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盘根错节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狙公(1)赋(2)妻(3),曰:“朝(4)三而暮(5)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6),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庄子・齐物论》)

【批注】
(1)狙公:相传古代善养猿猴的人,能智弄群狙。狙,音居,猴子。
(2)赋:音父,给与。
(3)妻:音序,此指橡果、橡子。
(4)朝:音招,早晨。
(5)暮:夜晚。
(6)亏:减少。

【故事阐述】
养猴人分橡果给猴子,说:“早上给你们吃三升,晚上给你们吃四升。”猴子们听了很愤怒。养猴人就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猴子们听了都非常高兴。“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名目及实质上都没有减少,喜和怒却因各有所用而产生了变化,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是战国时代庄周所撰《庄子・齐物论》中所写的一个寓言,“朝三暮四”原意是指只改变名目,实质却不变。养猴人只是把早晚的数量对换,就能欺骗猴子,让猴子自以为是的认为早上的数量变多了,因而获得满足,故事中隐喻了人常常自以为是却不自知。

“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个寓言演变而来,用来比喻人反复无常或事物变化多端。

【讨论】
(1)养猴人用什么方法诈骗猴子?猴子为什么会上当?
(2)社会上有层出不穷的诈骗事件,也有很多人上当受骗,而且同样的骗术,一直有人受骗,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看法跟大家讨论分享。

【造句练习】
例:S.一下子想去美国留学,一下子又觉的去日本念书好,朝三暮四的就难下决定。
例:他不像别人一样朝三暮四的频换工作,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

【相似成语】
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出尔反尔

【课后时间】
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出尔反尔都有形容人反复不定之意,请问三者如何分辨。

参考答案:

朝三暮四:较偏重于形容人的心意或行为的变化。
出尔反尔: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出的话或做出的行为。
朝秦暮楚:较偏重于对所依赖对象的反复变换。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国时代末期,蜀汉被灭亡后,只剩东吴偏安于江东。因此西晋武帝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派遣他领军攻打东吴。杜预率军进击战况顺利,短期内即攻下吴国多座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多人被俘虏。
  • 对于如何治理百姓,孔子说:“使用政令去引导人民,用刑罚来约束人民,人民只会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不会有知耻之心。使用道德来教化引导人民,用礼制来约束人民,人民不但会有知耻之心,也会改正错误返回正道。”
  • 唐玄宗很器重苏颋,准备倚重他作为宰相,对他的礼节待遇和咨商问题,和其它大臣都特别不同。在下令任命他为宰相的前一天,玄宗秘密行动,不想让左右大臣知道,等到天黑后,玄宗才命人写诏书。玄宗询问侍臣说:“宫廷外是谁值夜?”就派人拿着蜡烛去叫来,人到了一看是中书舍人萧嵩。
  • 无妄,是《易经》卦名,卦象是下震上干。《易经》六三的爻辞是:意料之外的灾祸。有人将牛系住,过路的人把牛顺手牵走了,同乡的人因为丢牛而无故招来怀疑和搜捕的灾祸。
  • 春秋时代,齐国爆发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供应饥饿的路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疲累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
  • 西晋时,有个文人名叫左思。他的长相并不讨好、口才也笨拙。当时,他决心要做一篇述叙三国时代都城的文章,消息一传开,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陆机,便十分不以为然,把它拿来当作笑谈。
  • 战国时代,齐、楚、韩、赵、燕、魏等诸侯国,以合纵政策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赵国派遣使臣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说:“您安排了带领兵队的大将吗?”春申君说:“是的,我想派遣临武君为将领。”魏加说:“我年少时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做个比喻,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
  • 西晋亡国后,苻坚消灭了代国、前燕、前凉后统一北方,并自称大秦天王。而琅琊王司马睿则在南方的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与北方的苻坚相抗衡。公元383年八月,苻坚率领大军要攻取东晋。晋武帝派大将谢石、谢玄等领兵八万对秦军还击,同时又派大将胡彬率五千水军前往要塞寿阳防守。
  •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鲁哀公对他并没有以礼相待。于是,子张便请人去转告鲁哀公说:“我听说您喜欢贤才,所以不惜千里跋涉来拜见您。如今见到您所谓的喜欢贤才,其实就像叶公喜欢龙一样。
  • 东汉的杜密,为官清正、正直敢言、执法严明。对不法之徒必收捕定罪,因此受到当时的百姓大力的推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