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震荡 百亿企业债取消发行 理财产品爆发赎回潮

人气 151

【大纪元2022年1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彤香港报导)中国国债利率上周突然波动,债券收益率快速上升导致过百亿企业债券取消发行,银行理财产品亦爆发赎回潮。企业及券商关注融资成本上升、并担心由此产生螺旋效应;打破刚性兑付神话的理财产品,突然大规模破净,亦引发外界关注及分析人士的质疑。

利率变动引发理财产品赎回潮

自11月11日开始,中国债券市场出现急跌。10年期国债活跃债券220019收益率从11月10日的2.70%上下水平上升至11月17日的接近2.85%高点,上升15个基点,为近几个月高点。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亦较一周前大幅走升约45个基点。收益率抬升反映了债券市场的抛售压力,令债券票面价格下跌。

债券到期收益率与债券价格呈反向关系,收益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跌。

在利率变动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关注的焦点,银行的大量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明显回撤并引发赎回潮。

“第一财经”引述Wind数据称,截至11月16日,在约34,000只理财产品中,有接近13,000只跌破净值,占比接近40%。这令投资者开始大量赎回银行的理财产品,避免更大的亏损。

在大陆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中,大部分投资配置主要是固定资产类产品,主要是债券。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截至今年6月底,理财规模为人民币29.15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规模占比65.7%),其中持有债券类资产为21.58亿元人民币,占比达到74%。

抛售引发了当局及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

面对理财市场突然出现的大规模赎回潮,几家大陆银行公开发声安抚投资者,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并称对债市影响可控。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及浙商银行等银行的理财子公司。

11月17日,彭博社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称,至少有五家银行应监管部门要求,向中共央行和银保监会汇报流动性情况与潜在风险,以及针对赎回的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中共央行在11月17日在公开市场开展1,320亿元7天逆回购,对冲当天到期的9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净放出资金1,230亿元人民币。

对于此次波动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11月17日的报告中指,此次债券急跌是积蓄的看空力量爆发宣泄,在宽信用尚未得到实际验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时,判断债券收益率并无持续快速上行的基础。

债市利率变动与理财产品赎回潮,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企业及券商关注融资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影响、并担心由此产生螺旋效应;市场的突然波动以及赎回潮的现象亦引发分析人士的质疑与讨论。

融资成本上升 过百亿企业债取消发债

本报“谈股论金”专栏作家财子认为,目前债市最关心的是融资成本,如果利率持续上升,很多边缘企业可能无法生存。话虽如此,之前融资太容易,在加息时代把余额拉回来一点就好了。

然而,对于一些发行人来说,当他们的现金流在经济低迷时期变得糟糕时,投资者会感到恐惧并因此赎回,但正是因为他们的赎回,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下滑。

他说:“就像一个死循环。在经济低迷时期,债务有时会产生螺旋效应,这是相当可怕。”

有分析师预计当前的市场波动还将持续。彭博社引述华创证券和方正证券表示,为支持经济复苏,宽松政策持续,料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可能最多涨到2.9%。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债券已进入长达半年的调整阶段,3%将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关键水平。

利率变动影响已经传导至信用债市场。彭博社引述汇总数据指,上个星期以来,大陆市场上已有173亿元人民币的信用债取消发行,创逾一年半来单周最高规模。包括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经开区控股集团等。

报导引述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伟表示,参考发行人披露公告,利率波动导致成本上升或是取消发行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取消发行的情况短期内或将延续。

分析: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就暴跌 投资者措手不及

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及赎回的现象也引发海外分析人士的关注。海外多位财经自媒体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

其中,自媒体“小翠时政财经”的小翠在11月17日的直播节目中指出,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出现了亏损,大型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出现了回撤。这不是一家银行的孤立事件,而是形成了值得关注的现象。

GROW思睿对冲基金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洪灏也于17日在推特发文指,理财产品通常被视为保本的投资。自10月以来,由于短期利率飙升,总体而言,30,000只理财产品中有近三分之一跌破净值。他认为,“在情况好转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

他亦在推文中写道,“震惊地看到一些回撤高达20%。”

小翠亦在节目中指,虽然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会写明投资范围及比例,但是投资者无法得知理财产品的底层产品是什么。资金购买的是工商银行的股票还是恒大的股票,收益或损失可能是完全不同。

她亦推测,如此大幅度的撤回,不排除购买了房地产相关的信托等资产。

瑞银投资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11月9日发布的报告中指,银行业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敞口较大,包括房贷和开发商贷款等直接表内信贷、其他表外信贷和间接信贷敞口。该行估计,截至2021年底,银行业对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信贷敞口约人民币100万亿元,相当于银行总资产规模的30%或银行贷款总额的50%。

小翠分析指,商业银行在最初推出理财产品时,基本都强调具有风险低、保本的特性,但近年来出台资管新规,取消了刚性兑付。但是,在投资者的思维中已经形成了理财产品低风险,保本保息的印象。惯性思维与心态已经形成,突然改变规则,投资者被收割的措手不及。

中国大陆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是从2004年开始,光大银行于2004年获得中共银监会批准,率先在大陆银行中推出首个面向个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此后数年,银行业的理财产品一直贴着刚性兑付、保本、低风险等标签。

2018年4月,当局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在2021年底结束三年的过渡期后,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正式实施。

新规实施之后,在今年2月至3月间,银行业理财产品曾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破净。

当局连推两项规定救债市

在中共央行向市场注入千亿资金之后,中共外汇管理局在11月18日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该规定可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更多便利。他并称,中国债券市场持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旅美资深投资顾问Mike Sun于18日对本报记者表示,11月4日刚公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现在又发布这份文件,很明显是在吸引外资、批准养老金救债市。@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穆迪调降中国评级展望前 吁大陆员工居家工作
内部人士爆中国高达9万亿美元地方债形势正在恶化
高盛:全球对冲基金在大量抛售中国股票
中共导演控告刘德华抄袭 被指刻意炒作出名 公司名涉侵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