾,近日对校园霸凌现象广泛讨论,教育主管机关教育部参考他山之石,也有立法的考量。

根据来自第一线的老师说法,强欺弱、众欺寡的霸凌现象,在校园已经“非常严重”,只是未广受重视,但是随着手机录影录像功能的增加以及网路普及,霸凌者嚣张地将欺凌过程的画面放到网路上流传,造成受凌者二度伤害,使霸凌现象日益受到重视。

两个月前,台湾第一夫人周美菁就在部落格上振笔疾书,表示校园霸凌现象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她写道:“前不久有媒体报导,某国小的三个男生,对一个戴眼镜的同班同学拳打脚踢。让人痛心的是,在场的同学不但没有仗义劝阻,也没请老师来制止,反而边笑边喊精彩,并拿手机拍录下来,将影片放在网路上。”

她呼吁,千万不要轻忽各种形式的校园霸凌,“许多人以为动手打人才算霸凌,其实以言语嘲讽威胁、人际关系的排挤孤立,以及随科技而兴起的藉网路传送不当的影音,对受凌者的伤害往往比皮肉伤更为严重。”在周美菁的呼吁后,霸凌事件仍旧不断,12月5日,彰化县一名高职女学生,疑因涉入三角恋情,遭9名男女学生凌虐,在向警察单位通报、媒体批露后,引起台湾教育界震撼。

建立友善校园的呼声

面对一桩桩令人心痛的霸凌事件,社会各界究责声浪不断,教育部长吴清基出面道歉说:“我当教育部长没做好,觉得很抱歉。”他希望各县市教育局、老师、校长一起下决心建立友善校园。

在教育部提出考虑效法美国研拟反霸凌专法的构想,将霸凌者和被害者“强制隔离”,但因社会共识不足,最后只通过一项计划,其中包括将霸凌防治成效纳入学校评鉴与校长考绩。许多专家剖析,在霸凌防治中,隔离只是最后手段,更重要的是如何防范。许多人也发现,学校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校园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绪沟通模式、媒体上影星间的捉弄西嬉笑怒骂、媒体对腥膻色新闻的捕捉渲染、立法院的议事风气,甚至上演全武行,在在带给青少年、幼童不良的示范。

民间人士对急功近利的升学主义也多所检讨,认为学校和家长过于重视升学,忽视尊重他人、欣赏差异的品格教育,是霸凌事件频传的元凶。而教育部一年预算12亿的品格教育是否“破功”,也遭受质疑。

道德重建才是解决之道

美国国际心身医科大学研究员陈彦玲认为,校园霸凌现象只是冰山的一角,是一个指标行为,“反映出底下的基础已经烂掉了”,至于那个基础是什么?陈彦玲认为是“道德”。而要检讨品格教育的成效,须先厘清“道德”、“品德”、“品格”间意义的不同。

她说自己在与教育工作者交流时,都会先从汉字开始说起。品格的“品”在汉字中有“集合”的意思,而“格”字比较强调外塑的行为,目前在台湾推动的品格教育思维主要来自西方,基础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奖赏及“我要……”。陈彦玲指出,虽然有人花大预算在台湾推动品格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显着。

至于品德和道德的差别呢?细究“品德”两字,集合哪么多“德”要做什么呢?一般认为,积德行善,德多了可以当大官、发大财,但是,东方古老的智慧中说,德多了可以修道。对老子而言,重视道德胜过于礼教,老子道德经尝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陈彦玲指出,现代科学有很多关于濒死和轮回转世的研究,改变了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另外空间存在的证实,但是,丰富的生命教育被排拒在正式课程之外,现在人不相信“因果循环”、“善恶有报”,也就是道德的根基败坏了,正是人欺负人、霸凌、脱序现象丛生的根本原因。◇

本文转自第204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06/8869.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