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8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方金媛台湾高雄报导)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一枚科学研究浮标,在日前凯米台风来袭期间经历了三日“惊奇之旅”,也提供了一部分未曾揭开且耐人寻味的“台风下的海洋之谜”。
8月5日,海委会海巡署在澎湖望安的岸巡队人员,于岸际高地拾获一只贴有GoOcean图样的黄色圆盘状设备,经通报后确认是国海院7月间施放的科学漂流浮标。
国海院表示,收到通报并确认位置后相当惊讶,照片显示浮标出现在礁岩海岸旁的高滩草地上,是平常海水无法抵达的位置,粗估距离海平面的高度达6公尺,水平距离有50公尺,这颗重量11公斤的浮标,应该是在台风期间被暴潮、大浪推涌上岸。
国海院指出,这颗在凯米台风袭台期间失联的“海洋波浪、海流观测浮标”,推测是台风期间的强风、低气压及恶劣海况推波助澜及交互作用,所引起的“风暴潮”使得沿近岸水位异常抬升,再加上超过一层楼高的大浪,犹如将浮标“抛飞”至高滩地。
国海院助理研究员吕宜洁表示,这枚浮标自7月22日深夜中央气象署发布海上台风警报起,在台风外围环流作用下,自澎湖西屿外海快速向南漂移,并在60小时内于望安、花屿海域绕行175公里。期间测得的波浪浪高随着台风进入台湾海峡,从1公尺不到的小波快速增强到4.93公尺的大浪等级,浮标所在位置的波浪能量已是平常海况的一、两百倍。从浑身伤痕的浮标外壳,可以想像当时浮标在望安水埯港附近礁岩海岸受尽折磨。
国海院强调,从浮标的观测数据和拾获时的外观显示,它漂忽不定的路径及测得近2层楼高的巨浪,可以推想,台风警报期间如有人员落海,不仅难以研判漂流到何处,更有可能被强大能量拉扯,后果不堪设想;呼吁台风天绝对不可轻忽海洋的威力和威胁,在岸边、在海上都一样。
国海院院长陈建宏表示,已布署9座定点浮标和27座岸际海洋雷达,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海洋环境变化,并透过GoOcean海洋游憩风险资讯平台及NODASS国家海洋资料库,提供海洋生活、科研及事务运用服务,欢迎民众多加利用。◇
责任编辑: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