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张良、司马迁的大忍之功

作者:皇甫容

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绘:张良进履。(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798
【字号】    
   标签: tags: ,

在《西游记》架构的世界中,讲到悟空幼年犯下欺天罔上的大罪,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为了磨去悟空贪天之功的狂妄,终日只许他渴饮铜汁,饥餐铁丸。五百春秋寒来暑往,悟空看尽人间浮华沧桑,心自忏悔,如果再有机会,决意去邪,立志修行。

菩萨见其意真心诚,就告诉他日后自有大唐僧人救他出去。悟空一见救脱有望,高兴得喜出望外,晨昏吊胆、昼夜警醒地等待。直到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悟空高兴地挥手大喊:“师父怎么才来?救我出来,保你西天取经!”猴子虽是凶顽,但是天性未泯,至诚至真。就连对唐僧的问候,也都是直接切入修炼主题,不掺半点世故人情。

“圯桥进履”画中玄机

悟空的眼睛,白天能看一千里吉凶,凡是千里之内,诸如蜻蜓展翅这些细小的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行路之始,悟空就当着唐僧的面打死了老虎、六个毛贼。这场面直接把唐僧吓得从马上滚下来。愤怒的唐僧,一路絮絮叨叨说悟空的不是。猴子受不得人气,更受不了唐僧说他做不了和尚,上不了西天。

悟空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撇下唐僧任性而去。猴子五百多年没回过花果山,刚得自由之身,按理他应该一个跟头翻回老家看看才是,可半路悟空去了东海龙宫,找龙王去诉苦。悟空是真心的想要修炼,却被唐僧的肉眼凡胎,断定他做不了和尚,上不了西天,满心懊恼!

龙王听说悟空改过前衍,立志修行,很为他高兴,热情地招待悟空喝茶。就在这时,悟空抬头看见一幅画“圯桥进履”,但不解其意。龙王就详细地告诉他,汉朝有位高人黄石公见张良天赋甚高,有意收他为徒。黄石公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命张良去取,取上来后,又命张良给他穿上。就这样,黄石公一连试了他三次。见张良恭恭敬敬,没有丝毫倨傲之心,于是就传给他兵法。张良熟读兵法,协助刘邦运筹帷幄,计谋出奇能决胜千里之外。扶汉功成后,他又弃职归山,最终悟道成仙。

悟空听了龙王的介绍,半晌不语。随后悟空立即起身飞出龙宫去保唐僧。因为沉吟中,悟空已经明白了真修大道的正确态度,张良的“难忍能忍”启发了悟空,为他日后的成就奠下重要的基础。

“难忍能忍” 张良之勇

《西游记》中“圯桥进履”的故事,就是从《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演绎而来的。“留侯”就是张良扶汉功成后的封号。史载,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他的祖父、父亲是韩国的王公重臣。他本人是宰相之子,就是现在人常说的官二代、富二代。秦朝灭掉韩国后,面对亡国的局面,张良想到家族世受国恩,他不能无动于衷,于是决定散尽家财,招募力士为韩报仇,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不过刺杀行动失败,秦始皇命军卫“大索天下”,全方位搜索刺客。但因张良“貌如妇人好女”,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刺客之一,外表柔弱之躯,竟能和力士一起推动一百二十多斤的铁椎,事后还顺利的逃脱了侍卫密集的搜索。

司马迁描写张良逃出的情节:“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一般人刚做完惊天动地的行刺大事,都会躲藏,或如惊弓之鸟,或觉草木皆兵。但张良是从容地在下邳的桥上踱步行走,可见此人镇定自若、胆气十足。

在桥上,张良看到一个老人走到他的身边,故意把鞋丢到桥下,命张良下桥去取。张良即使再怎么落魄,毕竟也是贵族,加上年少气盛,正值血气方刚,所以不免吃惊,就想殴打老人。但转念一想,老人年迈,于心不忍,就强忍心中的怒火,下桥取鞋。取上来后,老人又命他:“给我穿上”。张良出身贵族,当时接受的是最一流的教育,平日修为很有涵养。于是张良就把心中的怒火一放到底,长跪于地恭敬地为老人穿鞋。黄石公说了一句:“孺子可教矣。”于是和张良有约,日后传授他太公兵法,以便学成之后可以匡扶大汉,成就大业。

这是张良令太史公司马迁感动的地方。或许,当时司马迁的处境,身受奇耻大辱身有同感,所以能在字里行间留下很大的空间,表现张良能忍难忍之事的大勇。

忍辱之极 着着《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期间,由于为李广的孙子李陵辩解,被处以宫刑,受到天下人的诽谤和耻笑。说起李陵,司马迁在宫中任职,平时和李陵并无交集,没有共同志趣,也从未一起衔杯饮酒。司马迁从日常的观察中,发现李陵拥有“国士之风”,他能“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在国家危难时,又能挺身而出为国解忧。司马迁以“奇士”称呼李陵。

