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使用功能治病 古代名医的神奇医案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39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4年12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中国传统的中医根源于五千年前黄帝所传的“医道”。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讲的不是如何治病,而是如何顺应道。而且,特意讲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一部中医经典在开篇讲神、讲道,也就是在说,中医是“神传医学”。古时的大医学家,像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很多人本来就是修道之人,非常讲医德,淡泊名利。他们其实都是有功能的,所以人们就把他们叫作“神医”。

黄帝将“医道”传给雷公后,经过2500年,传到战国时的扁鹊,又传给东汉末年的华佗(距今1800年前)。扁鹊与华佗被称为“神医”,有非常神奇的医术,可以隔墙看物、透视人体,并且能开刀、做手术,就是因为他们是“神传医学”,上天与黄帝所传的弟子。

神授医术于扁鹊

《史记‧扁鹊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扁鹊年轻时是一家客店的店员。客人长桑君常到这家客店,每次来,扁鹊都对他非常恭敬。长桑君出入十多年,对扁鹊的道德品行进行长期观察。

一天,长桑君从怀中取出一包药给扁鹊,并告诉他,用未沾及地面的水服用此药,三十天后,可看见隐秘之物,且将所有秘方书籍授与扁鹊。扁鹊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后,“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意思是扁鹊能看见墙那边的人,已具有透视物体的功能。当用此功能看病时,能透视人的五脏六腑,并知道病症所在,只是以诊脉为名罢了。

长桑君交代完事后,就“忽然不见,殆非人也”。自此,扁鹊开始在齐国或赵国行医,以“诊脉”为名。因此,可以说扁鹊是中医脉学的“祖师爷”。这个故事说明,扁鹊的医术是神人长桑君传授的。长桑君传给他,是因为他道德高尚。

扁鹊的神奇医案

在晋昭公的时候,大夫赵简子得了病,五天不省人事。其他大夫们都惶恐不安,就把扁鹊召来了。扁鹊进去看了一下,出来对董安于说:“他的血脉和顺,没有什么值得惊怪的。从前秦穆公也曾经像这样,七天才醒过来。醒过来那天,他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天帝那儿去了,非常喜乐。我在那里呆得比较久,是因为天帝要告诉我一些事情。’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的病相同,不超过三天必定能病愈,而且病愈后也必然有话要说。”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对各位大夫说道:“我到天帝那儿去了,非常喜乐,和众多神人一起在天帝居住的中天游览。天帝告诉我:‘晋国要一世世地衰落,经过七世以后便要亡国。一位姓嬴的人将要在范魁的西边大败周国的军队,但也不能占有该国。’”董安于听到这些话后,把扁鹊的话告诉了赵简子,赵简子便赐送给扁鹊四万亩田产。

一天,扁鹊来到虢国,听闻虢国太子刚死去。扁鹊便到虢国宫廷门前,问喜爱方术的中庶子太子得了什么病。听中庶子叙述了太子的病症后,知道太子刚死还没有装殓,扁鹊便说:“我能使他复活。”中庶子不信。

扁鹊说:“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真实,请你进去诊察一下太子,应当能听到他的耳中有声响,看到他的鼻翼在扇动,顺着他的两条大腿抚模,直到阴部,应当还是温热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两眼呆呆地不能眨动,于是进去把扁鹊的话禀报给虢君。

虢君听了非常惊讶,就走到宫殿中门来迎接扁鹊。扁鹊说:“像太子这种病,就是所谓的‘尸蹶’。太子并没有死。”扁鹊让徒弟子阳磨利针具,用来针刺头顶的百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徒弟子豹施行药力温渗体内五分的熨法,用八减方剂的药物混合煎煮,不断更换热药熨贴胁下部位,太子能起身坐了。再进一步调适阴阳,仅仅服药二十天就恢复了原状。

华佗的神奇医案

华佗一生行医,对外科、内科、妇科、针灸、寄生虫病和医疗体育保健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医术。他擅长外科手术,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他发明了一种能全身麻醉的药物即麻沸散。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十九世纪初的事,比中国迟了一千六百多年。

《三国志》中记载:有一次,华佗看见一个面色焦黄、呼吸紧促、病势很重的推车人,一问,才知他腹内绞痛。华佗断定这人得的是阑尾炎,便让病人喝了麻沸散,麻醉过去后,他用刀子切开腹部,割去肠子溃烂部分,洗涤内部,然后缝和起来,又涂上消炎生肌的药膏。过了几天,病人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

