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台湾歌谣 郑恒隆的音乐世界

文 、摄影 ◎ 陈柏年
font print 人气: 191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个人出生下来都有特质,这些特质会影响一生。一件事情引发一件事情,形成我的命运。”台湾音乐制作人郑恒隆回忆起与音乐结下最深的缘分,竟是小学一年级的上学途中,捡到一把口琴开始。当时他住在穷乡僻壤的台东瑞丰,方圆五公里内,只有三户人家;上学来回,要徒步走三个小时。他说:“奇怪的是,在上学的路上,竟然捡到一把口琴。”

捡到一把口琴 开启音乐之窗

拾到这把有如天降神物,虽然不知是何物,郑恒隆直觉地用衣服擦拭,用嘴吹去尘土。一吹之下,发出“Do、Me、Sol、Do……”的乐音,可把他吓了一跳。

回家之后,忙不迭地把口琴拿给爸爸,爸爸竟能流畅吹奏,他才知道这把乐器名叫口琴,可用吸气发出“Ra、Fa、La、Si……”另外一半的音阶。他说:“爸爸教我怎么吹。他教我吹奏的第一首歌,就是〈河边春梦〉,1934年的作品。”

原来郑家是台东望族,对于文艺音乐并不陌生。生于日据时代的郑父,接受完整的日式音乐、书法教育,也精通柔道与剑道,与郑母结褵后仅有郑恒隆一子,期待与宠爱不在话下。

父亲为他取名“恒隆”,从台湾头尾恒春、基隆地名中各取一字,生于斯需感恩铭念于斯。日后,郑恒隆就以自己最擅长的音乐艺术等才艺回馈台湾。

而郑恒隆也从拾获的那只口琴开始,展现音乐的天分,种下了对音乐的喜好。

与佛朗明哥吉他结缘一生

小学二年级,郑恒隆寄居在台东镇内阿姨家,他遇上一个意大利的外籍人士,叫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喜欢弹奏吉他,小郑恒隆就常到他家门前听他弹奏。安东尼奥看孩子兴致盎然,就教他技法。当安东尼奥把吉他借给郑恒隆时,就是他最欢喜的时刻了。他说:“我回家后还用绳子绑在石头上,用他教我的手法练手指,连抓痒都会用吉他手法抓痒。”

尔后,一位父亲管辖的蔗农给他的压岁钱,竟成为他一生钟情吉他的契机。郑恒隆说:“当时有一位蔗农,我一辈子忘不了他的名字,他叫李地利,看到我有一个竹筒做的扑满,就把一张10块美金塞到我的扑满里。”

当时10块美金价值多少郑恒隆根本不清楚,隐约知道是一大笔钱,而当时一把吉他约台币300元。郑恒隆心心念念想买一把吉他,父母却一直没答应。就在国二暑假的一天,他小心翼翼地把纸钞用牛角刀从扑满筒挖出来,跑到乐器行,欢喜若狂地买回吉他,藏在天花板上。

就这样背着爸妈练习了大约七、八个月,技法已经非常纯熟。有一天父亲上班临时返家,才发现这回事。郑恒隆说:“我爸爸东西忘了拿,静悄悄走进来,等我弹完后才从后面拍我脑袋,惊喜地笑着骂说:‘不才囝仔还这么会弹,再弹!再弹!’……我就是很迷恋吉他,一天可以弹八、九个钟头,练到有一定程度在台东算是数一数二,广播电台都来请我表演。”

后来,郑恒隆转学到淡江中学,遇到一位加拿大籍的音乐老师德明利姑娘,是加大王家音乐学院毕业,才补充他许多乐理知识,接触正统的音乐教育。当时有一部电影,影片中的佛朗明哥吉他的音乐使他心生向往:“哇,原来吉他可以这样弹!味道完全不一样。”然而当时资讯不足,他不知其名,遍寻唱片行也找不到这种音乐。后来一位日本留学回来的高中老师陈尊礼听到他的弹奏,才告诉他这是佛朗明哥音乐。郑恒隆说:“我有一个表姐,在日本读医学,就从日本帮我买了很多书、唱片,我就开始钻研。”因为特别喜爱佛朗明哥吉他演奏,他在空中大学选修西班牙文及广播电视,也受过一位外籍佛朗明哥吉他高手Peter Rejis的指导,种下以表演、教授古典吉他及佛朗明哥吉他为业的因子。

