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诞与脐带传奇

font print 人气: 95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耶诞佳节即将到来,教堂里、市街上应景的图案、装饰或商品中,总少不了表现耶稣诞生、天使报佳音、圣母子等节日相关题材,这些图像美好、温馨,传递着慈爱、神圣与希望的信息。

历代的西方绘画中,描写耶诞夜的作品也数不胜数。然而我们在此要介绍的一幅文艺复兴威尼斯画家娄托(Lorenzo Lotto,1480-1556)的《耶稣诞生》,虽然不是作者的精彩名作,却是这类题材中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呢?

《耶稣诞生》,1527年作。 56 x 46 cm,油画于木板。(维基百科)
《耶稣诞生》,1527年作。 56 x 46 cm,油画于木板。(维基百科)

这幅尺寸不大的木板画中,我们看到圣母玛利亚和一位妇女正小心翼翼地俯身为出生不久的圣婴沐浴,圣母的慈爱的脸庞和圣婴身上的光芒互相辉映着;后方刚刚闯入的圣约瑟似乎立即收敛动作,生怕惊扰了这神圣安详的时刻。其实这些情节在宗教教义中并不重要,表现夜景的手法也不足为奇。那么特殊在哪里呢?细心的读者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圣婴耶稣的腹部:一小截脐带被特意的描绘出来!这可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为什么要把脐带画在这么显眼的、被光芒笼罩的主要位置呢?难道是因为画家喜欢忠实地描绘自然的每个小细节吗?

《耶稣诞生》局部,1527年作。油画于木板。(维基百科)
《耶稣诞生》局部,1527年作。油画于木板。(维基百科)

其实并不是!

原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基督教旁支广为流传,叫“圣脐教派”。据称耶稣出生时的脐带被保存了下来(有点令人难以相信),后来被奉为神圣遗物,并被赋予了宗教的象征内涵。信徒们十分重视供奉、敬拜这个圣物。这段脐带一直被珍藏在罗马的拉特兰圣约翰教堂。然而,在1527年查理五世的雇佣兵入侵罗马大肆掠劫的时候,珍贵的圣脐带竟然被一个士兵给偷走了!教宗克里门七世知道后,立刻下令追查圣脐带的下落。

画家罗伦佐·娄托,于是创作了这幅《耶稣诞生》,有史以来第一次画出了婴孩耶稣的脐带,作为圣物缺席时的代替品。如此,信徒们仍然可以在面对画作时默想所谓的“圣物”,虔诚地祈祷……直到30年以后,圣脐带被找回来为止!

《耶稣诞生》1523年作,油画于木板。(维基百科)
《耶稣诞生》1523年作,油画于木板。(维基百科)

娄托还有另一幅《耶稣诞生》,但并未突出婴儿的肚脐;另外也有十分出色的相关作品如《圣母子、天使与圣人(圣凯瑟琳、圣托马斯)》,充分表现出人物甜美、风光明媚,色彩鲜丽的威尼斯画派特色与画家本人的才华。

《有圣凯瑟琳、圣汤马斯与天使的圣母子》1523年作。113 × 152 cm (44.5 × 59.8 in),油画于帆布。(维基百科)
《圣母子、天使与圣人(圣凯瑟琳、圣托马斯)》,1523年作。113 × 152 cm (44.5 × 59.8 in),油画于帆布。(维基百科)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耶稣诞生》是西方宗教绘画中重要的主题。画家将传说中,耶稣诞生于伯利恒旅店马厩中、天使报佳音等情节,以丰富的想像描绘出许多祥和、优美而神圣的杰作。... 今天人们庆祝耶诞节,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文化活动,即使没有信仰这个宗教的人们也借着这个节日或放假、团聚,或送礼或祝贺,不一定了解耶稣诞生的意义。当然即使不在特定宗教角度,也同样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在表现神圣宗教故事时,那种追求善与美的虔诚,与这些艺术带给人们的净化与升华。
  • 班牙画家约翰•保罗•布兰奇(Juan Pablo Blanch Ribó)出身于绘画世家,是家族中第十二代画家。他的父亲和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对他影响至深。
  • 在信仰题材之外,艺术家们也常藉梦境来表现寓言与神话,或进行自由叙事,特别是浪漫派艺术家,他们在捕捉无形的梦时,常常青睐噩梦题材……无论表现形式如何,这些艺术作品往往像梦本身一样打动和启发观众。
  • 随着股市像皮球一样弹来弹去、房价持续走低、储蓄利率跌至谷底,很多人都转向艺术投资,寄望其成为更稳定的投资形式。艺术自身就是国际化货币,可以避免纸币贬值带来的财产损失。此外,艺术品是可因其美学和文化意义获得欣赏的有形物品。人们可以鱼和熊掌兼得。不过,在进入这一回报丰厚的领域前,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留意。
  • 一位写实画家鼓励我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新馆看一个展览“未完成:可见的思维”(Unfinished: Thoughts Left Visible)。由于特别渴望对古代大师们有更多了解,我聆听了美术馆的讲解。意犹未尽的我,决定邀请写实艺术家们来谈谈他们对大师未竟作品的想法,以及这些画作对其创作会有怎样的影响。
  • 19世纪的欧洲学院派绘画,在上个世纪很长时间里都是保守的同义词,只能以几百美元的贱价卖掉;近年来,学院派绘画重获艺术市场肯定,屡屡拍出数百万美元的高价。如果不了解学院派,就不能真正理解19世纪西方艺术。学院派艺术家们并不像后世人那样看待自己的作品,且其内部也有流派之分,这正是本系列文章将要讨论的话题。
  • 回溯19世纪法国艺术,就不能不审视“国家科学与艺术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e des Sciences et des Arts,简称研究院)及其下属美术学院(Ecole des Beaux Arts,通常称为法国美术学院)的历史。
  • 罗斯认为,现代派的兴起、其对写实艺术的巧言批驳,以及艺术鉴赏的总体萎缩,要归因于“贪婪”。可以说,在拜金的作用下,对艺术的挚爱被抛弃了。“那些大艺术家作品的经销商们一边咬着指甲等着每一幅画画完,一边想着如果画作源源不断能挣多少钱。……”
  • 文艺复兴绘画中出现的Cangiante(换色法)、Chiaroscuro(明暗对照法)、Sfumato(晕涂法)和Unione(统合法)这四种风格迥异的绘画技法被后世广为流传,许多艺术巨匠都曾经出神入化地运用它们创造出辉煌而美丽的艺术珍品。
  • 如果把古代的油画作品与近一百多年来的各类现代派油画比较一下,可以看到它们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在画面效果上的巨大差异。通过历代留下的典籍和文献,或现代的一些科学检测技术,美术界早已认识到这种差异来自于绘画技法的不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