华佗在路上,见到一个有吞咽困难的病人,非常想吃东西但又咽不下去。华佗听到呻吟的声音,停车前去看望,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旁有个卖饼店,那里有蒜泥和酸醋,从那里买三升给病人喝了,疾病就好了。”他们按华佗说的去做,病人饮后立刻吐出一条蛇。

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闷,面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诊脉后说:“您胃中有虫几升,将要成为内疽,这是吃生腥东西的结果。”立即配制了二升汤药,让他先服一升,过了一会儿,又让他全部服完。大约一顿饭工夫,吐出了大约三升虫,虫红色的头还在蠕动,半截身子像是生鱼片,病痛就痊愈了。华佗说:“此病三年后还要发作,遇到良医还可以治。”果然三年后病又复发,当时华佗不在,结果陈登死去了。

有个人眉间生有一个瘤子,痒不可当,找华佗来帮他看一看,华佗说:“内有飞物”,听到的人都笑,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华佗说:“简单,我拿刀子来割开。”割开后,里头真的飞出一只黄雀,华佗说:“黄雀飞去,病者即愈”,这个病人就好了。

另一案例,一个人被狗咬到脚趾头,立刻就长了两块多余的肉,一块会痛一块会痒,都是难以忍受的,华佗一看就说:“痛者内有针十个,痒者内有黑白棋子二枚。”大家都不相信,于是华佗用刀割开,果如其言。

《三国志》记载华佗淡泊名利,通晓养生之术,虽年纪已过百,但相貌仍年轻。

医圣张仲景的神奇医案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圣”。

张仲景一次在荆州刘表处逗留,遇到二十多岁的青年文学家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仲景看到王粲,就对他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不然,到了四十岁,你的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用五石汤,还可以挽救。”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为身体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不服用汤药。

过了三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服用汤药了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服用了。”仲景看了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地对他说:“从你的神情气色来看,你并没有服用药物。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相信张仲景的话,最后果然如张仲景所说的,二十年后眉毛慢慢地脱落,一百八十七日后就死了。

古代“神医”必须重德

古代“神医”必须重德,行医自然表现出淡泊名利,济世救人之心。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其钜作《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就曾强调医德的重要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台湾著名中医邓正梁在他的《古代名医都有特异功能》文章中写道:古代医生把修炼视为必须的,并用之于诊病、治病或预测吉凶。后世医家鲜有集中医和修炼于一身的人。古医家淡泊寡欲,所以能宁静致远。静能入定,定能生慧,才出高功夫。而后世医家多落入名利之中,如张仲景所言:“当今居世之士,……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特别是近代,中医使用听诊器、血压计,借助X光、显微镜、超音波等仪器,现在的中医只有经验的承传、方剂的摸索,精华的东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医,尤其是中国古代的中医,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它的精髓,更不知道几千年前的人是如何获得这样神奇的知识的。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透露了一个人神共存的辉煌历史,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却已经成了神话传说。
  • 中医,尤其是中国古代的中医,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它的精髓,更不知道几千年前的人是如何获得这样神奇的知识的。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透露了一个人神共存的辉煌历史,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却已经成了神话传说。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光辉灿烂的朝代,尤其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为其钜作《千金要方》写序时,开宗明义阐明了医道的创始和医道的传承。孙思邈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
  •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五行”解释人体医学之理,称其为医道,为治病、养生的圣经。老子《道德经》是以“道”为中心,解释宇宙运行之理,为道家修炼的圣经。两者共同构成“道家”的核心。
  •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神医”扁鹊与华佗治病会有“神迹”呢?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但却是中医非常关键的问题。道家有许多东西都是秘传的、口传心授的,经书中虽然有提到,但是都没有明讲,外人很难窥其玄妙的,所以称为秘中之秘。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第七讲》中具体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中医是相当发达的。
  • 中医说的脏腑等,可以根据西医的理论做出部分解释,而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等,就不是西医学能解释得了的....................
  • 几天前,我与几十位同行的西医参加了一个介绍中医的讲座。主讲人是位美国人,从事中医治疗行业二十多年;他的太太也是一位美国人,同样是位中医师。夫妇二人有备而来,带来几本厚厚的书放在讲台上。
  • 中医的内涵很深,光是脉象这一部分就很复杂................
  • 中国神传文化中中医是非常典型的一门学科。古代中医不仅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科学思想观,其治病方法的发达也远远超出现代的科学。从中医的处方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中医大夫的思维方式的科学性。
  • 五千年前的华夏初民,生活于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有了显着的改进和提高,畜牧和农业普遍发展,由流动而转向定居,生活方式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时上天派遣神农、伏羲、燧人、黄帝、尧、舜、禹、汤等下世教化众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