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 重悟真谛(二十三)

康熙皇帝和《红楼梦》(二)

作者:宋闱闱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清 钱维城《夏华十二种(册)·萱花》。(台北故宫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气: 2301
【字号】    
   标签: tags: , , ,

接前文

到康熙二十九年,曹寅子承父业,离开了紫禁城,下江南做官,先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转任江宁织造。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所以,在《红楼梦》中,贾府除夕祭祀的祠堂,就写得笔墨详尽,且接连两处提到,此处有先皇御笔的匾额,还有御笔的对联。注意!康熙皇帝御笔亲赐的“萱瑞堂”,被曹雪芹幻影移形,写到了《红楼梦》里,就是原著第三回提到的荣禧堂的原型!

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关于荣禧堂的描写,是以黛玉的视角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真正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林黛玉,可谓金陵十二钗之首。黛玉投奔贾府,拜见贾母和一干舅舅、舅母等长辈,经她的眼界打量,郑重其事地写了荣禧堂。

原文是这么写的: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醢。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àn​​)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黼黻是什么呀?华美礼服上的纹理!这句非常巧妙地点明了——织造家的身份和职业。大清圣祖学问之渊博,对臣下的亲和体贴,跃然纸上!

曹寅在江南,除了继续兢兢业业于皇家织造事务,还多了一项风雅去向,他和文人墨客交往甚广。在此,插叙一个关于曹寅身世的轶闻。

曹寅和前明遗民顾景星,常常以舅甥身份诗文酬答,顾景星被曹寅称为舅舅。顾景星出生于湖北蕲春,其祖籍属于昆山大族顾氏,族中英才辈出,包括和顾景星同时期的顾炎武,从血脉上属于同宗,这顾家一族人皆为前明死忠粉。老曹家是东北沈阳那旮沓的,顾家怎么会有女子嫁给曹老爹呢?于是就有一种说法,说《红楼梦》一开篇,甄士隐家丢失的那个小女孩英莲(也就是后来嫁给薛蟠的丫鬟香菱),这个女子的命运暗藏了曹寅生母的身世,因为顾景星在战乱时期,曾经携家口从湖北蕲春回到祖宅,昆山千灯的顾家,以躲避战火。那么这个期间,家里也许就有小女孩被乱兵掳走,流落到了曹家,做了曹玺的妾室,生下曹寅。这个说法呢,也没有DNA验证,姑且存这么一说吧。

但从顾景星的《白茅堂全集》里,收录的和曹寅的诗文酬答,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情亲何缱绻,饯别倍踟蹰。老我形骸秽,多君珠玉如。深惭路车赠,近苦塞鸿疏。”(《怀曹子清》)曹寅赠送过顾氏路费、药资,又在其过世后,出资出版了顾景星的诗文全集。无论其中是甥舅之情,还是文人之间的情分,都反映出了曹寅在江南,和文人墨客交际深广,爱好文学这一点,也使得他被南方文人广为接纳,相处得格外融洽,为朝廷起到了安抚地方,稳定人心的作用,对康熙大帝收服南方民心,可谓功不可没。

点阅【细说红楼】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李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熹是理学家,认为: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 在成年礼的“加冠”这场生命礼仪中,德、礼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关系是以“德”为本,是“以德制礼”,以“礼”为末。因此,“德”是为成年礼的核心枢纽,养成一个具有良好品格,同时能够承担家庭国家责任的男子是成年礼的重要依归。
  • 祭礼本对鬼神而设,古人必先认有鬼神,乃始有祭礼。祭礼在东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过,信奉神明是虔诚、是感恩,而不是交换,不是说给神佛烧香磕头就能保佑升官发财、生儿子。人礼拜时的有求之心,是亵渎神明。
  • 毛子水认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说”,可以说是实话,亦可以说是托词。季路问事鬼神,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这章的话,也许有同样的意义。
  • 成语“杞宋无征”,就是由此而来,有前贤读此章说了四个字“无限感慨”。张居正对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说:盖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
  • 我们中国人常说“靠天吃饭”,朴素的道理背后是敬天信神的谦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人们的思想中第一个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老天为什么要惩罚我?”从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这样的想法。
  • 子夏从孔子“绘事后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学礼必须以仁心为基础,或者说虽有仁心善意,必有礼以成之。
  • 民间有“做七”习俗,“做七”意指在亲人往生后每七天举行超度法事,“做七”习俗行之久矣,由来为何?为什么不行作“五”、作“十”的习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据为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
  • 怎么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为例。射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很多,从“后羿射日”到春秋时的神箭手养由基百步穿杨、一箭射穿重叠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于古希腊的体育,古中国的射是与礼仪结合在一起的。
  • 这阕《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是苏轼在重九涵辉楼头饮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苏轼抒发了自己以顺处逆的胸襟怀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旷达乐观,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怅与哀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