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运动,动或不动?论坛探讨马国华教现况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3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姜晓文马来西亚吉隆坡报导)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从开始走到今天已有数十年的岁月,但是至今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还是被现实环境所阻碍。3月14晚,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简称隆雪华堂)的一场《华教运动,动或不动?——反思新纪元学院发展文集》新书推介礼和论坛,吸引了许多关心华教和华社的民众出席,与主讲人一起从不同角度探讨对华教、华社、社会运动的问题。

陈友信:华教运动急需大批年轻接班人

新书推介礼嘉宾、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在推介时指出:“我对1996年曾庆豹发表的论文《华教运动:动或不动?》,至今印象尤深,当时在内部也有一部分的讨论。而这次刘镇东的新书用回同样的名字,可能觉得当年的讨论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理性的探讨,其实我认为,任何课题都不应该是一言堂的,都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应有进一步的讨论。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出版是合时又有意义的,值得看!”

他认为华教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课题,其实华教运动的本质,在于华社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只要民主人权不受到尊重,国家在政治上依然是单元种族思维主导,华教问题就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陈友信说:“我认为华教运动急需大批年轻接班人,在理性交流中相互学习寻求共识,这样才能确保华教事业后继有人,华教事业与时并进。”


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摄影: 林艾微 / 大纪元)

黄集初:华教运动没有很好的分析架构

华社研究中心(简称华研)分析员黄集初认为华教运动没有一个很好的分析架构,所以他透过林开忠和詹姆斯的著作来分析大马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华教的改革与现况。

他表示教育不同于其它的企业,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念高度摄入的事业,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对教育发言。


华社研究中心分析员黄集初(摄影: 林艾微 / 大纪元)

詹缘端:华教面对强大压力时很被动

华研副主任,也曾是新纪元风波当事人之一的詹缘端在当晚的探讨中很明确地指出,今天谈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到处都是地雷,谈的时候要警惕性高,但是面对问题还是要就事论事。

身为长期在华教事业里头的一份子,他认为,华教在面对强大的压力时很被动,使不出力量,其实华教和华团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所有华社总字号的大财团,在面对政府压力下,都没能提出代表华人的立场。

他说:“从当年曾庆豹的文章到今天的这本书,我们国家的变化是非常的大,如果单单是从教育专业的领域看,观点都是好的。但是我们在讨论时,都不可以脱离现实的背景,当我们在谈动或者不动的时候,要知道事实不是这么简单。他强调,在面对政治时,我们真的很难跨越,但是如果华团跨越不开,华教也迈不开,华人政治也迈不开。”


华社研究中心副主任詹缘端(摄影: 林艾微 / 大纪元)

黄进发:华社的意识形态是最大问题

结合华教运动所走过的路,时事评论人黄进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华社的意识形态,他点明说:“华教一般都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表面上是文化民族主义,其实根本是把文化作为一种工具,实际上是‘族裔民族主义’。”

他说:“我们今天指责国家的公务员都是马来人,但是我们的董总也有同样的情况,董总的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又有多少非华裔的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包容、接受会讲华语的非华人呢?”

他解释说:“因为传统民族主义,所以今天华教不敢谈差异,因为面对的是群体间的竞争,为了竞争就必须压低内部差异,所以说集体主义是没有办法谈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都和董总一样,出在一种围城的状态,无法走出去,然而如果走不出去,就没有办法跨越,没有办法进步。”


时事评论人黄进发(摄影: 林艾微 / 大纪元)

刘镇东:希望透过新书从新思考问题

作为新书的作者,刘镇东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新书的内容无疑会触动不少人的神经,但是他毅然无惧无惑。他说:“我认为知识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而华社确没有重视,华教还是在一个旧的模式中打滚,所以就没有跨越的思维。”

“我希望透过这本书,很多事情大家都可以来谈,很多问题可以从新思考。从对华教运动的坚持,扩散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民主化。通过更多人的探讨,让知识积累,让对话可以延续!”


《华教运动,动或不动》新书作者刘镇东(摄影: 林艾微 / 大纪元)


《华教运动,动或不动》新书作者刘镇东(右)为出席者签名(摄影: 林艾微 / 大纪元)

相关新闻
裁员关闭学校 温哥华教师面临失业
温哥华教育局拟延春假 半数家长反对
温哥华教育局驳省府预算修改令
渥太华教育局将增设全天制幼稚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