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或退出中共主导的RCEP协议 有何考量?

人气 5535

【大纪元2017年04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综合报导)印度一向对贸易协定不感冒,加上对中国制造商品冲垮国内市场的担忧,以及在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上难以达成共识,印度对中共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 的态度正在由热变冷。

RCEP是以东盟十国为主体,加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计16个国家所构成的自由贸易协定。这16个国家的总人口为35亿,占全球人口的46%;2016年的GDP总量超过2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将近30%。

由于中共对此协议的积极推动,很多人将RCEP称为“中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将其视作与TPP(泛太平洋自由贸易协议)可竞争全球贸易主导权的协议。现在随着TPP的停摆,RCEP的进展令人关注。

由于印度对RCEP表现消极,美国之音引述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印度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RCEP一旦失去印度,其重要性将大打折扣;而即便为拉入印度做出妥协,也会使这一区域贸易协定达不到预期成果。

RCEP:东盟10+1的拓展版

2012年8月,在柬埔寨召开的第44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上,10个东盟国家和6个伙伴国的经济部长一致同意开启RCEP自由贸易协议谈判。RCEP合作的前身则是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以及韩国三国之间的“10+1”双边贸易协议。

自2013年到现在,RCEP已经进行了16轮会谈,原本定于2016年底的谈判截止期一再被推后。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副总裁米勒(Meredith Miller)表示,各成员国之间的考虑优先项各不相同,这是阻碍谈判的最大障碍。成员国迟迟不肯达成共识,而截止日期也一拖再拖。

目前,各成员国之间达成的目标截止期为2017年年底,但观察人士对于这个目标日期能否实现仍持怀疑态度。尽管中共一直在谈判过程中扮演关键推动角色,但面对新的成员国——同为亚洲大国的印度“保护主义” 掣肘,RCEP的谈判进展可谓龟速爬行。

美国之音引述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Douglas Paal)对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的话表示:“RCEP至今仍未签署的原因,第一是印度,第二是印度,第三还是印度,因为印度十分确信,这个协议将为它带来不必要的竞争。”

下面介绍印度对自由贸易协定的顾虑以及现实考量。

顾虑一:贸易开放后 既挡不住又出不去

彭博社(Bloomberg)的一篇文章指出,印度迟迟不愿推进RCEP的原因还跟中国有关:印度担心签署协议后,挡不住大量的廉价中国商品进入,也担心可能会危及印度本土的制造业。

在2016年,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达520亿美元;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只有20亿美元。除此之外,印度与RCEP其它成员国(包括日、韩、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贸易逆差。

另外一方面,即便成员国对印度放开市场,因为中国商品在当地的极大市场占有率,印度仍难以轻易进入对方市场,分一杯羹。在RCEP近期几轮回合的谈判中,印度明确提出两方面顾虑:第一、印度对东盟十国在2014—2015年的出口总值约31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值的10.2%,但在完成RCEP谈判后,印度企业能否轻易进入东盟市场仍有问题,因为中国商品在当地已拥有极大的市场占有率。

第二、印度担心国内企业无法和外国企业竞争,尤其在药品和纺织品项目可能在市场开放后面临严重冲击。同时,印度国内贸易团体及农业组织也对澳洲、新西兰、日本在农产品方面可能带来的激烈竞争感到忧心。

顾虑二:知识产权以及服务业条款不利印度

RCEP的谈判框架覆盖诸多内容,包括劳动力标准、环境保护以及反腐败等,但从谈判进展上看,目前最棘手的议题是知识产权。尤其是仿制药知识产权问题被外界看作是阻挡印度加入RCEP的最主要绊脚石。

日本和韩国提出知识产权政策会提高医疗治疗成本,并限制了少数国家获得负担得起的仿制药途径,希望大家放开,这引起印度的反弹。印度有“发展国家的药房”之称,国内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仿制药生产企业,包括治疗传染病以及非传染病的药物,每年为印度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要印度放开这一行业,无疑让它割肉,如何舍得?

