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私人象牙收藏展:温克勒的“珍奇屋”

德国法兰克福的列比之家雕塑收藏近期推出“Splendid White”展览
文/洛林‧费里尔(LORRAINE FERRIER) 翻译/陈遇
佚名艺术家的作品《哀悼基督》(The Deposition of Christ),17世纪下半叶。象牙;21.25英寸x11.75英寸。这件浮雕作品咸认制作于德国南部,很可能是奥格斯堡。(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08
【字号】    
   标签: tags: , , ,

1962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承包商赖讷‧温克勒(Reiner Winkler)买下了他的第一件象牙艺术品,这件作品出自于一幅15世纪描绘耶稣诞生的哥德式双联画。自此他便和象牙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件来自法国几寸高的小作品开始,温克勒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私人象牙雕塑收藏专家。

他专门收藏17和18世纪的作品,这段时间是象牙雕刻的黄金时代。温克勒习惯将收藏留在自己家中,首先是摆在家里客厅的柜子里,和其它瓷器与木制小雕像一起展示。随着象牙收藏逐渐增多,他开始将作品分散在家中的各个空间,最后才特别为此在家中设计了一个房间,将大部分作品移进去,这间房间他称之为“我的艺术与珍奇小屋”。

马提亚斯‧斯坦因的作品《地球上的克洛诺斯》(Chronos on the Globe)约1720年。这件作品公认制作于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的赖讷‧温克勒象牙收藏(The Reiner Winkler Ivory Collection)。(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不过,温克勒从未打算将象牙雕塑留给自己;他经常邀请艺术专家来观赏并研究这些作品。在他年迈时,他决定将大部分收藏赠送给德国法兰克福的“列比之家雕塑收藏”(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该收藏至今已取得了他大部分的收藏品。

列比之家于近期展出了“Splendid White”的展览,将超过200件温克勒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象牙雕塑开放给大众观赏。直到温克勒于2020年过世时,仍有21件作品保留在他的私人收藏中,这些作品首次于这场展览公开亮相。该展览的策展人为列比之家的文艺复兴至新古典艺术收藏负责人玛莱克‧布克林(Maraike Bückling)。

赖讷‧温克勒收藏的象牙雕塑于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的展览“Splendid White”中展出。(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展览作品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奥地利、荷兰和法兰德斯等地区,甚至还有两件来自印度和中国的作品也在展场中亮相。这些象牙作品从浮雕、小雕像、人物群像、肖像勋章、大啤酒杯到礼仪器皿,种类相当丰富。

展览之最

在温克勒的收藏中最受瞩目的作品是《奔马上的愤怒女神》(Fury on a Charging Horse),由一位匿名为愤怒女神大师的艺术家所做。在招标过程中,温克勒差一点就和这件描绘希腊神话中骑着奔马的愤怒女神像擦肩而过。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幸运的是,原本装这件雕像的木箱很脏,上面还残留了大量的胶水。汤姆森公爵的代理人并没有重视它⋯⋯突然,我震惊地意识到这件作品即将被标下了——锤子都已经举起来了。我立刻集中精神并最终赢得了这座雕像。”

匿名艺术家愤怒女神大师的作品《奔马上的愤怒女神》(Fury on a Charging Horse)是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的展览“Splendid White”中,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这件雕塑的大小为16.125英寸x18.5英寸x10.25英寸,被公认为制作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这件作品充满了强烈地活力和情感张力,看起来既不十分舒服也不优美。艺术家精湛地透过肌肉和脸部的特征表现出愤怒女神的情感张力。她的怒火几乎要把她从马背上扔了出去,奔马在如火焰般的草地上跳跃。

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收藏家如此珍爱象牙雕刻的原因,它们就像稀有珍贵的宝石一样。象牙有着丝绸般平滑又完满无瑕的表面,温暖的明亮色调和细致的纹理,赢得了无数艺术爱好者的心。

艺术收藏家们通常将象牙雕塑品保存在珍奇屋(又称藏珍阁)中。珍奇屋是15至16世纪发展出的一项传统;博学多闻的人们喜欢在那里摆放珍品,并以此作为交谈的话题。他们会收藏具有异国情调、耐人寻味或有时晦涩难懂的珍奇艺品,通常来自于大自然,像是贝壳、椰子,也有科学仪器和用珍贵石头装饰的鼻烟盒等等。有时也会有他们在欧洲游历时带回来的纪念品。在宫廷中甚至还会请最卓越的艺术家会为这些珍奇屋制作艺术品,他们被称为珍奇屋艺术家。

象牙雕刻艺术

自石器时代以来,艺术家们就已开始使用象牙创作艺术品。赖讷‧温克勒收藏的象牙作品皆制作于16至18世纪之间,并不会对象群的繁衍构成威胁。

一头成熟大象的象牙可长达9至10英尺(约三米),重达154磅(约半公斤)。象牙的结构有着中空的根部和坚硬的尖端,尖端部分可以用作艺术品。雕刻师在创作时,需要配合象牙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因此需要很多技巧,有时会选择加上另一块象牙来完成作品,来补足象牙尺寸和形状不符的问题。