教授吉他 演奏生涯

退伍后,口袋里仅有四、五百元的郑恒隆,来到台北三重租了一个房间。他说:“那个房间小到我两手张开,几乎会摸到两边的墙壁,厕所浴室都在外面。”租了房子后,身上只剩下100多块。眼看如此山穷水尽不是办法,于是,郑恒隆在报上登吉他教学的广告,从此展开他的吉他教导生涯。

当时他收一个学生300元,不但生活无虞,在1970年代,正赶上台湾歌舞厅、西餐厅的全盛发展时期,邀约陡然变多。很快地,郑恒隆就尝到名气的滋味,钱来得快,他说:“看到名表、名车我就很虚荣,很想拥有,也买了名表、钻戒戴着弹琴,别人看见露出艳羡表情,我就很开心。我从小乡下长大,本来不应该这么虚荣的,但是环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我就这样随波逐流。”

然而浮华毕竟遮掩不住真性情。几年下来,纸醉金迷的世界并不如他想像的那么快乐。他回忆:“整年无休弹奏音乐变成职业,是很容易厌倦——客人要听什么就得弹什么,演奏时客人只顾吃饭喝酒,也没有真正的欣赏。”在那样的场合工作,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又常常要与客人往来敬酒。天天喝酒之下,得了急性肝炎,休养一个礼拜。痛定思痛后,他决定抛下这一切,浪迹天涯:“1978年,刚好中美断交,我就毅然决然,车子也卖掉,带了七、八千块美金,还有旅行支票,找寻另外一种生活模式。在那边我真的觉得找到自己,活起来了。”

浪迹异乡 认识台湾歌谣之美

美国的生活自由悠闲,使郑恒隆脱离了虚矫的生活环境,也仿佛历经一次心灵洗礼。不工作时,他喜欢到湖边的木栈桥上钓鱼。有一回他在那里垂钓,旁边还有一个老外。有一个人走过来,问他们时间,郑恒隆说:“我们两人同时回答,但是讲的时间不一样。我很骄傲大声说:‘我这是劳力士的。’意思是我这只是名表;结果他回答我:‘你那个表是戴给人家看的,我这个表给是给自己看的。’他讲得真好,当头喝棒一针见血,因为我当时买这个表就是要戴给别人看。……后来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表卖掉。”

当郑恒隆决定放下一切,浪迹美国时,除了钱之外,只带了一把他心爱的吉他。这把1971年订做,1972年才做好的吉他,当时耗资四万,是按照一位全球顶尖佛朗明哥演奏家 Carlos Montoya 的吉他规格制作的,陪伴他40多年,随着他旅行表演,如今看来仍是崭新如一。郑恒隆说:“我在美国时,有次前往墨西哥回来发现遭小偷,我直觉查看琴还在不在,在的话我就安心了,其他什么被偷我都不在乎了。”

年轻时,郑恒隆就非常心仪日本歌星小林旭在1959年电影《万里游侠》中,带着吉他流浪的形象,他说:“小林旭在电影饰演一个浪迹天涯的吉他手,洪一峰把它改成台语:〈流浪的吉他〉,我就把那种流浪的意象投射到自己本身,那是我非常非常快乐的时光。”在美国,他结交许多朋友,住过很多地方,从美国洛杉矶,到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等国家;做过的工作从餐厅演奏、油漆工,到跳蚤市场卖画……他都甘之如饴。郑恒隆说:“我那段日子就充电,放空,也找工作,也表演,但是时间不长,一个礼拜二、三次,很轻松,很自由……”

1979年,有一群台湾人聚会,邀请他来表演,郑恒隆说:“我就表演最拿手的世界名曲目,表演完之后,这些观众虽然给我掌声,但是没有很强烈的感动。后来有个欧巴桑问我:‘少年啊,你会弹〈望春风〉?’我请她哼调子,我就弹了,然后全场的人都开始唱,气氛就很热络。接下来〈雨夜花〉、〈望你早归〉……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唱下去,……后来我发现很多人掉眼泪。我就觉得奇怪,我之前开始弹的经典乐曲,为什么就没有那么热络,但是这些台湾歌谣,技巧也不会很难,为什么就这么感动?”

