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被汞污染的鱼:没有人意识到其严重性

文 / 玛丽塔‧沃尔本、弗拉德‧乔治斯可

人气: 345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2008年,终于发生了! 德国自然保护联盟(Der Deutsche Naturschutzring, DNR)主动参与了一项跨国性的研究计划:“存在于体内的汞:全球性的健康风险”(Mercury in Fish: A Global Health Hazard)。

当时德国消费者保护部部长爱格纳甚至提出警告,希望大众谨慎面对并减少食用被汞污染的掠食性鱼类,如旗鱼、鲨鱼、鲔鱼等;德国自然保护联盟主席胡柏特·怀恩慈(Hubert Weinzierl)也应和:“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像幼童和孕妇这类特别容易受到威胁的族群。”

早在08年就发出的警告,至今仍难实施

德国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食用被汞污染的鱼确实会对健康造成极端的不良影响,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同时,医学家也证实,孕妇食用被汞污染的海鱼可能使胎儿中毒。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早在2008年9月,就建议孕妇及哺乳中的妇女避免食用鲔鱼。

德国自然保护联盟主席怀恩慈表示:“这项善意的提醒,至今尚未传达给这些消费族群。”怀恩慈进一步要求加强食品安全检验,让被污染的食品无法进到消费市场。食品安检在德国显然不被重视,既然了解这样的情况,消费者最好自己懂些分析化学以求自保。

纯就技术层面来看,在现今高度精密的检测仪器辅助下,即使极其微量的成分也可以被检验出来。无论是汞、镉、戴奥辛或铅,在个别样品中,这些成分都会一一现形。即使是有机栽植法种出来的黄瓜,也可能已经被戴奥辛污染,当然这与所谓的检测下限有关。也就是化学家能够利用适合的检验方式,检验出特定成分在被检验物质中的技术指标数值。

但是,食品来源或健康危害分子的危险程度,却还是无法经由技术指标规范的检测下限来辨识。因此,纯技术层面来看,过于敏感的分析程序可以在任何时候、世界上任何地方,甚至所有被抽验的样品,都可能全部被检测出含有戴奥辛。因为这样会使得分析结果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化学家才制定出所谓的检测下限,制定的标准是依某种成分达到特定剂量时,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告,人体对于汞的容许摄取量,每周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五微克。

但是消费者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摄取的汞含量已经达到了极限? 为了找出答案,首先必须把一个人一周内摄取的食物量,全部作汞含量检测。而为了测定是否特定食物受到特别严重的污染,就要有够多的样品数量。因为如何正确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方式,还是受到分析化学的限制。

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一批鱼被检测出受到污染,但是另一批的检测结果却相对的对人体无害;而最糟的情况是,这两批渔获都标示着出自同一个供应商。当抽检的样品数量够多时,就能依赖食品安检的成效来保护消费者。

食品安全检验,真的“安全”吗?

但现实状况却总是与预期规划有所出入,以前面提到德国自然保护联盟的研究报告为例,进到实验室的渔产样品,产地来源是欧洲的总共才只有26件,分别来自德国及其他五个不同的欧盟国家。欧洲以外,10件来自菲律宾群岛的样品,还有56件来自印度西孟加拉省。此外,德国的取样竟然全部来自柏林的渔市场和高级美食店家。这样的采样结果,根本就不需要有分析化学博士头衔就能够判断,因为样品数完全称不上多。

还更因为样品数量已经如此不足,检验结果才更令人胆颤心惊。几乎所有的检验结果都指向汞污染指数严重超标,也就是只要食用了这些渔获,就会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对于汞摄取容许量每周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五微克的安全范围。

当然或许会有人辩称,抽验的数量极其微小,根本不能代表供应全德国的食用鱼。理论上,有可能被污染的刚好就是这些被抽验到的样品,而其他没被抽验到的渔获并没有。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可能存在,但更大的可能是与实验室结果正好相反的结论:食品化学家发现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即使样品数量不多,而且碰巧被抽验到的就是被污染的,那么其他和这些样品同一批为数更多的鱼又是怎样的状况? 为了找出在德国超市供应的鱼类产品到底有多少受到汞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检验。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消费者只会停留在对食品安全检验的盲目信仰上,然而事实上所谓的食品安全检验并不一定真正安全。#

· 深海鱼小心吃 这两种鲔鱼含汞超标

· 17种不健康鱼虾蟹为何不要吃+ 吃什么鱼好

· 七种吃了有益,吃多有害的食物

<摘自《食品黑手党》 商周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