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五(1962-1965)(上)

作者:夏志清、夏济安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五(1962-1965)书封/联经出版社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 ── 夏济安夏志清 兄弟
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现代中国学术史料的重大事件

按语(节录)

作者:王洞

济安1916年生,长志清五岁,出生于一个中产之家,父亲营商,曾任银行经理。父母都是苏州人,但在上海成长,他们还有一个幼妹,名玉瑛。抗战时,济安不肯留在上海,为日本人服务,只身经西安,辗转逃到昆明,进入西南联大,担任讲员。胜利后,1947年随校迁返北平,入北大西语系任教。抗战时,志清与母亲、幼妹留在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海关任职,1946年随父执去台湾港务局服务。济安认为志清做个小公务员没有前途,便携弟北上。由于济安的引荐,志清在北大做一名助教,得以参加李氏奖金 考试,志清有幸夺魁,荣获奖金,引起“公愤”,落选者联袂去校长办公室抗议,声称此奖金应该给我们北大或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怎么可以给一个上海来的“洋场恶少”?胡适虽不喜教会学校出身的学生,倒是秉公处理,尊重考试委员会的决定,把李氏奖金颁发给夏志清,志清得以赴美留学。胡适不肯写信推荐志清去美国名校读书。幸赖一位主考官,真立夫(Robert A. Jeliffe,原是奥柏林大学教授),建议志清去奥大就读。志清1947年11月12日乘船驶美,十日后抵旧金山,转奥柏林,发现奥柏林没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去俄州甘比亚村(Cambier, Ohio)拜望新批评元老蓝荪(John Crowe Ransom, 1888-1974)教授,由蓝荪写信给其任教耶鲁的弟子勃罗克斯(Cleanth Brooks, 1906-1994),志清得以进耶鲁大学英文系就读,三年内便获得英文系的博士,更于1961年出版了《近代中国小说史》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为中国现代文学在美国开辟了新天地,引起学者对现代文学的重视,不负济安的提携。

济安不仅对志清呵护备至,更引以为荣,常常在他的朋友学生面前赞美志清,是以他的朋友都成了志清的好友,如胡士祯、宋奇、程靖宇(绥楚)。济安过世时,他台大的学生来美不久,尚在求学阶段,济安和志清的通信里,对他们着墨不多。按照时间顺序写来,济安认识胡世桢最早,他们是苏州中学同学。胡世桢博闻强记,对中国的古诗词,未必了解,却能背诵如流,参加上海中学生会考时,便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来美留学,专攻数学,在洛杉矶南加大任教,很早便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不幸爱妻早逝,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很是辛苦。我1970年与志清路经洛杉矶,曾去看望过胡世桢,他价值六万美金的房子,建在一个山坡上,这个山坡,已不是当年草木不生的土坡,而是一个树影扶疏的幽径。他的两个男孩,大概十几岁,都很有礼貌。济安信里写了世桢与来自香港某交际花订婚又解除婚约糗事,读来令人喷饭。据说世桢的亡妻,霞裳,秀外慧中,是公认的美女。后来世桢追求的女子,也都相貌不凡,可惜没有成功,最终娶到的妻子,看照片似乎资质平平,倒是贤淑本分,夫妇相守以终。