司马迁(维基百科)
司马迁(维基百科)

当时李陵带领五千步兵,长驱直入战地,一直打到匈奴的王庭。和单于连战十多日,所杀敌军远远超过自身军队的伤亡。李陵率军勇猛的作战力,令旃(毡)裘君长震惊,于是征调左、右贤王的军队,以一国之力围攻李陵。

结果李陵大败被俘。司马迁认为即使失败,李陵的功绩也足以光耀天下,以五千步兵死抗匈奴,尽忠报汉。司马迁原本是好意,见到陛下悲伤,想论说李陵之功,以此宽慰主上解开心郁之结,阻止构陷李陵的谗言。结果,因为朝上争论激烈,谗言汹涌肆虐,司马迁一时没有说清楚,主上也没有深加推究,落下欺君诬上的罪名,被送到大理寺审办。

司马迁被人捆绑手脚,带上刑具,剥掉衣服鞭打,刚行刑完毕,就被推到密不透风的暗室中,他称那是“蚕室”,犹如养蚕一般,令人苦不堪言。在所有的侮辱中,言语的中伤、戴刑具、被拷打、剃头发、戴铁锁等耻辱,都没有让人遭受宫刑更为下等,司马迁以“重为天下观笑”、“极矣”,表达他承受的耻辱达到了极限。

他形容自己身怀随侯珠、和氏璧(战国时两件极其珍贵的珠玉),也拥有如许由、伯夷的高贵品行,但因腐刑使他不能引以为荣,反而招致外界的污蔑与嘲弄。他想到:周文王被囚于羡里,被拘而推演《周易》;孔子周游列国屡遭艰险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写出了千古名篇《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作《国语》;孙子遭受膑刑,论著《兵法》;吕不韦被放逐蜀地,编撰《吕览》流传后世……

在这样的极限情况下,无论多么屈辱和卑贱,他都要求自己活下去,完成天官记史论着着大任。由此,一部时间跨越三千多年的史学巨著问世,这就是《史记》。

一段“圯桥进履”,引出三个不同的主角,从中既可见张良的“难忍能忍” 、司马迁着史忍辱的背影,还可以见到悟空的能忍之心。三个毫无交集的角色,在虚实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因为能忍难忍之事,使他们结下跨越时空的奇缘。张良的大忍助刘邦成就帝业;悟空的大忍,助他成就斗战胜佛;司马迁的大忍,助他成就传奇史书。大忍之功,真是奇哉伟哉!#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到新安。(1)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1)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3)趣义帝行,其髃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1)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
  • 五千文明,溶于一炉,光焕一台,无人敢想。

    肇自洪水滔天,大禹功高,伏羲一脉,遗慧中土。

  • 中学时学到鸿门宴一节,当看到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利用绝好时机除掉政治劲敌刘邦、而项羽认为这是小人乘人之危之下三滥手段而不为所动最终导致刘邦溜之大吉之的情节时,非常遗憾,为项羽的行为不解:都什么时候了,还讲什么光明磊落、丈夫行为,此时不除,何时再有机会?
  • 少年张良勇毅绝伦,自以为可以扭转乾坤,一心要恢复韩国,刺杀失败并不能动摇他的志向。然而,得遇黄石公授他兵法,不只是成全了他的智谋,更主要是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 老子的思想曾被孔子认为云中龙。今天的西方学界对老子的思想仍然推崇备至。“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道德经》中的箴言至今影响力长盛不衰。
  • 星像学在中国已有至少几千年的历史,其实真实的历史可能更为遥远。从本质上来看,它和“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等都是来源于史前文明。
  • 我叫YingAdams,原藉在上海,现居住于英国东南部的一个小城。我成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正是属于该读书时没书读,该工作时没工做,该结婚时没房住,该生孩子时不许生的那批人,如果我还在上海,恐怕也是属于人到中年被强迫退休的下岗人员。“生不逢时,天不容我们”是我的同学们相聚时的共同感叹。当然不是什么天不容我们,而恰恰是中共不容我们,他们不容普通老百姓平安地过日子。
  • 恶党是害人的祸端,是在摧残中国人的良知。
    恶党的无神论、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斗的谬论,将世人推入了罪恶之渊。使我们一度善恶不分,真假不识,好坏不辨,在真理前步步后退,使中国人敢冒犯上苍,亵渎神佛。中共建国的几十年血腥不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