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清明慎终追远 国民革命忠烈祠马英九遥祭黄陵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3年04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华民国为纪念黄帝之功绩,并表达对民族远祖之崇敬,于1935年将清明节订为“民族扫墓节”,1998年起清明节前一日于“国民革命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3日上午马英九总统亲临主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期许中华民国成为中华文化领航者。

清明节扫墓祭祖

4月4日清明节,人们要扫祖墓,除杂草,培新土,祭祖先、悼亡灵。如今也是祭扫为中华民国牺牲烈士陵园,进行植树造林,开展传统教育的日子。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曾子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对讲忠孝仁义的传统华人来说, 体现了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

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系中华民国“国殇圣域”,为祭祀开国、讨袁、护法、东征、北伐、讨逆、剿匪、抗日、国共战争等时期为国殉职殉难军、文人之处所,使其常留青史,千秋俎豆。1967年奉先总统 蒋公核定整建 ,1969年3月25日落成启用。(摄影:宋碧龙 / 大纪元)

中枢遥祭黄帝陵典礼 马英九主祭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右4)3日与立法院长王金平(右3)、司 法院长赖浩敏(右2)、内政部长李鸿源(右),出席 “中华民国102年中枢遥祭黄帝陵”典礼。 (中央社)

黄帝轩辕氏定六书、作五音、制器用、定货币等,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中华民国政府为纪念黄帝,将清明节订为“民族扫墓节”,1935年4月7日由中央派代表至黄帝陵谒陵致祭,举行首次民族扫墓典礼,其后每年均比照办理。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于“国民革命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102年(2013年)中枢遥祭黄帝陵典礼上午隆重举行,由马英九亲临主祭,传承“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精神,发扬“尊祖敬宗”、“饮水思源”的美德,提升国人生活伦理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深远。

中华民国31年(1942年)冬,蒋中正为黄帝陵祭亭立的石碑,题写“黄帝陵”三个字,1956年被中共铲除。(维基百科)

据记载,公元前442年最早举行祭祀黄帝,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但在中共窃据中国大陆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灭了;黄帝陵墓前有祭祀亭,祭亭中立有石碑,上有“黄帝陵”三个字,原为蒋中正于抗日战争期间题写,1956年被铲除。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前左)3日在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出席“中华民国102年中枢遥祭黄帝陵”典礼,向行政院副院长毛治国(前中)等官员握手致意。(中央社)

今天(3日)陪祭中央官员包括立法院长王金平、司法院长赖浩敏、考试院长关中、监察院长王建煊及行政院副院长毛治国、内政部部长李鸿源及国防部部长高华柱等,中央各部会则派员与祭。

上午九时正,马英九在崇戎乐声中抵达忠烈祠。典礼开始,钟鼓齐鸣,主祭、陪祭、与祭人员就位,奏国歌,随后由总统向中华人文始祖上香、献花、献果、献帛及献爵(酒)。在司仪恭读祭文后,总统率同陪祭、与祭人员行三鞠躬礼,典礼庄严隆重。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网路图片)

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

公元1911年国父孙中山领导的第十次革命,由黄兴等人率领,在广州起义不幸失败。在此役中牺牲之革命先烈中72人(据考证结果查有86人) 葬于广州黄花岗。在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的武烈士祠放有黄花岗86位革命烈士牌位。

蒋介石继志国父孙中山承业,亦以收复台湾为不渝之职志。图为民国13年(1924年)6月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校合影。(网路图片)

中华民国“国家级”的国民革命忠烈祠隶属国防部后备司令部,国民革命忠烈祠内分武、文烈士祠,自1969年启用以来,迄今供奉开国、讨袁、护法、东征、北伐、剿匪、讨逆、抗日、国共战争及在台抗日等各时期为国牺牲之死难军民。

[[12]]

蒋公在大陆时,声望两次达到中华民国历史巅峰,一次是在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南京全城陷入一片疯狂,所有的鞭炮都放光了,南京包括平时规规矩矩的学生,都跑上街上欢呼跳舞,简直是疯狂。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时,当时重庆也是陷入疯狂。图为南京市民放鞭炮到机场迎接蒋介石。(网路图片)

入祀烈士总计40万余人

国民革命忠烈祠供奉从1894年到中华民国开国1911年期间,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第一次革命起至推翻满清止,所牺牲的革命同志,如陆皓东、方声洞、秋瑾、林觉民及黄花冈86烈士等225人。1915-1916年讨袁时期,因袁世凯继任民国总统以后意图恢复帝制,宋教仁、陈其美等烈士举义讨伐,致为袁害而殉难共84人。

