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9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马祖牡蛎近年深受台湾市场青睐,但真正全程养在马祖的牡蛎微乎其微,近日传出,中国牡蛎经由“海上交易”,寄养在马祖海域,再以马祖牡蛎之名行销全台,而经抽验发现马祖牡蛎有重金属残留,也让民众的食品安全潜藏巨大隐忧。中国牡蛎洗产地议题再度浮上台面。
经抽验检测市售马祖牡蛎,全部检体均检出重金属“镉”残留,但马祖没有工业基础及发展,疑与中国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沿岸已完全开发,有这样的情况属“可想而知”,但因中共资讯不透明,工厂种类及分布等资讯难以掌握;且若要检测,必须取得中国当地的样本,这些部分仍待突破。
传中国牡蛎寄养马祖海域
基于两岸特殊的政经情势,台湾对中国水产品输入有特殊规定,活体、生鲜、冷藏及冷冻牡蛎不得进口,但可以进口中国蚵苗,依现行主管机关农业部的定义,蚵苗必须壳长2公分以下。
近日媒体刊登调查报导提到,中国牡蛎经由走私,寄养在马祖海域,且仅挂养数天至1个月,随即转销台湾市场。依规定,牡蛎必须在马祖养殖至少6个月,才符合马祖标章的规范。
后续经抽样检查市面上贩售的马祖牡蛎,6个样本全数重金属“镉”超标,食品安全议题值得各界关注。经专家分析,认为与中国养殖区附近的化工厂有关,污染水体导致重金属蓄积,因为马祖四乡五岛既没有工厂、也没有工业。
不愿具名的专家吴政祥(化名)向《大纪元时报》表示,该篇报导存在一定的可信度,马祖与中国之间贸易频繁,两者存在地利之便,马祖当地生活都是依靠中国,且从马祖船行30分钟就能到中国。
不过吴政祥提到,马祖渔民若符合规定养殖牡蛎,就是正常的贸易行为,比较有争议的是,马祖渔民未依天数规定养殖中国蚵苗,“从那边弄过来(中国牡蛎),只养一两天,甚至一周”就出货,这就是不行的,确实会存在洗产地疑虑。
牡蛎为滤食性动物,会蓄积海水中的微细藻,再转化成动物性蛋白质,其中也包括重金属等元素。对于市售马祖牡蛎全数检出重金属“镉”超标,专家评估与蚵苗来自中国有关。吴政祥认为,中国沿岸现在已经完全开发,会有这种情况“可想而知”。
但中共资讯不透明,相关讯息难以掌握,加上取得中国牡蛎检体困难,造成中国牡蛎疑云悬而未解。吴政祥说,目前中国工厂的分布、排放污水等资料难以掌握,特别是“中国何时排放污水,也不会告诉你,常随便乱搞”,也曾听过中国有些工厂“很毒”。而若要检测市售牡蛎是否为中国牡蛎,“(必须)取得当地的样本,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仍有待突破。”不过他认为这或许能成为未来辨别两岸牡蛎的契机。
开放中国牡蛎?恐致疫病
中国牡蛎在马祖洗产地,接着转销往台湾,台湾市售牡蛎是否存在食安疑虑。对此,农业部水试所副研究员萧圣代向《大纪元时报》表示,马祖牡蛎在台湾仍属少数,过往台湾市售的牡蛎,以台湾养殖的蚵仔,或澎湖养殖的牡蛎为大宗。
萧圣代提到,进口牡蛎的体型较大,多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越南则是后起之秀,因为有台商到当地养殖,并发展成牡蛎产业链,越南的优势是人工便宜,水质较干净,也让越南牡蛎大举输入台湾,不过现在较麻烦的是中国,因涉及政治问题,处理上相对复杂。
至于是否建议开放中国牡蛎输入台湾,吴政祥不赞同,他表示,这可能会冲击台湾的牡蛎产业,另外,“比较担心的是疫病问题,因为中国是相关疾病的疫区”。
地方产业过度依赖中国 非好事
基于地利之便,马祖与中国之间,无论是贸易或生活都密不可分,但民进党马祖党部主委李哲宇向《大纪元时报》表示,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统一台湾,也常常对台湾文攻武吓,大家都非常清楚,所以当国家或地方的产业开始过度依赖中国,“长期下来对我们其实绝对不是好事。”
李哲宇认为,地方政府应该要先掌握马祖当地的养殖户,然后辅导在地培养蚵苗,若真的不行,还是建议尽量从台湾引进蚵苗,“会少很多疑虑。”他强调,食品安全是考量重点之一,台湾的产销制度要求严谨、严格,不管是养殖端或是产销端,都明确的公开,这也让县政府在掌控食安品质上,比较有依据,也利于溯源。
知情人士陈国辉(化名)则向《大纪元时报》表示,据他了解,这些渔民大多认为这只是“单纯经济上的交易”,也没有因此改变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同,毕竟还是生活在马祖,马祖文化大多仍与台湾比较接近,自由程度也高,不会因此认为中国与台湾关系应有何种改变。
责任编辑:吕美琪