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4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近期多起儿虐事件,让如何处理幼儿行为,受到社会关注,人本教育基金会24日公布幼儿教养问卷结果,有近六成家长采用“条件交换”,如吃完饭就可以玩等方式处理幼儿行为。人本表示,有短期效果,但无法真正让小孩学会对该行为有所认知进而努力去做。
1998年起源于美国的“430国际不打小孩日”将近,其核心精神是“邀请你试试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这一天不要打,也许你会发现,将来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人本教育基金会表示,推动该活动已逾19年,今年主题为“保护小孩人人有责”,并聚焦于幼儿(未满6岁)的家长教养处境。
为了解幼儿家长处境,基金会公布今年幼儿教养问卷结果,从2006份回复问卷中可以发现,有59.2%的家长会采用条件交换的方式,处理幼儿的行为状况,例如,你现在先把饭吃完,等下给你看电视;其次为奖励集点方式;再来则是用不讲故事或减少3C时间等剥夺或取消权利的方式,只有16.1%的家长会用手或工具打小孩。
基金会认为,相较于以往,现在父母对于不打小孩已有很大共识,但仍缺乏较具教育意义的教养方法。位居前三名的条件交换、奖励集点及剥夺或取消权利都是用实际利益去诱使孩子的行为,这或许能有短期效果,但无法真正让小孩对该学会的行为有所认知而愿意努力去做。
台师大幼儿与家庭科学学系副教授吴志文表示,许多爸爸看到孩子与妈妈发生冲突,就急着出声喝斥或责骂,那样是提油救火。他建议,父母应合作,安抚伴侣同时安抚孩子,先帮助孩子冷静下来,透过聆听来了解原因,要治本而不是治标。
基金会表示,卫福部2022年儿少保护个案统计资料显示,施虐者本身因素中,最多是缺乏亲职教育知识,占为42.3%。因此,政府应该负起最大的责任,提供家长完善且易于使用的亲职教育资源及支持系统。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