蒋介石的日记中比较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不同:第一,共产党反对私有财产,国民党保护私有财产;第二,共产党要阶级斗争,国民党要阶级合作;第三,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代表全部民众、各阶层的利益;第四,共产党讲的是仇恨,我们儒家讲的是忍,耶稣.基督讲的是爱。如果仁爱可以把我们的国家推行的很好,为什么要用仇恨呢?同样可以建设国家,我们愿意仁爱,不要仇恨。图为幻灯片上的图片。(摄影: 李莎 / 大纪元)

护法时期,在讨袁之后,张勋企图迎接宣统复辟,毁弃民国约法于不顾,遂引起革命同志为护法而战,所奉祀者 1917-1923年有朱执信等64位烈士。东征时期,黄埔建军之翌年,先总统蒋公领导校军,相继讨平杨希闵、陈炯明诸叛逆, 1925年牺牲烈士有廖仲凯烈士等71人。

1955年赵家骧奉调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团中将副司令兼参谋长,随即出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中共解放军无预警强力炮击金门,当时赵家骧与两位副司令官章杰、吉星文同时殉职。(国民革命忠烈祠)

1926-1928年北伐时期,从蒋公北伐开始至全国统一止,所奉祀有陈鸿彬烈士等3,522人。1929-1936年讨逆时期,系闽变、两广事变至敉平西安事变为止等历次牺牲者,如朱绍穆烈士等560人。1930-1936年剿匪时期,中共在江西叛乱,历经五次围剿,致共军溃不成军,分往西北逃窜,如李卓峰烈士等12,395人。

黄百韬(1900年-1948年11月22日),广东省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他参加北伐、抗日战争屡获战功,1947年9 月共军将领陈毅、刘伯承集结20万大军接连攻陷荷泽、开封,黄百韬率军连夜急行 400余里,以奇兵进入雎县,与邱清泉、区寿年会师,大败陈毅、刘伯承,此世称为“黄泛区中原大捷”。此役黄百韬被红军称为“第一敌人”。后于徐蚌会战遭遇共军以“人海战术”, 他决定自裁以不负总统及部长、总长付托之至意以全革命军人的人格。 (国民革命忠烈祠)

1937-1945年八年抗日时期,蒋公领导八年抗战,从七七事变起,至抗战胜利止,八年中军民牺牲者,如张自忠及蔡公时烈士等335,887人。

据史料记载数字,八年对日抗战,国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17次,小型战役38,931次,合计大小战役共40,070次,国军牺牲206位将军(其中包括8位上将),将士阵亡132万4,279人,负伤官兵176万1,682人,失踪官兵13万126人,总计伤亡失踪官兵321万6,087 人。共军只有2位将军死在抗战期间;国军抗日牺牲军人是共军的至少40倍以上。

在抗战中闻名中外被誉为“常胜将军”的张灵甫,命断中共特务刘斐之手。孟良崮会战中共用人海战术消耗74军弹药,张灵甫组织部队进行了顽强而严密的抗击,共军的尸体堆成了山。苦战四昼夜之后, 第74军子弹火药和粮食水全部都打光用光了,张灵甫在向国民政府国防部发出最后一封杀身成仁的电报后与副军长蔡仁杰、师长卢醒等集体自杀,时为1947年5月16日。 (国民革命忠烈祠)

1946-1991年国共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中共扩大叛乱至终止动员勘乱止,如戴笠、邱清泉、黄百韬及张灵甫烈士等48,379人。

空军烈士高志航于1937年8月14日,率领霍克三式 群机,迎战木更津航空队19架九六式重轰炸机,以寡击众以弱击强,造成六比零空前大捷。抗战胜利后, 政府将8月14日订定为“空军节”。 1937年11月21日,周家口机场接到报 告,有11架日机向该机场飞来。高志航立即下令作战,在日机的俯冲轰炸下高志航登上座机,刚进入机舱被日军战机 投下的炮弹炸中而殉国,时年30岁。(国民革命忠烈祠)

单人牌位供奉的是将军级别;校尉级军官刻塑成百人牌位;士官、士兵级别工整抄录名册纳于祭祀箱内,现供奉武烈士共39万8,656人,文烈士2,540人,总计入祀烈士40万1,196人,为烈士英灵安息之“国殇圣域”。

吉星文将军于1937年7月7日,戍守北平宛平县城芦沟桥畔,打响了我国对日抗战的第一枪,率部勇抗强敌,与日军浴­血奋战29昼夜,重创日寇,毙敌三千余人。但1958年8月23日,吉星文将军于八二三炮战中遭共军炮火击中乃至失血过多身亡,抗日英雄最终牺牲在抵抗共军的最前线令人扼腕。中华民国为纪念吉星文将军,政府将7月7日订定为“陆军节”。(国民革命忠烈祠)

