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宜兰蓝染特展 重现消失60年碾布工法

人气: 29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9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为见证宜兰蓝染产业与文化,兰博于9月17日到105年3月1日在推出“蓝出于菁-宜兰蓝染特展”。策展人北艺大副教授李瑞宗将导览,深入浅出解说这段被遗忘的蓝染历史。

李瑞宗表示,本次展览除了完整呈现相关产业,如上游农民、中游染坊、下游布庄等产业外,很难得的是发现在台湾已找不到的踏石磐出现在宜兰;踏石磐是传统碾布重要工具之一,此已消失约60年的传统碾布工法,开幕活动现场,将首次公开呈现碾布石操作,展现老祖先的智慧。

1880年代,台湾天然蓝靛染料盛极一时,曾高居第三位外销品,但后来德国人造蓝靛研制成功,使台湾蓝染产业渐走下坡,今日已鲜为人知。为了了解宜兰蓝染产业与文化变迁,兰博研究人员与李瑞宗副教授合作进行田野调查,并将研究成果策划宜兰蓝染特展。

台湾的采蓝植物主要是山蓝(大菁)及木蓝(小菁),大菁生长在低海拔背阳潮湿的山坡地;小菁喜好向阳的平地与河边。

“菁礐”(ㄑㄩㄝˋ)是浸泡、沉淀大菁的石砌水池,用于生产蓝靛染料,在台湾二圆一方类型最为普遍(即2个浸泡池配1个沉淀池),本研究在头城福德坑溪发现六圆二方菁礐遗迹,是目前台湾发现规模最大的类型。菁礐的类型与大菁产量多寡极有关系,目前在宜兰仍有许多大菁植物的踪迹。

此外头城和平街曾有多家染坊,目前仅有源合成老店号,留下历史空间之见证。本展览现场除了菁礐沉淀池模型、头城老街源合成染坊空间意象,还有蓝染植物盆栽展出,包括山蓝、木蓝、蓼蓝、菘蓝,其中菘蓝更远从台大梅峰农场而来。另外还有宜兰在地人士提供早期蓝染产业文献资料、碾布文物,台湾蓝布文物,以及各种蓝染技法的介绍等单元。

蓝染植物盆栽。(谢月琴/大纪元)

在展览期间,除展览导览外,兰博还规划山上看大菁及蓝染DIY等活动,详情另于兰博官网公布,欢迎大家一起来体验宜兰的蓝染产业与文化。

除了本次特展,宜兰文化局将在9月26日(六)起于礁溪龙潭台化纺织厂,举办植物染人力培训课程,详见文化局官网(http://goo.gl/cnXGUS

湸悦舞蹈团为特展编创的舞作〈蓝出于菁〉。(谢月琴/大纪元)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