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专访利世民(一)

资深“苹果人”谈与《苹果》一起成长的经历

利世民。资料图片。(关永真/大纪元)
人气: 1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2年09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欣文加拿大温哥华采访报导)香港苹果日报》(简称《苹果》,下同),一份香港人熟悉的报纸,在香港的街头消失一年多了。一年多后,我们在海外的电影院里看到了关于它的创办人、已身陷囹圄的传媒大亨黎智英为自由而奋斗的故事。借此机会,我们请到资深“苹果人”利世民来谈谈他与苹果、壹传媒的故事。

寻求支持变成入职

利世民(Simon Lee),是前《苹果日报》专栏作家、资讯网行政总裁。谈起如何加入《苹果》,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5年,利世民创办香港自由主义智库组织“狮子山学会”。就去找黎智英,希望他支持一下。结果黎生对他说,说搞智库没有出路,你不如跟我做吧。于是利世民就加入《苹果日报》,开始跟黎智英一起工作了。

在过去十多年来, 除了为《苹果日报》写专栏外,利世民也有在《苹果日报》及其母公司壹传媒里面,负责业务发展的工作。期间因移民离开过苹果,但当《苹果》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需要时,他都有帮忙。

从写专栏开始到写专栏结束

利世民在《苹果》尝试过不同的工作,新的项目基本上都参与了。他乐于接受挑战,但写专栏是他直到现在都坚持做的。

写专栏利世民记得那是2004-2005年。开始时黎智英只是叫他写专栏。对于他来说,写专栏很容易,每天写一个专栏就收工,他觉得很爽。

改革财经 但是“爽”了三个月,黎生就对他说:你找人替你写专栏吧,我要你帮我看财经。那时黎生要改革苹果财经。结果利世民就在财经开了个专栏,既写专栏,又写财经。

苹果财经就是以前报纸的财经版。从那期开始,利世民就在财经版上多搞些新的尝试。他找了一些人回来一齐做,慢慢开始进行改革。后来读者就发现苹果财经变得比较活泼了。在工作中大家也建立起了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气氛。

发展网络 搞完财经,黎生又叫他去搞网络。慢慢就在港台两地搞网版、搞手机版,后来是网络加财经。

发展电视 利世民在《苹果》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2010年在搞台湾“壹电视”。

他回顾道:开始搞“壹电视”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对路了,因为觉得整个策略有点冒进。他们当时的评估是台湾无论如何不会发牌照的。如果没有牌照搞电视台,就唯有靠网络(OTT)了。在2010年搞网络电视,是有点冒进,但不是全错。因为现在这个世界,还真是主要靠网络去做视讯、做节目。但问题就是壹传媒有一个先天的缺陷,就是被香港政府、中(共)国政府严密箝制。其他媒体、其他机构就可以靠上市、在资本市场可以烧外面的钱,用街外钱去做很大型的投资,但壹传媒没有这个条件,公司在资本市场所赚到的每一分一毫,都要即时花掉。

继续写专栏 办壹电视时,刚好利世民要移民去美国,他就对老板说:老板我不行了,我要移民去美国啦,我走了!黎生就说,那你就继续写专栏吧。结果他又回到到《苹果》的第一个职位——写专栏。

在不断冒险创新中成长

对于利世民来说,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日子是在《苹果》度过的,媒体在成长,他也在成长。

他觉得, 公司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作为一个传媒, 很早以前这个只是一份报纸、一些杂志。后来开始做手机、做动新闻。大家有很多朋友都是读者, 可以在网上也看《苹果日报》和壹传媒的其他刊物。而利世民自己就是在背后做团队开发的工作。

利世民表示:“这个集团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我们会去尝试很多东西,在这个市场里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冒险创新的。你看香港这么多媒体,其实很少有像我们这样不断会尝试些新的事物。如果你说这间公司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我们有的时候会试一些人们会觉得是很大胆的东西。 我不是纯粹说那些报导。很多人都想,你们的报导很震撼、很“爆”。其实就我们本身,你想一下香港没有人做手机媒体的,其他的报纸也不会去拍片,是我们首先‘捞过界’,将一份报纸当作电视台来运作。其实,就算你当作一个企业文化来说,他本身也有很多很创新、会尝试新事物的一个机构。”

回顾过去这么多年,他知道,其实每次这样的转变都是巨大的工程,因为从事一个工作肯定会养成一个习惯,突然公司要改革,大家一定有许多忧虑、不安;而每次他就是做这样的工作,扮演着别人肯定不喜欢的、不讨好的角色。

要有经验更要有眼光

利世民提到,很多人说我们都做了报纸二十年了、我做了杂志二十年了,我有什么不知道的? !觉得自己很有经验,其实不是知不知道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眼光的问题。

他认为:“如果有一个人对媒体这个行业的看法永远都比别人超前五年以上的,就是黎生。他看得很准的,他觉得那趋势应该要做这件事,应该要怎样走,当时正在做的人其实是不明白的。”

《苹果》成为历史令人惋惜

利世民离开苹果后几年,黎智英也将所有日常行政工作交给当时的行政总裁,自己小休了一段时间。大概是201718年,黎智英又再找利世民,因为黎生又开始考虑要再改革。那次其实最主要工作是转变模式——由在网上不收费、靠广告为主,变成一个收费平台模式。那次是很短日子,从20182019年底,一年多一点。

利世民坦承:“ 这么多年来,你说我们这个报纸也好、整个集团也好,跌跌撞撞试过很多东西,不是没有犯过错。很多人就喜欢说,你们在1998年做过什么错事。然后就揭出创报初年的一些失误。我会说,犯错,人人都会犯过。我们会吸取教训,你们这些人却不会。我们犯过的错误就是当时太过想着哗众取宠。其实那时候哗众取宠的那些人,有很多都已经不在这里做了。我觉得到了后期,我们慢慢建立出来的文化就是,我们跟香港人的呼吸是一致的,但是不代表我们没有我们的坚持。你可以同时间两样事情都做到。我想到了那个阶段, 《苹果》已经是一间成熟的企业、成熟的媒体公司。很可惜就是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就被人一下给(灭了)。”

所以,避开政治立场而论,当这个很有经营媒体眼光的老板,在所持的上市公司其实是不可以用街外钱的的限制下,愿意承担风险,用自己的钱去投资媒体事业,却突然在香港消失了,利世民觉得真是非常可惜。◇ (待续)

责任编辑:林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