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媒体噤声 台学者:未尽守门人责任

美国大选倒数前18天,《纽约邮报》公布拜登次子韩特(左)的外流邮件,指控韩特涉嫌获取不当利益。(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气: 20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1年0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湾台北报导)美国大选前爆发攸关民主党候选人拜登清廉问题的“电邮门事件”,甚至可能牵扯是否有叛国的疑虑。对于此事,主流媒体不但没有报导,甚至批评爆料者在抹黑拜登。学者表示,媒体占用公共财,应要尽到公正、客观的讯息揭露。媒体未尽“守门人”责任,是很不寻常的行为。

美国大选倒数前18天,《纽约邮报》公布拜登次子韩特(Hunter Biden)的外流邮件,指控韩特涉嫌藉由权力、金钱,在利益不回避,甚至利益交换的不法状态下,与乌克兰天然气公司及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的密切往来,并涉及从中获取不当利益。

不过报导曝光后,美国主流媒体却选择掩盖消息,科技平台脸书也以事实查核为由,宣布禁止在平台上转发相关报导,坚称这是减少错误讯息传递的标准流程。推特则称该报导透露私人号码与电邮地址,并涉及窃取资料,因此封锁相关内容。

关于媒体噤声,军事专家苏紫云说,媒体除了应尽到“守门人”的责任外,也必须“平衡报导”。他举电邮门事件为例,基本上媒体要先进行查证,程序包含消息来源的可信度、资料内容的逻辑性,以及经过编辑台,最后呈现的文章是否有断章取义,还是有把事件前因后果进行完整的论述,让民众可以进行公评。

媒体选择性噤声 是不寻常现象

至于媒体为何集体噤声?苏紫云认为,目前在台湾无法知道他们噤声的确切原因,但是从全球新闻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媒体因为有立场,因此在特定事件选择不报导的现象称为“机构效应”,对于民主国家的媒体而言,是不寻常的现象。

他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指控媒体未报导电邮门事件的原因,只能从行为模式来判断这不是正规媒体应有的表现。

民众应该知情,却被媒体掩盖,将对社会将造成什么影响?苏紫云说,“媒体选择性不报导,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就是媒体占用频道与公共资源,却未尽平衡报导的责任,对于公民来说,是广义公共财的偏差使用。”

苏紫云强调,“频道资源有限,由媒体占用,代表公共财由媒体使用,媒体即有使用公共财的社会责任,而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公正、客观的讯息揭露。”

面对媒体失职乱象,民众除了抵制之外,还可以怎么做?苏紫云说,“主要是民主制度自我修复的机制,无论是媒体伦理、新闻媒体学术机构后续的评估,以及广告主机制,在选后将有完整的探讨。”

他表示,“相信自我修复的民主制度,很快就会展现出来。目前观察,主流媒体对于特定事件也开始做揭露,这是相对平衡的自我修复。”

他也列举一些媒体影响政治的案例,近代的代表事件是从1960年代的美国前总统甘迺迪竞选开始,当时的电子媒体发挥较大的作用;1970末期到1980年代期间,VHS盒式录影带的出现促进东欧民主化;1990年代的BBS;2000年网路时代,日渐对公民社会产生影响;2010年社群媒体引发北非的茉莉花革命;2016年时,出现俄罗斯利用社群媒体介入美国大选等。

平衡报导是媒体重要价值

他表示,上述历程,不管是传统媒体、自媒体、社群媒体,都可以看出媒体对于群众的影响仍是存在的。

苏紫云强调,占用频道或资源所承载的讯息不该是偏颇的,以正规媒体而言,相关讯息平衡报导,是媒体的重要价值,媒体可以有立场,但只限于“社论”,对于报导者的角色,正面、反面讯息都应呈现,这才是公民、民主体制期待媒体可以发挥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