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虎科大陈席卿 乡土文史的推手

人气: 7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出身书香世家的虎尾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陈席卿,从小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日本大学电机研究所硕士毕业的他,对文化的传承有着一份使命感,尤其对地方文史的保存,更是贡献心力,从民国92年起受土库镇公所委托,陆续撰写了七本土库的地方文史,对土库的历史、建筑、风俗民情、奇人轶事了若指掌的陈席卿,现在只要走在土库的街上,没有人不认识他,谈起“土库”,他比土库人还土库(道地)。

民国67年,陈席卿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日本人重视地方文化活动的影响,学成归国后,他放弃了在北部国立大学任教的机会,选择了被喻为文化沙漠的云林,他说,云林是最需要有人来深耕文化的地方,当时云林工专(现在的虎尾科技大学)刚好成立光电科,需要光电老师,陈席卿就这样与云林人结了不解之缘。

苦等2小时 感动受访者

撰写地方文史必须进行田野调查,每天要上课的陈老师,利用假日、寒暑假,不分昼夜实地采访,为了配合受访者的作息,清晨5时即必须出门,就算到晚上10时、甚至到深夜,他都一一配合,过程虽然辛苦,但他乐在其中。

有次中午采访埤脚一户清朝官宦人家的后代却吃了闭门羹,但陈席卿并不放弃,饿着肚子,在门外苦等了2个多小时,感动了主人,在晓以大义后接受采访。事后才知道那段采访期间,“金光党”猖獗,许多古建筑物遭窃,光土库就被洗劫了3次。所以只要有陌生人拜访就会被贴上“骗子”的标签。

带动观光文化热潮

民国92年《土库思想起》首次发表,把土库的历史源由、有名的人物、建筑、宗教信仰揭示后,引起很大回响,三立电视台受到启发而制播了《用心看台湾》这个深受欢迎的节目,以一星期的时间来报导土库,三立电视公司制作团队表示,若没有陈老师完整的提供了土库的文史资料并实地带领采访,他们可能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个节目。

作公德、不求名利,陈席卿一路走来,带动土库文化、观光;原本一天只卖1、2笼的双润糕,突然增加到一天要卖出50笼以上,后来还发展到可宅配到家,成了土库的名产;另外101年台湾百大小吃店评选,土库就占了2家。

昔日的土库,位于周缘23庄的交易中心,比虎尾还繁荣,是鹿港、北港、盐水、嘉义、台南的南北交通要冲,加上悠久历史,是当地住民引以为傲的地方,昔日的涂裤街曾经古屋栉比,但民国51年被拆除重建,扩宽道路,往日的风光已不存见。更令人遗憾的是,街上的古迹、炮台、隘门、天井、大旗杆、防匪枪口等,在日治时代被毁极多。

“把历史文化传给后代,这是我们的责任。”陈席卿说,日本的和食文化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台湾有很多珍贵的地方文史、民俗文化、传统美食,更要好好被发扬光大。陈席卿对乡土文史的贡献,终获肯定,荣膺102年绩优台湾乡土文史教育暨艺术社教有功人员,获省主席林政则亲自表扬并致函感谢。

致力传承历史文化

除了七本土库文史外,陈席卿也帮故乡嘉义朴子市公所写了《刺绣针情朴仔脚》及溪口乡公所的《溪口怀旧思想起》,还有与夫人郑淑琴合著的民俗艺术终身成就奖《月琴说唱吴天罗》,只要人家开口要求,他总是抱着广结善缘的心态,很少会拒绝。

这一生中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是让学生变好,当学生走偏了、面临延毕或被学校退学时,在他们夫妇的帮助下走上正路,现在都有很好的成就,也经常会回来与他们相聚,“当一个人犯错时,是他最痛苦的时候,是最需要别人的关怀与鼓励,而不是指责与打骂”。“给人方便、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福慧、给人健康”是他们夫妇共同的处世哲理。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