郑恒隆说:“那天晚上我就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触动了这些人的心灵?我认为是成长的记忆,故乡的呼唤。那晚让我想起了故乡、我的童年、家人、朋友、我的……就这样,一整夜都睡不着。从那时候起,台湾歌谣就慢慢吸引我,引起我的关注,所以我回来台湾以后,就开始搜集这些资料。”

担任节目制作人 深耕台湾文艺

两年之后,郑恒隆回到台湾,也曾与朋友投资工厂血本无归,后来决定独资创立一家传播公司。他认真专业的态度,再加上透过圈内人的引荐,成立一家“正凯传播公司”担任节目制作人,为公共电视、公益团体、行政院新闻局、国立台湾博物馆等单位制作纪录片。现自组“水笔仔创作坊”,专事影片企画制作。谈到当时担任节目制作人盛况,他说:“那时候卡拉OK正流行,日本当时看好华语市场,日本一家制作卡拉OK伴唱带,也是世界最大的‘第一兴商’公司,要来台湾拍一些卡拉OK。”由于郑恒隆具备专业能力,又略通日语,所以承接下所有的业务:“当时台湾录一部卡拉OK的卡带,只有一万元,日本给我一首歌十万,而且一个月拍好几十首,拍都拍不完。”又由于他对台湾民谣的热情,1988年写了一本《台湾民间歌谣》,由南海出版社出版,获得好评。因此,当台湾的和成文教基金会,以《吾乡吾土──台湾民谣交响诗》为名,愿意耗资四千多万,从1991年连续五年在国家音乐厅演出,并制作一系列台湾歌谣的影音光碟,以交响乐、合唱团与声乐家表演,推广到国际上时,郑恒隆先生就成了不二人选。他说:“因为和成企业从这块土地成长,对台湾的感情深厚,想要回馈、做这块土地的声音,希望我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制作,并且可以推广到国际。我做了六集,花了六年时间。后来又做了精选集,做成六个国家语言的版本。有德、法、西、日、英、中六种语言,是全台湾最精致的民谣制作,连封面的画都是本土名画家的作品。”这一系列的节目,就成为喜爱台湾民谣的人必定收藏的珍品。

后来长荣航空公司希望能将这个音乐在飞机上播放,问他要多少版权费,郑恒隆分文不取。他说:“那时大概是1996年,长荣副总来问我,这个音乐能不能在飞机上播,要多少钱,我说不用,他以为我脑筋有问题,但是我想的是台湾音乐被打压成这样,难得我制作的音乐,可以跟着你的飞机全世界日本、法国、南美巴拿马……各地传播出去,我就说不用钱。”

郑恒隆热爱台湾民谣的态度,更体现在《台湾歌谣脸谱》一书中。2002年,他集结采访台湾民谣第一代作词作曲家的第一手资料,由玉山出版社出版《台湾歌谣脸谱》一书,书中有许多史料、手稿、照片,与珍贵的访谈。如访问当时仍在世,创作〈孤恋花〉、〈港都夜雨〉的杨三郎;创作〈雨夜花〉的周添旺之遗孀,也是台湾第一代歌手“爱爱”(已于2004年过世),以及创作〈望春风〉的邓雨贤后代邓仁辅……他说:“感慨良多。这些台湾歌谣词曲作者,在生活上都很匮乏。我最喜欢的是杨三郎先生的作品,无论用什么方式诠释,都可以很精准表达其中的情感。但是他后来晚景凄凉,在桃园观音乡养猪,这么优秀、才华堪崇的国宝级人物,生活却这么困苦,委实令人扼腕。”