宋奇(1919-1996)是名戏剧家宋春舫(1982-1938)哲嗣,原在燕京大学读书,因抗战返沪入光华大学就读,与夏济安同学,常去看望济安,因而与夏志清熟识。夏志清从小醉心西洋文学,很少阅读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他写《近代中国小说史》时,很多书都是宋奇寄给他的。宋奇特别推崇钱钟书和张爱玲。钱钟书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是公认的大学者。张爱玲是畅销小说家。《小说史》里,对二人的作品都有专章讨论,推崇钱着《围城》是中国最好的讽刺小说,张着《金锁记》是中国最好的中篇小说。把钱张二人提升到现代文学经典作家的殿堂。志清1969年请到古根罕奖金,去远东游学半年,我随志清去香港住了三个月,常去宋家做客,记得顿顿有一道酱瓜炒肉丝,非常好吃。宋奇曾在电懋影业公司任职,与许多明星有交往。志清想看玉女尤敏。宋奇特别请了尤敏和邹文怀夫妇。当时尤敏已息影多年,嫁给富商高福球。尤敏肤色较黑,没有电影里美丽。宋夫人邝文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英文俱佳,也有译作出版,但为人低调,把光环都给了夫婿。她和张爱玲在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她俩因背景相似,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宋奇夫妇是张爱玲最信赖的朋友。宋奇善于理财,也替张爱玲经营钱财,张爱玲晚年,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穷困潦倒,她身后留下240万港币。宋奇夫妇过世后,由他们的公子,宋以朗接管,在香港大学设立了张爱玲纪念奖学金,颁给港大学习文学科及人文学科的女生。

程靖宇(1916-1997),出生于湖南衡阳,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抗战胜利,随校迁返北平,继续攻读硕士,住沙滩红楼,是夏济安的好友,也与夏志清熟识,为人热忱,颇能文墨,笔名金圣叹、丁世武、一言堂等,著有《儒林清话》。此公不拘小节,“吃、喝、嫖”样样来,只是不“赌”。他在北平时,曾带济安去过妓院,他指导夏济安怎样去与女友接吻。1950年济安初到香港时,程靖宇在崇基学院教书,后来如济安所料,因生活浪漫,以卖文为生(见卷三,信件编号351第319页)。我1970年在九龙中文大学宿舍住了三个月,程靖宇已脱离教育界,靠在小报上写文章糊口。他追日本女星失败,倒娶到一位年轻的日本太太,并育有子女各一,他每个星期都会来九龙看我们,请志清去餐馆吃饭,有时也请志清去夜总会听歌,他太太高桥咲子在旅行社工作,他们包了一辆巴士(bus),请我们游览香港,吃海鲜。盛情可感,虽然他请的客人,除了刘绍铭夫妇我都不认识。1978年中国大陆开放,程靖宇欲向志清借七千美元接济大陆的弟弟,孰不知志清薪水微薄,奉养上海的父母妹妹,毫无积蓄,无钱可借,得罪了朋友。靖宇不再与我们来往。他1997年大去,我们不知,自然也无法对他的家人致上由衷的哀思。

我1961至1963年在柏克莱读书,与夏济安有数面之缘,在赵元任家,在小饭馆Yee’s,在“中国中心”,多半是与洪越碧在一起。越碧(Beverly Hong-Fincher)是来自越南的侨生,济安在台大的学生,华大的同事。他们有很多话可说,济安绝不会注意到平淡无奇的我,更想不到我会成为他的弟媳,在他身后,把他的书信公诸于世。发表他与弟弟的通信是志清的愿望,志清生前发表过他与济安的两封信(《联合报》,1988,2月7-9日)后,一直没有时间重读哥哥的旧信,2009年,志清因肺炎住院达半年之久,每天叫我把济安的信带到医院,可惜体弱,精神不济,未能卒读。康复后,因杂事缠身,无法重读哥哥的信,于是发表兄弟二人的通信便落在我的肩上。将六百多封信,输入电脑是一个大工程,于是我向好友王德威教授求救。德威一面向我盛赞苏州大学季进教授及他所领导的团队,一面恳请季教授帮忙。季教授慨然应允,承担下打字做注的重任。济安与志清在信里,除了谈家事,也讨论文学、电影、国事。他们经历了日本侵华、八年抗战、国共内战,他们除了关心留在上海的父母及幼妹,更关心自己的志业与未来。兄弟二人都是英文系出身,醉心西洋文学,但也熟读中国的传统文学,信里随手拈来,点到为止。若没有详尽的注解,读来费力乏味,只好放弃。但有了注解,读来会兴趣盎然,信里有文学、电影、京剧,有亲情,还有爱情。济安虽终身未娶,但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不是绮丽风景,而是“女人”。