申请入国民革命忠烈祠条件

国军为保卫中华民国牺牲者,要申请入祀忠烈祠的条件是为争取胜利,冒险犯难,攻成身死者;作战时恪尽职责,慷慨成仁者;因执行特殊危险任务死亡,经“总统”明令褒扬者。

国防部后备司令部王惠民上校表示,国民革命忠烈祠“为先烈先贤守灵、为国门形象把关、为民族维系国魂”,遗族接待负有安慰人心、抚平伤痛的价值,陪同聆听关怀接纳是每位在忠烈祠服务的同仁所需具备的素养;忠烈祠所有档案皆电子化,只要提供姓名、籍贯、年龄、军阶、阵亡地点就能查到结果。

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系中华民国“国殇圣域”,为祭祀开国、讨袁、护法、东征、北伐、讨逆、剿匪、抗日、国共战争等时期为国殉职殉难军、文人之处所,使其常留青史,千秋俎豆。1967年奉先总统 蒋公核定整建 ,1969年3月25日落成启用。(摄影:宋碧龙 / 大纪元)

国际观光景点 国民革命忠烈祠

忠烈祠每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开放,全年无休对外开放,供国内、外人士缅怀追思,为每年高达150万旅游人次的国际观光景点,每日卫兵交接时,实施仪队操枪表演,深获民众好评。

近年越来越多大陆人赴忠烈祠寻找自己先人,有很多感人肺腑故事。忠烈祠为寻找自己先人灵牌的先烈遗族提供服务,他们以隆重的礼节恭敬请下牌位,放在桌案前让遗属祭拜及合影,并提供先烈的个人资料和一些精美的小纪念品送给遗属留念。

民间清明节扫墓

民间清明节扫墓可分成两种仪式,即“挂纸”及“培墓”。“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 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

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山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黄色琉璃瓦屋面,梁柱间绘有和玺彩画。门楣标识仿古代皇宫式样,门楣上四个六角形物体,称为门眼,为中国古代门第阶级之标识。门前石狮子由大理石雕成,各重八吨,脚下踏彩球者为雄狮,踏小狮者为雌狮。(国民革命忠烈祠)

“培墓”也就是“扫墓”,又叫墓祭、祭扫或上坟,就是修墓与祭拜。一般俗信,祖先的坟墓和后代子孙的兴衰有很大的关连。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他则视情况而定。“培墓”的时间多利用清明节前夕,将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则必须用银朱重新加以描写,使其焕然一新。

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大门牌楼为三门式混凝土建筑,上覆青色琉璃瓦,忠烈祠为表彰入祀烈士们的忠义精神,故以雄伟的牌楼昭告世人。枋额正中嵌“忠烈祠”,两旁嵌“成仁”、“取义”,牌楼背后的枋额则是“万古流芳”、“忠义”、“千秋”。(国民革命忠烈祠)

祖坟整修完毕后,开始祭拜。祭拜时,在墓前供奉牲礼(三牲或五牲) 、刈金、寿金、烛等、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鱿鱼、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莲子、枣子、竹笋、猪肠、鸡冠)(这十二道菜碗都代表着语寓都有很深的含意)和粿类(红龟粿、鼠麹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银纸、往生钱、烛等。

若是新坟,则必须供奉五牲(如猪头、鸡、鸭蛋、面粿、红龟粿),祭品摆好后,点香向后土(坟墓的守护神)祭拜,妇人要在新坟前哭号,礼拜完毕,先烧刈金、寿金给后土,再烧银纸等给祖灵,纸钱烧完后,在纸灰上洒酒(称为奠酒),最后鸣炮礼成。

台北市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大殿,仿北方宫殿式建筑,全殿面积1千8百平方公尺,高有26公尺除门窗、天花板部分为木制外,余均为钢筋混凝土筑成,重檐庑殿屋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屋脊装饰有仙人及七只走兽。供奉的对象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置于大殿正中央,左侧为“中华民族远祖黄帝之灵位”,右侧是“国父遗照”。(国民革命忠烈祠)

在收供品离开前,要将鸡蛋、鸭蛋在墓碑上打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或“蝉蜕”,表示新陈代谢。从前,还有将红龟粿、面粿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的习俗,称为“揖墓粿”(又称乞墓粿、印墓粿),象征“祖德流芳”。

现在一般的扫墓方式已经较以前简化,并注重环保和减碳理念,大都以鲜花、水果、毛巾、香、金、矿泉水为祭品,上香鞠躬,礼节简单隆重。

(责任编辑:孙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