时光荏苒,生命的丑陋与艰苦会过去,词曲中的人情与美却能长存。郑恒隆说,正因为自己浪迹过这么多地方,对这块土地有着更多的情感。他提到近日读书,有感一位南宋高人偈诗,体悟良多:“梦幻空华,六十七年。白鸟淹没,秋水连天。”浮生回首,即使繁华骤逝,惘然如梦,却又何尝不似白鸟翩然矫首,隐于秋水长天的美景之中呢?吟唱起传诵百年来的台湾歌谣,相信你我,应该都有如是的感受吧。◇

--转自第新纪元周刊(340期)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gb/342/12497.ht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在14个月写完14本书,九把刀提到那段母亲罹患血癌、白血症又怕并发肺结核的黑暗时期,是为了赚取母亲医药费,以及让妈妈写序的约定,才有写书的动力,现在能看到妈妈健康,还举办母子签书会,他感到很幸运。
  • 西澳奥数中心主任格雷格‧盖博博士是一个勤奋又谦卑的数学家,他带着学生缔造了西澳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历史性的佳绩,而且不居功,“我能看到的这些结果来自于其他人的影响,我只是带他们再往前走了一点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家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说:耐心、毅力、勤奋和自信的美德,是一个好的数学家的真正定义。这四种素质不仅仅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也是自我发展的终身技巧,这是格雷格‧盖博博士最珍视的,他也将此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们。他的无私、谦卑和重视学生的态度,就像点燃热焰的火花,很可能正是西澳能够如此快速进步,并超越东部大省的真正原因所在。
  • 在美国成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倪海叶是在1991年于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塔莉厅(Lincoln Center's Alice Tully Hall)的处女秀上崭露头角。她是著名的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Naumburg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等奖获得者。她协奏曲生涯的一个巅峰是在美国十四个城市的巡回演出,并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星期日早晨》(CBS Sunday Morning)电视节目跟踪报导。4岁开始随着音乐家母亲学习小提琴迄今,热爱古典音乐的倪海叶从未放松每天的练习。音乐让她每天24小时,一周7天都保持振奋;音乐让她整年忙碌,每周演奏4场音乐会,每年有一百多场,另有欧洲巡演和个人演出。“演出很多,但我很享受!”
  • 尽管金穗奖首奖的光环加身,王承洋仿佛仍是当年那个拿漫画给同学看、爱说故事的男孩,历经许多峰回路转的历练及一连串对梦想的苦苦追寻,他说故事的渴望丝毫未减。
  • 当她的双眼聚焦在天空时,对飞行的热爱陡然萌芽。张瑞芬不但是一位天生的飞行员,也天性大胆并充满冒险精神。她学习了特技飞行,并在加州海岸线社区活动中征服了大量观众……通过飞行,张瑞芬藐视了万有引力及文化和性别的偏见。
  • 她的父亲是得过十几个金马奖的资深电影工作人、前南强电影文化企业创办人祁和熙,大弟是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台湾电影明星向云鹏。出身电影人家庭,旅美四十年,祁德萍在走过近半人生道路之后,最终回归影视事业,推动《叶问》在美国上映、发行,间接宣扬中华文化。
  • 金雅梅(Dr. Yamei Kin,1864~1934)又名韵梅,生于浙江宁波一个长老会牧师家庭,毕业于美国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 他,跟中华民国同年诞生;他,跟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都是广东客家人;他,跟孙中山一样......
  • 发现地中海原是一片荒漠、指出达尔进化论的错误,有人形容他是科学界里揭穿国王新衣谎言的小孩,忠于真相、忠于自己。拥有当代地质学最高荣誉,许靖华心中信仰的却是中国老天爷,讲求中国传统的良心……
  • 应龙应台“国际名家论坛”之邀,7月9日,姜文在中山堂与中、港、台六百多位观众相遇,整整两个小时,畅谈他的电影与人生。我们得以了解一位超凡的艺术家,如何用犀利的眼光,透视与解读时代的荒谬,审视社会的变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