我终于完成了志清的心愿,出版了夏氏兄弟的信件,首先要感谢王德威教授的指导与推动。德威是好友刘绍铭的高足,但与志清并不认识。他来哥大也不是由于绍铭的引荐,而是志清看了他的文章,一次在西德的汉学会议里,特去聆听他的演说,看见他站在台上,一表人才,侃侃而谈,玉树凌风,满腹珠玑,便决定请他来哥大接替自己的位置。志清有一次演讲,称请德威来是继承哥大的优良传统,“走马荐诸葛”。原来志清来哥大是由于王际真教授的大力推荐。王教授原不认识志清,只因在耶鲁大学出版社读了即将出版的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决定请志清来接替他的教职,为了坚持请志清,还自动拿半薪(见卷四,信件编号492,1961年2月17日,夏志清给济安的信)。德威在哥大继承了志清的位置,也继承了志清的办公室。德威多礼,让志清继续使用他肯特堂(Kent Hall)420的办公室,自己则坐在对面蒋彝的位置──志清和蒋彝原共用一间办公室,二人隔桌对坐。德威放假回台省亲,必来辞行,开学回来必先看我们,并带来他母亲的礼物。我们也视德威如家人。志清爱美食,吃遍曼哈顿有名的西餐馆。我们去吃名馆子,总不忘带德威同去。德威去哈佛后,我们也日渐衰老,提不起去吃洋馆子的兴致了。◇(待续)

──节录自《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五(1962-1965)》/联经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过奔腾的冰,该知道河不会冻死。果然,第二年早春,河就从冬眠中醒来,连一个懒腰都不伸,匆匆上路,要把一冬天耽搁的行程赶完。
  • 很多人觉得拿东西去修补,既麻烦又小家子气,我却不以为然,有时候连补衣的阿姨都说这破衣不能穿了,我还是舍不得,把每件破烂东西都说成是宇宙唯一此生最爱。
  • 市中心地面房子的租金昂贵,但只能住得靠近工作地点才能免于舟车劳顿、撑得住爆肝的工时,种种考量驱使他们接受这样的生活条件。一股甜腻而令人作呕的芳香剂气味,随着我们靠近盥洗室越来越浓。
  • 过去几个月,我听过太多故事,恐怖的、悲伤的都有。尸袋拉链被拉开时我就站在旁边,我很清楚事实里大量掺杂着虚构的想像。可是那些故事、说故事的人,以及我们祝福过的遗骸,全部都出自“我方”的观点。听见“另一方”的事从个人嘴里说出,这还是头一遭。当然劫机者的遗骸会跟受害者的混杂在一起,只是我没想到罢了,因为我只顾着抚慰“我方”。
  • 家乡人可知家乡事?顷接来美兄撰写春梅医师回忆录初稿,翻开目录,每一章节,分别呈现了过往石围墙人情事故的历历影像,内心激动,恍如时光倒流,心神陷入石围墙旧日时光幻影中。
  • 美感教育的第一步是张开眼睛。张开眼睛又有何难?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睁眼瞎子。这不是骂人,而是说明我们的器官本身是没有意识的,虽然生长在我们的身上,有充分的功能,当其用,则需要心灵的贯注。张开眼睛可以看到万物,是否能看到,则要视“心”有没有要我们看到。
  • 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腹地的平坝,便顿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了。
  • 北平的菊花锅子,以当时八大饭庄的“同和堂”做的最有名。据说总是点好酒精后才端上来,高汤一滚之后,茶房把料下锅,再放菊花瓣,盖上锅一焖,立刻撤下去分成小碗给客人,因为几味配菜都很嫩,怕客人操作,吃到的东西太老。
  • 热带的黄昏总是短暂,转瞬即逝,而最后的那一名队友仍然没有回来。那迟迟不退的暑气,一股股的从地里涌上来,涌进人的心里,闷得全队愈发的焦急。
  • 这个世界没有爱情是完成的,只有想要完成爱情的过程而已……。那个过程的连续,就是爱情。不过很不幸地,爱情有一部分似乎无法只是单靠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