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国宝萨克斯风设计师 用科技看见声音

人气: 10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7日报导】(中央社台北17日电)张宝诚,近5年只做一件事─狂学萨克斯风制造技术原理、声学、模具知识,再搭配数据库和3D金属列印,甚至独门技术创造双管萨克斯风,除日本外,全亚洲这种国宝级人才只在台湾。

别以为张宝诚是那种从小敲敲打打制造乐器到老的萨克斯风师傅,他长相白净斯文,摆明了就是个书生,虽然他从小在台中萨克斯风厂聚落长大,家里也短暂从事过萨克斯风制造,但他却是法律系毕业,根本就不是做黑手出身。

张宝诚大学毕业后到大陆东莞从事电子业。他告诉中央社记者,他在电子业即使花了很大心力做出非常高级的产品,3个月到半年后成了废铁一堆,人生就这么不断在研发高级电子产品到废铁一堆中周而复始。

张宝诚说,2008年,他决定回台湾重新出发,回到台中老家走了一圈,发现以前部分萨克斯风厂还在生产,心中纳闷为何30年来这些代工厂还能生存,后来想通了,乐器是一门百年事业,只要有人听爵士乐,就有人要用萨克斯风,于是他跃跃欲试,5年前成立益丰国际公司。

不过新进对手总是不太受欢迎,张宝诚把心一横,把工厂搬到桃园八德市现址,利用接近桃园机场的机会,方便国外客户来回拜访,而他也在这5年狂追进度,从最基础的模具知识、萨克斯风制造技术、声学原理、CAD/CAM、CNC车床技术开始学起,等于是将萨克斯风从零开始的每个步骤,当成学问在研究。

张宝诚提到,说也奇怪,当努力做一件事时,身边不乏贵人来相助,过去退休的萨克斯风老师傅们的后代不打算再从事同样行业,于是老师傅们把一身本领和一生经验,全部传授给张宝诚,设计制造功力快速大增。

此时公司也开始随着业务增加而逐步要找到该用的人才加入,几位来自国内乐器大厂的高层主管和训练有素的绘图员潘信廷也成为益丰的伙伴。

他说,全世界萨克斯风做得最好的是法国Selmer厂,其中MK-6型从1954年生产,1970年停产,号称萨克斯风界最顶级品;另外Selmer厂的802型是符合各种音色标准的萨克斯风;第三把则是法国Buffet厂SD-A型萨克斯风。这三把萨克斯风各有优缺点,全球的乐手都在梦寐以求一支能融合这三支优点于一身的萨克斯风。

他分析,MK-6型萨克风管属瘦型,其余两种属胖型,音色各有不同,要融合它们,又要保有原来音色个性的困难度非常高,若用传统模具根本旷日费时,于是他决定与工研院合作,利用工研院最新研发的3D金属列印技术,列印出控制音色的关键零件─脖子(NECK)和弯管(BOW)。

他说,先用电脑扫描这三支萨克斯风的各项数据,然后光是用3D金属列印技术印出9支脖子和20几支管体,经过排列组合不断试验比对原厂音域、音色数据,终于做出符合乐手最渴望的产品,并取名为“No.5 ”。

他强调,如果只想着把3D列印的科学数据套用在模具上开始大量生产,那等于“完蛋”。因为模具生产出来的原型品会有公差变型、厚薄不均等问题,而且模具制作非常昂贵,所以在每个零件的绘图阶段一定要充分了解为何原厂的顶级品要如此做,高低厚薄差一点点都不行。

这就突显出当年从萨克斯风制作逻辑与法则、模具技术最基础学起,当成学问在研究的重要性─知其所以然,而必须在模具制作阶段就要非常仔细考虑这些问题,极力抑制金属变形,并控制在最精准的程度。

但是光是控制精准,还做不出萨克斯风的音色灵魂。张宝诚说,此时更要懂得声学原理和手工加工来调整,毕竟MK-6这种顶级乐器当年制作时没有电脑数据,就算现在原厂再也做不出如同当年一样著名的萨克斯风,一支萨克斯风的灵魂,就靠手工做最后调整才能臻至完美。

张宝诚埋首5年狂吸各种制作和原理,果然有代价,两年前一位高龄80岁的美国纽约老先生找上门,要求张宝诚协助完成他一辈子以来想做一支双管萨克斯风的天大梦想。

双管萨克斯风可是举世无双的创新顶级乐器,不但要音色、音准、结构、按键位置、乐手操作和体力负担等,都是前所未见的挑战。

他和潘信廷手绘无数张设计图,每个部件几乎都用手工制作,前后3个月日以继夜终于做出成品,让客户满意极了,一口气订购5把;而且全程拍摄影音,并做成电脑纪录,为公司留下光荣的历史。

张宝诚认为,很多台湾企业一辈子只会“ME TOO”,舍不得研发费用,以益丰这种小公司,一年千万元的研发费用居然和大乐器公司相同,但益丰却培养了各种管乐实作人才,并且拥有从最原始设计、制作零组件到成品的知识和能力,除了日本山叶(YAMAHA)有此人才外,放眼全亚洲,他很自豪的说,只有他和潘信廷两人,而这也正是台湾乐器研发可以名扬国际最骄傲的资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