另一方面,印度希望能在信息服务业的出口领域获得更大的空间,让印度大量的IT从业人员能在成员国之间进行自由的劳务流动,以防美国一旦收紧IT就业签证,为国内就业找出路。

美国之音援引新加坡亚洲经济学家基斯洛(Priyanka Kishore)的分析表示,由于川普政府释放出限制印度IT外包商获得H1-B签证的信号,亚洲IT服务业市场对印度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需要找到一个预备方案,以防美国真的关闭签证大门”。但目前的RCEP协议成员国并没有要接受更多印度IT员工的倾向,这方面各成员国之间也未能达成共识。鉴于此,要印度对RCEP打起精神来谈判,或许有一定难度。

保护—退让—坚持 印度对贸易一向保持谨慎

印度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保持着一种戒心,一方面是因为未从历次的贸易协定中获得充分好处,另一方面是有保护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彭博社的专栏作家沙马(Mihir Sharma)撰文表示:“印度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上表现得扭扭捏捏,长期以来一贯如此。它曾经多次在世贸组织的不同谈判中,单边阻止协议达成。”

印度前外交部长拉里特.曼辛格(Lalit Mansingh)也承认:“过去的一些贸易协定降低了关税,也使得外国公司在我们的市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但是,由于我们的制造业不够先进,我们没能很好地利用其它市场的关税优惠。”

比如:印度2010年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却发现印度的出口没有增加,而进口却增长了30%。印度南方的农民联合会表示,他们无法与东南亚的廉价香料和植物油进行竞争,致使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后提出“审核”前任的贸易协定,此举代表印度再次结束了与他国的经济合作关系。而印度与其它国家的十余个贸易协定也同样在这些年搁浅。

同时,莫迪的施政重点包括提振印度制造业,2014年发起“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倡议,希望吸引外国投资,带动印度制造业发展。目前,西门子、波音、东芝等国际大公司已进入印度设厂。莫迪希望,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现在的16%提升到25%。在这一目标实现之前,印度恐怕依旧会对自由贸易协定抱着审慎的态度。

无论印度进或退RCEP  协议最终品质或将缩水

现在外界出现两种声音,认为RCEP可能仍有希望达成,但是印度的进或退都将直接影响贸易协定的品质。在经过16轮回合的RCEP谈判,印度经过多次“保护—退让—坚持”,最终同意“减关税、换他国的服务贸易及投资领域开放”的政策意向,但在知识产权以及服务贸易方面仍未见退让。

目前达成的比较瞩目的协议内容包括:印度同意把之前提出的三层关税减让模式,即对中国产品采取最高关税,然后东盟国家采取一级关税,日本等国采另一级关税,改为:除中国外,愿给予其它成员国单一关税减让模式以及80%的货物贸易关税减让。印度对中国保留60%的货物贸易关税减让,并主张对中国给予比其它成员国更长的适应期;而其它国家是对成员国均实施92%的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政策。

有专家认为RCEP协定有望在2017年达成,因为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东盟国家都会希望在年底前签署RCEP,以此作为周年庆祝的成果之一。美国之音引述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学者德里克.塞瑟斯(Derek Scissors)的话说:“RCEP同时也是一项外交活动,自从TPP夭折之后,RCEP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从外交上来看,年底前达成某种共识很重要。”

但也有分析人士说,印度或许会最终退出RCEP协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美印政策研究所的罗索(Richard Rossow)表示:“我看不到印度对贸易感兴趣。如果他们能把RCEP讨价还价到成为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他们或许会在协议上签字。但是,如果其它国家坚持不退让,我觉得印度不会签字。”

总之,如果没有印度参与,RCEP有望在预定的截止日期内签署,但是重要性将大打折扣。而即使印度最终签署了协议,RCEP的内容也可能因迁就印度而被稀释,达不到事先的目标。接下来,RCEP将在5月于菲律宾举行新一轮会谈。#

责任编辑:林诗远

相关新闻
川普废TPP 日本经济界难掩失落感
加入RCEP  陆委会盼陆尊重勿设框架
东盟面临政经变局 徐遵慈:重新检视新南向
美国退出TPP 中共也成不了全球商业领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