根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网站的介绍,象牙雕刻师会利用象牙的尖端来制作完整的立体雕像,而象牙空心的根部则会切片制作成浮雕。有时候空心的根部也会用来做成器皿,有时候还会使用类似木工的车床机具来加工象牙物件。

他们偏好使用非洲象牙,由于其质地坚硬又具有弹性(其分子排列呈现细致的网状交叉形式),让象牙作品得以保有精美的细节,却不会碎掉或削弱其它部分。例如在雕刻精细的脸部细节,像是脸上的皱纹时,使用这种象牙更能达到维妙维肖的效果。

象牙艺术的种类

象牙雕刻师时常从其它艺术媒材提取灵感,像是绘画或小型铜像。

巴洛克艺术家善于创作理想化的肖像人物,描绘主人公的个性和社会地位。在古代,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肖像也常出现在钱币和勋章上。

佚名艺术家的作品《罗马教宗克莱孟十一世肖像》(Portrait of Pope Clement XI, Rome),约1710年,重制于查尔斯‧克劳德‧杜布特(Charles Claude Dubut)的勋章作品。象牙、木框、镀金黄铜、软质木;4英寸x 3.375英寸。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的赖讷‧温克勒象牙收藏(The Reiner Winkler Ivory Collection)。(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梵蒂冈常会以教宗的肖像作为赠礼,赠送给皈依天主教的王子。像是一幅象牙雕刻的教宗克莱孟十一世(Pope Clement XI)的肖像,就是非常好的礼物,尽管这件作品的来历尚待考证。大约1710年,在罗马的一名匿名艺术家以精湛的工艺雕刻了这幅肖像,几乎整个平面都填满了细致的纹路,直到边缘。

大卫‧勒‧马尚(David Le Marchand)于18世纪初制作了查尔斯‧马布里(Charles Marbury)肖像,至今我们对这位艺术家所知甚少,不过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一样高超的技巧。他将马布里描绘成一位身着披风、戴着完美卷假发的绅士。

大卫‧勒‧马尚(David Le Marchand)的作品《查尔斯‧马布里肖像》(Portrait of Charles Marbury),1704年─1720年。象牙;5英寸x3.75英寸。制作于伦敦。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的赖讷‧温克勒象牙收藏(The Reiner Winkler Ivory Collection)。(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在温克勒的收藏中也有大量圣经主题的作品,带领观众亲近上帝。其中一些作品表现的是旧约圣经中的场景;其它的则是关于耶稣、圣徒的生平和他们的殉道,也有一些展现人生短暂的寓言故事。

佚名艺术家的作品《哀悼基督》(The Deposition of Christ),17世纪下半叶。象牙;21.25英寸x 11.75英寸。这件浮雕作品咸认制作于德国南部,很可能是奥格斯堡。(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巴洛克艺术家也常以“圣母无染原罪”(Maria Immaculata,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的主题进行创作,他们常会在地球模型上描绘着圣母,下面碾压着代表邪恶和原罪的蛇。

根据展览目录,17世纪的象牙浮雕《忏悔的抹大拉玛利亚》(St. Mary Magdelene, Penitent)反映了当时小型私人祷告圣像的典型构图,这种作品通常以黄杨木或梨木为媒材。这件象牙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这名佚名艺术家使用了珠宝和彩色颜料、金箔、金属粉末来装饰这件作品。

佚名艺术家的作品《忏悔的抹大拉玛利亚》(St. Mary Magdelene, Penitent),17世纪上半叶。象牙、部分彩饰:金属粉末、金箔、各式黏着剂、装饰嵌花;6.125英寸x约4.125英寸x约1英寸。这件浮雕作品公认为制作于德国南部奥地利,现收藏于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的赖讷‧温克勒象牙收藏。(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圣母领报》(The Annunciation of Mary)这件浮雕是18世纪法国雕刻师让‧安托万‧贝尔泰斯特(Jean-Antoine Belleteste)所做,象牙的质地看似坚固,却像粉笔一样脆弱。可以想像制作过程中,贝尔泰斯特是多么细心地使用凿子雕刻这块象牙表面,才能创作出这么细致超凡的作品。

让‧安托万‧贝尔泰斯特(Jean-Antoine Belleteste)的浮雕作品《圣母领报》(The Annunciation of Mary),约1770年─1780年。象牙、木板、木框、龟甲、黑漆;17.375英寸x12.25英寸。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的赖讷‧温克勒象牙收藏(The Reiner Winkler Ivory Collection)。(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提供)

“Splendid White”展览针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象牙的艺术之美、精湛的技艺和多样的种类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讯,同时也介绍了精美小型雕塑的特色。

温克勒透过收集他自己的“艺术与珍奇小屋”来承传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现在,在列比之家雕塑收藏的访客也可以一同欣赏这项传统。

展览“Splendid White”于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展出至2023年1月8日,更多资讯请参阅这里

原文Beauty Meets Virtuosity: Baroque and Rococo Ivory Sculptur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