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书法‧帝王书法

清初三帝极重视臣子书法 赏罚有奇招有正典

作者:踏雪飞鸿
清初三代皇帝宸翰都有高成就。图是雍正皇帝宸翰二对联:“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34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清代十二位帝王中,个个在书法上都很可观,展现了学养底蕴深厚。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帝的书法独树一格,艺术风采脱俗。后继创出清朝盛世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日理万机,而在书法上都有可观的成就,他们的宸翰墨迹透露了生命的情致、生命的信仰,也留给人圣君的风范。 这些圣君对臣子的书法养成教育或表现成绩又是如何对待呢?

顺治朝

清世祖顺治帝的书迹透现强烈的个性风采,展现挥洒自如的艺术天分。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记载,顺治帝重视满族八旗弟子的书法养成教育。对于朝中掌管起草、传宣诏命文告的各个内阁中书(中书舍人)的书法能力,顺治帝一个个亲自考核。他下诏,要求内阁中书们要用心学习书法,并且严格执行考核,丝毫不含糊。

清世祖顺治帝的书迹展现挥洒自如的艺术天分。图乃顺治帝《行书论桐文》 设色画笺。(公有领域)。

顺治帝下诏,令内阁中书用心摹写名家法帖;给予一段时间学习之后,顺治帝亲自进行考核。看看以下这封顺治帝丁卯年给吏部的圣谕记载,就可以知道顺治帝对内阁中书的期待是很高的,各中书能否达到皇上期待的水准呢?考核结果又如何赏罚呢?

我们来看看,这封顺治帝的圣谕就知道答案:

丁卯,谕吏部。向令内阁中书,摹写法帖,用心习学,为时已久。今览其所写字样,吴养浩、宫昌宗、戴时选,书法稍有可观;其杨鹏举、沈𨱅生、程璋、王毓英、牛彝、张道祥、鲁超、戈瑶八员,书法生疏,着各罚俸一年;白绍易、曹之骥,字画潦草,不合体式,殊为怠玩,着革职,永不叙用。

顺治帝考核的结果,在十三员内阁中书中,只有三个得到“书法稍有可观”的评价;有两个“字画潦草,不合体式”,被顺治帝评为怠忽职守,下场凄惨──“革职,永不叙用”;其余八员的成绩“书法生疏”,“各罚俸一年”(一年薪俸没了)。

顺治帝御笔《积善延年》匾。(公有领域)

对于书法优异的进士,顺治帝则很赏识、很乐于给赏。《清稗类钞》有这一段顺治乙未年,会试榜发到殿试时,顺治帝阅卷的记载:

世祖命取诸进士之原卷进御,览之称善者数四。及殿试卷进呈,阅至第三人卷,顾谓读卷官傅以渐曰:“卿知此卷为谁?”傅谢不知。世祖曰: “此会元(*科举时会试考取第一名)秦鉽作也,朕于其书法知之。 ”及折卷,果然。世祖大悦,召见于南海子,赐袍服,比第一人。

记载说,会试榜发之后,顺治帝御览了每个进士应考的试卷,称赞其中四个人的书法优秀。到了殿试考完,顺治帝阅卷时,对第三个人的卷子特有好感,就问身旁的读卷官、也是顺治朝的第一位状元傅以渐说:“你知道这卷子是谁的?”傅谦虚回应说不知道。顺治帝笃定地说:“这是会元秦鉽的,朕从他的书法得知。”这时卷子上的名字还遮着,到了拆了弥封,果然是秦鉽所写的。顺治帝非常高兴,在南海子召见了秦鉽,亲赐袍服;秦鉽得了前人未曾有的无上的荣耀。

康熙朝

继承顺治帝位的清圣祖康熙帝爱好书法,留有盛名。他从小就喜好读书,留心翰墨,临摹书法,每天临写千余字,对传世名人墨迹、石刻名碑,无不细心临摹,没有一日间断。持续几十年的临池,让他书写公文、朱批“敏速、从无错误”。凡是督抚折子、及朱笔上谕都是康熙皇帝亲书批答。

康熙帝一生的笔墨世界“师古正心”,表现他与古人、与天地的契合。他作《仿二王墨迹》诗就说出:“银钩运处须师古,象管挥时在正心。”

清圣祖康熙皇帝宸翰墨迹:锲而不舍。(公有领域)

康熙帝自身用功于书法,也重视翰林院的官员的书法,在选用人才时,考量其书法水准是个重点。有个例子,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的殿试,科考官拟定了前三名的名单:第一名吴昺,第二名戴有祺,第三名杨中纳。康熙帝御览卷子后,称赞第二名戴有祺“书法尤嘉”,于是将他钦点为状元。还有一例,康熙六十年会试,聊城人邓钟岳(公元1674—1748年)书艺超人,得到康熙帝赏识“字甲天下”,并钦点他为状元。

雍正朝

和硕雍亲王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得到康熙皇帝赞赏,成了继承皇位大统的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雍正帝也承传了先帝康熙帝对翰墨的雅好,他的书法墨迹展露用功的深度和力度。现代书艺家称赞雍正帝的书法,是历代皇帝御笔书法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雍正帝不仅书法出色,他从小博览史册,刻苦勤奋,好学不倦,学问渊博。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雍正皇帝宸翰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PIERRE ANDRE LECLERCQ/Wikimedia Commons)

在皇子——雍亲王时代,他常常微服独行。有次游西湖,他取道杭州西城墙的涌金门出城,和一个写字书生有过一段“奇遇”,《清朝野史大观》中留有这段记述。

在涌金门边上有个书生设摊卖字,引起胤禛的兴趣。他看那书生的书法不俗,字迹雅正,便让他书写一幅联,其中有个“秋”字。当场书生很快就写好了,不过秋字的“禾”、“火”写成左右相反。

胤禛就问那书生“秋”字是否写错了?书生却是不慌不忙地拿出名帖来,有条不紊地辩解。胤禛说:“先生如此博学多才,为何不赴科考求功名,却在这里卖字呢? ”

书生答说自己家里穷,妻儿的生活无着落,只好卖字为生,虽然曾经在府试中了举,也不敢奢望功名富贵。当下,胤禛便掏出几块马蹄金送给书生,并对他说:“我做生意赚了一些钱,就资助你去求取功名。他日如果得志,希望能想起我这萍水相逢的商人。”结果,书生在下一期的会试中,高中进士,点了翰林学士。

后来雍正帝即位,一次在批阅奏章时看到了西湖边上那书生的名字,想起了“”字的那段往事,他便召见此人,和他讨论书法。

雍正皇帝宸翰,匾额:“勤政亲贤”。(公有领域)

召见时,雍正皇帝提笔写了一个“和”字,原字乃是“和”,让人拿给书生翰林看。这时书生翰林看了“禾”与“口”左右对调的和字,说是伪体字。雍正当场笑了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然后,雍正皇帝就写了一诏,令书生翰林奉诏书到浙江巡抚府去。

其实,在早期的文字——金文、小篆中,都有这个“和”字,的确是“和”的古字。

和的古字。(容乃加/大纪元)

再说到浙江巡抚接了诏之后,拜览雍正皇帝诏令:命某某(翰林)到杭州涌金门卖字三年,再来朝廷供职。

雍正皇帝勤于政事,回复臣子的批示常见睿智幽默,甚至出奇。他的丰富学识一试就试出了这位书生进士的学问还不够格当翰林,需要回乡补习充实基本学问素养呢!

参考资料: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清稗类钞》
《郎潜纪闻》
《内阁大库档案》
《清朝野史大观》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